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山

萬松山

萬松山也叫鳳山,是瑞安人的母親山,山上萬壑松濤,滿含蒼翠;登高鳥瞰,全城景色盡收眼底,是瑞安城最大的天然綠肺。

簡介

新宮圖新宮圖
萬松山位於費縣城東北5公里處的崮子村北面。溫河由西南而來,繞神山山腳北去,浚河自西北而至直撞萬松山後北繞折而向東,在萬松山北與溫河相匯入祊(崩)河,成千頃碧波,萬松山突兀於碧波之中,雖不算高,但懸崖高聳,峭壁如削,陡岩危立,玲瓏峻峭,樹木蔥籠,雲蒸霞蔚,氣勢壯觀。南面有一條狹長的小嶺與神山相連,使萬松山孤而可通。凌空鳥瞰,恰似一把巨大玉勺,翻扣在碧波中,故古人稱之為勺地。相傳,很久以前,萬松山原是天上的北斗星,每到晚上靈光四射,常有神仙出沒,後來升天而去,變成大熊星座的七顆巨星,狀如勺子,故當地人說萬松山來歷不凡。

人文歷史

萬松山萬松山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為恭迎乾隆皇帝南巡,布道撫臣愛必達選中萬松山,命沂州知府李希賢在此修建行宮。行宮位於山巔,坐北面南,面積500餘平方米,分東西兩院,各為四進。東院自南而北依次有朝房、大宮門、二宮門、前殿、寢殿、觀山樓、望河亭等,臨河建有值事房、御書房;西院自南而北依次是軍機房、值事房、宮門、前殿、前後寢殿及花亭等。行宮依山勢而建,結構嚴謹,設計精巧,富麗堂皇,與萬松山旖旎的風光相輝映,勝似神宮仙闕,乾隆非常喜歡,曾兩次在此住蹕。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皇帝與皇后到此的盛況,沂州知府李希賢在《萬松山記》中有記載:“二月二十七日,恭逢皇上奉皇太后鑾輿臨幸,於焉遊憩。翠華芝蓋,掩映於萬松之間,夾道呼嵩,歡騰雲日,誠盛際也”。風流天子乾隆皇帝,曾站在望河亭賦詩一首“鄭宛歸魯泰山祊,因以河名出大筐。清浚合流波益浩,萬松就在水中央。”四句詩概括了祊河、浚河的來歷、發源地、流向和萬松山的位置,可見這位封建皇帝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可惜在日偽時期,文物被劫,行宮被破壞。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萬松山還有豐富的古文化遺產,先後出土了新石器時期的石刀、石斧、石鏟、骨針、石鏃、陶片、陶網墜等大量文物及大批漢代文物。說明自上古時期,這裡就是我們祖先繁衍生息的祥和之地

文化遺產

萬松山還有豐富的古文化遺產,先後出土了新石器時期的石刀、石斧、石鏟、骨針、石鏃、陶片、陶網墜等大量文物及大批漢代文物。說明自上古時期,這裡就是我們祖先繁衍生息的祥和之地。萬松山行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