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門勒鄉

葉門勒鄉

葉門勒鄉位於庫魯斯台大草原腹地,北至塔額公路,南達地區草原站,東與博孜達克農場交界,西與二工鎮為鄰,距塔城市區12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葉門勒鄉葉門勒鄉

全鄉行政區域37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0.6萬畝。轄區內有16個行政村,17個站所;共有2225戶,計8388人,由漢、哈、回等14個民族組成,少數民族人口占51.3%。黨委下設黨支部20個,黨員407名,其中女黨員83名,少數民族黨員153名。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7億元,同比增長12%。人均收達4823元,比上年人均收入增加523元,增長12.6%。

葉門勒鄉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了經濟結構,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8954.1萬元,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50.7萬元,增長6%;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212.2萬元,增長8%。種植業實現由二元種植結構向三元種植結構的轉變,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龍頭的鄉鎮企業迅速崛起,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為全鄉經濟的騰飛注入了活力。南環路貫穿葉門勒鄉阿克塔木村、泉水村喀拉尕什村、沙吾林村四個村及政府駐地,沿途20公里。且221省道從葉門勒鄉工業園區三工村經過,這裡有固定資產達400餘萬元的塔城市鵬坤玉米有限責任公司、宏鑫廢舊地膜再加工廠以及占地面積300畝、規劃50戶、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0餘萬元的三工養殖小區,同時,葉門勒鄉三工村也是塔城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玉米噸糧田示範村,地緣優勢十分突出,交通極為便利。

“玉米之鄉”

葉門勒鄉葉門勒鄉
葉門勒鄉位於塔城市東南12公里,總面積37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9.6萬畝,實際耕地面積9.6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甜菜、打瓜、油料及豆類等。
一、葉門勒鄉玉米生產基本概況
葉門勒鄉是一個農牧業結合的大鄉,玉米種植歷史悠久,有豐富的光和資源,全年無霜期為140天,較適合伊單8號、伊單10號、704、3672、2001、米卡多等玉米品種的種植,玉米產業是全鄉經濟成長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玉米作為一種優良的糧飼兼用的農作物,深受廣大百姓的青睞,也是一個種養互利發展經濟的道路。全鄉玉米種植面積為380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0%,玉米平均單產797公斤,年生產總值達3100萬元。葉門勒鄉在三工村、下三工村、四工村和闊村形成了萬畝噸糧示範田,並確立了玉米高產示範田和示範戶,為推動全鄉玉米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以點帶面、以戶帶村、以村帶鄉的作用。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和辦法
近年來,葉門勒鄉黨委、政府積極採取有力措施,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玉米種植業。
1、加大科技宣傳力度。鄉黨委、政府利用冬春兩季,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村隊進行科學種植技術講座,結合實際,把農牧民所需的實用種植技術送到農戶,讓農民真正了解和認識到科學種植的好處。
2、技術措施的實施。今年,鄉黨委、政府根據玉米生長規律和需水需肥特點,採取有效措施,對全鄉的玉米種植地塊進行了測土配方施肥,派專業技術人員對種植地塊土壤進行了抽樣化驗,檢測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根據土壤化驗監測數據,制定出了合理、有效的施肥方案和栽培技術措施,這樣一來,既打破了單一的施肥模式,造成土壤養分狀況的不良發展,又起到了土壤養分平衡互補的作用,更迎合了節本增效的目的,從而為農民種植玉米增產增收奠定了基礎。
3、嚴把質量關。在種植技術方面,鄉農業技術推廣站在精選種子、拌種播種等環節,要求技術人員親自把關,把各個環節的技術實施到位,以確保玉米的高產、高效。在田管期間,技術人員督促和指導農民及時中耕、除草、施肥等,並作了詳細的田間栽培管理檔案。為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三、取得的效益
(一)品種最佳化使玉米增產增效,農民增收。通過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精心指導,加之技術人員的督促和管理,玉米種植業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並對技術實施的農戶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數據表明,與2006年相比,每畝產量提高了8—10個百分點,每畝節本增效40—60元,使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長。
(二)玉米種植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廣闊的前景。近年來,玉米種植不僅給葉門勒鄉老百姓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很好的效益。玉米可謂是全身是寶,秸稈可作為優質飼草料,顆粒經過深加工,已成為都市人喜愛的食品之一,由此看來,玉米種植業的發展更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而且市場經濟在其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一些企業的介入,大大提高了葉門勒鄉農民對玉米種植的積極性。目前,在葉門勒鄉三工村已有1個年加工玉米20000噸的深加工企業,對葉門勒鄉的玉米產業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玉米品種的逐步最佳化,產量和效益的逐步增加,為今後玉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葉門勒鄉農民增產增收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全鄉玉米產業形成規模化、高產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發展駱駝產業

葉門勒鄉葉門勒鄉
葉門勒鄉黨委、政府結合本鄉實際,把畜牧業作為一大支柱產業來抓,充分利用地緣、草場資源、農作物秸稈等優勢,加大對特色養殖業的發展力度。駱駝奶是很好的強身健體食品,葉門勒鄉黨委緊抓駱駝養殖這一新的增收門路,積極引導沃布遜村的哈薩克族牧民大力發展駱駝養殖業,逐步使沃布遜村的駱駝養殖業形成了規模。
沃布遜村以往以飼養牛羊為主,和駱駝相比,牛羊的嘴巴相對要刁得多,對芨芨草、駱駝刺、鹼蒿這樣的一些莖稈粗硬的高大草本植物通常不喜歡問津,而駱駝就不那么挑剔。在草場長期超載過牧的情況下,如果能通過畜群結構的調整,多養些耐粗飼、不挑食的駱駝,不僅可以將每年白白生長的各種高草利用起來,而且可以減輕畜群對其他牧草的壓力。
駱駝利用價值比較高,駝毛、肉、奶的市場銷路都十分廣闊,尤其是駝奶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且隨著規模的擴大,效益利潤還會增多。以上效益分析得出的結果來看,每戶牧民養3峰駱駝,四年時間養殖純利潤可達到36576元。駱駝特色養殖業,不僅可以使農牧民貧困戶儘快脫貧致富,而且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為了促進沃布遜村駱駝養殖業的發展,不斷提高農牧民的收入,葉門勒鄉黨委、政府採取有力措施,為沃布遜村駱駝養殖戶提供優惠政策,積極扶持駱駝養殖業的發展。一是為進一步擴大駱駝養殖規模,鄉黨委積極與信用社協調貸款,2004年新購駱駝185峰;二是聯繫駱駝奶銷路,為了打開駝奶市場,鄉黨委、政府鼓勵沃布遜村黨員幹部積極到塔城跑市場,到商店、餐廳尋求客商,使駝奶有了一定的銷路和市場;三是提供養殖技術指導,鄉黨委、政府轉化職能,增強服務意識,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學習專門的技術,推廣科學飼養技術,保證駱駝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四是擴大宣傳力度。為了更好的發展這個特色產業打出品牌、打出知名度、引進客商積極積投資,葉門勒鄉在2005年7月與中央7套節目取得了聯繫,製作了專題片,並在致富經欄目中播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沃布遜村成了全國知名的駱駝村,打出了葉門勒鄉自己的品牌,使內地許多客商前來諮詢洽談。
目前沃布遜村共有76戶牧民,其中22戶養駱駝,共有駱駝650峰,成了名符其實的駱駝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