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寨引黃工程

萬家寨引黃工程

萬家寨引黃工程是山西省2002年建成的大型調水工程,工程艱巨,技術難度高,被世界銀行專家稱為“具有挑戰性的世界級工程”。

簡介

萬家寨引黃工程萬家寨引黃工程

萬家寨引黃工程位於山西省西北部,途徑偏關、平魯、朔州、神頭,寧武、靜樂、婁煩、古交8個縣(市、區),穿過呂梁山區.萬家寨引黃工程經過地區的主要河流有黃河水系的偏關河、縣川河、朱家川河、汾河和海河水系的恢河。

詳細介紹

萬家寨引黃工程萬家寨引黃工程

引黃工程由總幹線(萬家寨大壩向東至偏關縣下土寨分水閘)、北幹線(下土寨分水 閘向東和向東北至大同市趙家小水庫)、南幹線 (下土寨分水閘向南至寧武縣頭馬營)和聯接段(頭馬營向南至太原呼延淨水廠)組成。總幹線引水總量12億立方米,其中由南幹線向太原市供水6.4億立方米,由北幹線向大同市、朔州市供水5.6億立方米。
萬家寨水利樞紐為引黃工程的起點,位於黃河北幹流上段,主要任務是供水,發電、防洪、防凌。萬家寨水庫總庫容為8.96億立方米,每年向內蒙供水2億立方米,向山西供水12億立方米,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080萬千瓦。
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工程是解決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工業及生活用水的一 項大型引水工程。
萬家寨引黃工程是一項世界級的跨流域引水工程,是山西省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
工程從黃河大北幹流萬家寨水庫取水,經偏關、平魯、神池、寧武、靜樂、婁煩、古交,到太原呼延村。工程由萬家寨水利樞紐、總幹線、南幹線、聯接段和北幹線組成。
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建設總幹線、南幹線和聯接段,設計引水量每年 6.4億立方米,解決制約太原市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緊缺問題。二期工程建設向朔州和大同市輸水的北幹線,設計引水量每年5.6億立方米。工程設計年供水量為12億立方米。
引黃工程是一項高難度、高科技的引水項目。引黃工程線路總長452.4里,其中:總幹線44.4公里,南幹線101.7公里,聯接段139.4公里,北幹線166.9公里,在一期工程的引水線線路上有隧洞25條,共162公里,其中:南幹線7號隧洞長達43.5公里,比英吉利海峽隧洞還要長,堪稱"世界第一引水隧洞",有五座中國目前最大的水泵站,總揚程636米,泵站裝有44台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泵電動機組,還有埋涵、埋管、渡槽、調節水庫等各種水工建築物。供水的運行、調度、監控採取全線自動化控制,實現對全線的遙信、遙測、遙控和遙調。

工程總投資

萬家寨引黃工程——專家考察萬家寨引黃工程——專家考察

萬家寨引黃工程總投資103億元、歷時10年建成的山西省萬家寨“引黃 入晉”一期工程,由於建設規模偏大、供水區用水量增長緩慢,最終造成水價偏高、老百姓用不起高價黃河水,工程建成通水後2年多,實際引水量不到原設計引水量的二分之一,工程能力被大量閒置。
山西是種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23.8億立方米,居全國倒數第二位;全省人均占有的水資源量為381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為從根本上解決山西省水資源嚴重缺乏問題,1993年,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開始實施。
按照工程最初設計方案,這項大型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全部建成後,年設計“引黃”水量將達12億立方米。其中包括總幹線、南幹線和聯結段的一期工程,建成後計畫向太原市年引水3.2億立方米。
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所引黃河水揚程高達636米,需經五級泵站提升,並需穿越隧道等,才能到達太原市。部分工程建設難度之大,堪稱世界之最。經過歷時10年的艱苦努力,工程在2003年10月建成通水。

投資三個來源

萬家寨“引黃”一期工程的投資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世界銀行貸款,二是國債資金,三是原國家計委和財政部批准山西省從全省銷售的煤炭和電力中徵收的水資源補償費。其中世行貸款為3.2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6億多元),國債資金12.9億元,水資源補償費63.66億元。
由於“引黃”水需進行加壓、消毒等處理才能進入城市管網,因此與這一工程配套建設的還有太原市呼延水廠。這一水廠一期工程設計日處理能力40萬立方米、總投資13億多元,也已全部建成。

