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本根

萬本根

萬本根教授,男,四川大學畢業,四川省浦江縣人。曾經擔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秘書長。

基本信息

簡介

萬本根教授,男,四川大學畢業,四川省浦江縣人。曾擔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秘書長,現為四川大學國際儒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四川省中華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是全國僅10名的“2010年中國創意產業傑出貢獻獎”獲得者,2013年獲得“納通國際儒學獎”(優秀推廣與實踐獎)。

萬本根教授近期照片萬本根教授近期照片

工作經歷 

萬本根教授現為四川大學國際儒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四川省中華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是全國僅10名的“2010年中國創意產業傑出貢獻獎”獲得者,2013年獲得“納通國際儒學獎”(優秀推廣與實踐獎)。
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研究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企業文化,為政府重大決策寫出了不少調研報告,多次參與政府在經濟體制改革上的參謀論證工作。他的《實施西部開發戰略,加快推進對內開放》調研報告,得到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圈閱”。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國務院研究室《研究報告》、《人民日報》內參相繼轉載。其後該文陸續刊載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及省市黨報和《求是》、《半月談》、《新華文摘》、《經濟體制改革》等權威主流刊物。1997年以來,萬本根教授的近50件建言獻策先後被各級黨政領導批示。
萬教授學術成果等身,深入實踐,理論聯繫實際,雖已屆70高齡,思維仍然與時代同步,提出了不少新思路、新觀點。2012年5月,他與四川省社科院財貿金融所所長王小琪、四川省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龍順一併就民營企業發展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民營企業發展應注重文化與科技的融合》並在當年的民營企業高峰論壇上宣讀,後又在《發展內參》中刊發並上報相關部門;2012年7月,他在接受文化部主管刊物《文化月刊》採訪時緊密結合黨中央“文化強國”的戰略思路,提出《創意產業應成為文化強國的主引擎》 ,此觀點後來被《精神文明報》《四川省情》等多家媒體轉載和延伸採訪;2015年5月,他再次接受《文化月刊中國文化觀察網的專訪,提出紅色文化在當代發展的新思路新觀點,多家媒體用《以紅色文化為基石構建中華民族“多彩文化”體系》 為題詳細闡述了他獨到的觀點,他認為,“在新的時代,紅色文化應該是象徵意義、比喻意義,等同於文化的正能量,是一切優秀文化的正能量表現總和形式”,後來此文還被送到了多家政府決策機構。

接受中國文化觀察網記者專訪接受中國文化觀察網記者專訪
早起主編出版的部分作品早起主編出版的部分作品

個人簡歷

1962年9月—1968年6月,在四川大學中文系讀大學本科五年。
1968年7月調鐵道部眉山車輛工廠任政工幹事。
1978年11月調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在院刊《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當編輯,曾任文史哲編室主任。
1984年12月調任四川省社科院副秘書長兼行政處長,1991年6月後任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該同志在任編輯期間,曾編髮105篇文章,其中1/4在省內外引起了良好反響;曾撰寫理論文章約20萬字,分別刊載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等報刊上。1993年以後,和其他同志一起,創立了中華儒學文化中心、中華道學文化中心、中華佛學文化中心和《中華文化論壇》雜誌、《中華文化研究通訊》。"三學中心"以四川省社科院文史哲各所為依託,團結省內一批學者,已撰寫了上百本專著和數百篇論文,並在香港、台灣、韓國、日本和大陸出版。
此外還兼任成都市文化產業信息化發展促進會會長、《中華文化研究通訊》《巴蜀文化研究通訊》主編、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藏學研究中心副會長、四川省倫理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孔子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儒學文化中心、道學文化中心、佛學文化中心副理事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巴蜀全書》副總編撰。

主要成就

他的《實施西部開發戰略,加快推進對內開放》調研報告,得到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批示:"中國固然要對外開放,但更要對內開放"。1997年以來,萬本根教授的近50件建言獻策先後被各級黨政領導批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