蒙頂山

蒙頂山

蒙頂山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境內,四川盆地西南部,橫亘於名山區城西北側,山勢北高南低,呈東北一西南帶狀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內。山體長約10公里,寬約4公里。蒙頂五峰環列,狀若蓮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是國家AAAA級景區。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蒙頂山蒙頂山

蒙頂山,又叫蒙山,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過渡地帶,位於號稱“天漏”雅安市雨城區和名山區之間,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蒙頂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這裡因常年雨量達2000毫米以上,古稱“西蜀漏天”。說到蒙頂山,我們都知道一副對聯:“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副對聯說的是蒙頂山的“仙茶”,蒙頂山也因為是茶的發源地而成為“世界茶文化聖山”。蒙頂山景區由蒙山和百丈湖兩個主景區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

蒙山,橫亘於名山區城西北側,山勢北高南低,呈東北一西南帶狀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內。蒙頂山山勢巍峨,峰巒挺秀,絕壑飛瀑,重雲積霧。古人說這裡“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花,足稱名勝”。山體長約10公里,寬約4公里。據史料記載:“禹治水功成,旅祭於此”。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等五頂,亦稱五峰,蒙頂五峰環列,狀若蓮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從蒙頂西眺可見峨眉瓦屋周公諸山。向東俯視,原野平疇,山巒起伏,溪澗縱橫,風景如畫。現存建築古剎永興寺、千佛寺、淨居庵等寺廟坐落於茶園翠靄茂林間,紅牆梵宇,別增情趣。

雅安為著名的雨城,景區也多雨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度左右,一月平均氣溫5度左右,七月平均氣溫23度左右。無霜308期天,雨日多達200天左右。秋多綿雨,夏為陣雨。遊覽時應帶雨具。當地特產:蒙頂山茶、砂鍋雅魚。

雅安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森林覆蓋率全國領先,空氣品質屬上乘,水質上佳,民風淳樸,美食眾多,實乃避暑休閒好去處。碧峰峽、蒙頂山、上里古鎮是眾多追求高品質休閒生活人士心儀之地,緩行於碧峰峽的青山秀水之中,呼吸著蒙頂山千年茶園的靈秀之氣,感受千年茶馬古道之於上里古鎮的點滴歷史印跡,慨嘆人生幾何。

文化歷史

蒙頂山蒙山雀舌茶

蒙頂山是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說,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

由於蒙頂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氣候等最適合茶葉的生長,因此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頂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山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

唐宋時期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從唐玄宗天寶元年(724年)被列為貢品,作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代,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間斷。

千年貢茶,意重蒙頂。唐代《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宋代《宣和北苑貢茶錄》,當年蒙頂山進貢的兩種名茶“萬春銀葉”和“玉葉長春”就榜上有名。清代《隴蜀余聞》記載:“每茶時,葉生,智矩寺僧輒報有司往視,籍記其葉之多少,採制才得數錢許。明時貢京師僅一錢有奇。”蒙頂貢茶從唐至清,一千多年裡歲歲入宮,年年進貢,以供皇室“清明會”祭天祀祖之用。這種專用茶采自茶祖吳理真種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時,蒙頂五峰被闢為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欄圍起來,闢為“皇茶園”,至今留存。在民間,蒙山茶歷來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來之物。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稱為"仙茶",蒙頂山被譽為"仙茶故鄉"。

蒙頂茶的聲名遠揚使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頌的對象。在我國,贊茶的名聯佳句首推以民諺方式流傳甚廣的"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這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對茶聯,代表著中國茶的最好品質和最高境界,是茶中珍品。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琴茶》詩有"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吟唱。唐宋大家孟郊、韋處厚歐陽修陸游梅堯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為題的詩文。明清時代的詩文題詞則更為豐富,當代詩人、文學藝術家也留下了許多吟誦蒙山茶的華章佳句。文學家王心鑒在《蒙山行》一詩中寫道:“踏雪蒙山去,石逕入茶畦。雲深無俗跡,泉壑有禪機。靈茗倚古寺,仙竹傍天梯。此間塵囂遠,不欲思歸期。”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獨具的蒙山茶文化。

風景特色

蒙頂山蒙頂山
四季分明,大自然和歷史締造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交匯,極具吸力,昔日的臨邛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把蒙頂山,碧峰峽與貢嗄山、海螺溝、瀘定橋、跑馬山、西昌邛海等旅遊景區連成了又一條黃金旅遊熱線。國家AAAA級旅遊區--蒙頂山,西距雅安市區15公里,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名山,是蜀中一大名勝,與著名的峨眉山、青城山齊名,並稱四川的三大名山。它以夏禹足跡所至而有"禹貢蒙山"之稱,以入貢"仙茶"名列經傳而有"天下第一茶"之美譽,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蒙頂山麓有著濃郁的川西鄉村景色,茂林修竹,水橋流水,環抱農舍。從海拔80-1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帶,由西向東,片片茶園,堆青疊翠,綠浪翻湧,蒼翠宜人,蔚為壯觀。現存古剎永興寺、天蓋寺、千佛寺、淨居庵等寺廟坐落於茶園翠靄茂林間,紅牆梵宇,別增情趣。中山以上是森林地帶。林木覆蓋,綿延至整個後山。這裡是常綠針葉、闊葉混交林帶,四季蔥蘢,春夏之際益發秀麗。主峰蒙頂的古銀杏群,樹齡超過千年,高大挺拔,春夏有如青蓋,秋日宛若金雲,十里可見,煞是奇特。

蒙頂山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說。雨多而形成雲多、霧多的景象。春夏秋季,從山巔俯瞰,雲霧飄浮於山嶺溝壑之間,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瓊閣。冬天從山下仰觀,冰絲雪掛,山崗雲繞,亦真亦幻。日出時金光漫射,紅雲飄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鳳凰,沐浴著初升的朝陽。傍晚遠望名山、雅安兩城萬家燈火,如繁星落地,景象萬千。

主要景點

天蓋寺

蒙頂山蒙頂山

天蓋寺位於蒙頂山頂,創建於漢代,宋代重修。寺占地8000平方米,遙對群山,四周環繞12株千年古銀杏,中間為明代建築石柱大殿,系蒙茶祖師吳理真結廬種茶處。大殿塑有吳理真大師全身座像,周圍有展示蒙頂茶史的圖文、實物等。此處為蒙頂品茶最佳去處。寺前殿後,古坊碑林,題刊較多,以《天下大蒙頂山》碑為最。

皇茶園

皇茶園坐落於蒙頂主峰的五個小山頭之中,因周圍山峰形似蓮花,皇茶園正落於蓮心而成“風水寶地”,漢代甘露大師吳理真植“靈茗之種”七株於此。從唐代開始在此採摘貢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為“皇茶園”。園以石欄圍繞,正面雙扇石門,兩側有“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石刻楹聯,橫額書“皇茶園”。

甘露石室

甘露石室位於皇茶園左側甘露峰,明代雙坡頂單間全石結構建築。石柱石殿石斗拱石屋面,漏光不漏雨,建築風格甚為獨到。

蒙泉井

蒙泉井位於皇茶園旁,又名“甘露井”,側立“古蒙泉”二碑。石欄鐫刻二龍戲珠。為甘露大師種茶時汲水處。縣誌載“井內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口蓋之以石”。取此井水烹茶則有異香。

永興寺

皇茶園皇茶園
永興寺坐落於蒙頂西側山腰,海拔1000米。依山向水,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山門石雕,有九龍蟠繞,透雕“永興古寺”,有麒麟浮雕一對。大雄殿為重檐懸山式,石樓三間,面闊12米,柱、梁、壁、樓等皆為全石結構,氣勢凝重。寺周有清劍南觀察使黃雲鵠詩碑、告諭、楹聯等石刻十多幅。寺內植有七心茶花和紅、白玉蘭等珍稀花木,其中一株紅杜鵑,植於明代,春末夏初,花朵滿枝。

盤龍亭

盤龍亭位於蒙頂山山脊東側。系木結構六角亭,內塑有一長36.7米的石刻盤龍,造於明代,刻工精湛,造型生動,亭內鐫刻有218個造型不同的“龍”字。

天梯古道

天梯古道位於山腰禹王宮至天蓋寺,有1430級石階,沿30°-50°的坡度上升,宛如雲梯,故名“天梯”。

茶史博物館

茶史博物館位於天梯古道起點處。由張愛萍題寫館名。館記憶體列著有關蒙頂茶的文獻、詩詞、標本和茶具。記載蒙茶的碑碣,是歷史的佐證。各類名茶、邊茶的實物與歷代形態各異的茶具相映生輝。徜徉於茶史博物館,陶冶於茶文化,是一種高雅的享受。

旅遊信息

交通條件

有兩條交通線路可到達蒙頂山,第一條由名山縣城直達蒙頂,屬水泥路,路況較好,有班車前往,還有"摩的"等其他交通工具可選,交通十分便捷。第二條路線經由雨城區太平鄉,距離碧峰峽、紅豆樹、上里古鎮十分近,屬碎石路面,無班車通行,雨天不建議選擇此路線。成都新南門、高升橋、城北客運中心等每日有班車到蒙頂山所在的名山縣,經成雅高速路到蒙頂山僅1小時車程。

住宿條件

蒙頂山上建有景區賓館,條件較好,但價格相對也高。此外,景區附近分布有許多農家樂,其中不乏裝修高檔者,入住條件優越,價格也較為實惠,可在網上提前預訂。由於蒙頂山景區距離雅安市城區和名山區城區都不遠,也可選擇在城區入住,但景區內風景宜人,空氣清新,住在山上可感受千年茶文化聖地的滋潤。

蒙頂山景區周邊很多農家樂提供長期性的避暑住宿,相關網站可聯繫預訂。

景區特產

蒙頂山特產豐富,其中的黃牙甘露為上品,另外還有雀舌毛峰碧潭飄雪,等。

景區門票

標準價:60元(旺季4-10月),1月-3月淡季為45元,

A、免費政策:兒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70歲以上老人、軍官憑證免票;

B、優惠政策:兒童身高1.1—1.4米半票,60-70歲老年人、殘疾人、學生須憑證購買半票;

C、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紀念日,蒙頂山景區 對所有人員免門票遊玩。8:30-18:00

索道票:上下行往返3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