水價偏高影響

水價過高:黃河水在城外徘徊
按有關部門當初的構想,“引黃入晉”一期工程建成後,引來的黃河水將很快把太原市每天大量超采的地下水置換出來,從而使太原市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儘快得到遏制。
然而黃河水千辛萬苦引來後,這一皆大歡喜的局面並未出現。這一工程雖然從2003年10月投入運行之時起,就已具備向太原市年引水3.2億立方米的能力,但截至2005年8月初,工程實際累計引來的黃河水,不過1.36億立方米,且其中實際供給太原市的僅有8300多萬立方米,還有5000多萬立方米在汾河水庫裡面存著。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水價高是主要原因。據當地有關部門的同志介紹,萬家寨引黃工程管理局經過多次提升引來的黃河水,每立方米成本價已超過5元,再經呼延水廠處理,最後送到用戶家中,僅成本價就在每立方米8元左右。這一水價不僅遠遠超出了當地平均每立方米不到3元的綜合水價,也遠遠超出當地城市居民和企業的可承受能力。
萬家寨“引黃”一期工程引來的黃河水,目前是這樣供應的:引黃局把黃河水引來,以每立方米2.28元的價格賣給山西省黃河供水公司,黃河供水公司的呼延水廠處理後,再以每立方米2.5元的價格賣給太原市自來水公司,太原市自來水公司通過城市管網,仍以每立方米2.5元的價格賣給最終用戶。
在這一連串交易中,引黃工程管理局每引1立方米黃河水,虧損大約3元;黃河供水公司每處理1立方米黃河水,虧損1.6到1.7元;太原市自來水公司把水賣給最終用戶,每1立方米也要虧損1.5元左右。結果就是:引黃局引水越多,虧損越多;黃河供水公司處理引黃水越多,虧損也越多;自來水公司供水越多,虧損同樣越多。
另外,偏高的水價,也使得太原市關閉自備水井的工作困難重重,相當部分企事業單位,仍以種種理由,堅持開採每立方米成本只需1.5元左右的地下水,造成太原市地下水超采的勢頭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預測用水量

開工在前預測在後:高水價是這樣被“抬”起來的
引水工程建設規模究竟需要多大,供水區需水量預測是關鍵。投資高達百億元的萬家寨引黃一期工程,其供水區需水量預測,竟然不是在工程開工前,而是在工程開工已經將近兩年後才進行的。

按照原電力工業部天津勘測設計院的預測,太原市2000年的城市需水量將從1993年的3.43億立方米增加到5.14億立方米,到2010年將增加到7.37億立方米,因此“引黃”一期工程每年3.2億立方米的引水量,加上本地可供水量,大致也只能滿足太原市到2008年的用水需求。
但實際上,由於太原市城市節水工作力度加大,以及工業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原因,1993年以後到2003年萬家寨引黃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時,太原市城市居民和工業的用水量,一直維持在1993年3.43億立方米這一最高水平線以下,並未出現預期增長,從而使得工程設計引水規模客觀上偏大。而工程實際引水量過小,又進一步拉高了引水的單位成本,最終使得引來的黃河水成了“天價水”。

工程效益

從2003年10月到去年底,山西省黃河供水公司累計虧損已達1.2億元。太原市自來水公司自從開始供“引黃”水後,太原市自來水公司已從太原市過去的盈利大戶一下變成了虧損大戶:2004年,公司從上年盈利2000多萬元突變為虧損3000多萬元,2005年虧損超過1億元。如果沒有財政大量補貼,黃河供水公司和太原市自來水公司,運轉都將難以為繼。
引水單位萬家寨引黃工程管理局儘管水價嚴重倒掛,一年多來運轉仍比較正常,主要是因為按照原國家計委和財政部的批覆,山西省從全省銷售的電力和煤炭中專項徵收“水資源補償費”,用於支撐萬家寨引黃工程管理局的正常運轉。
山西省物價局商品價格處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為了使萬家寨引黃一期工程的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山西省準備出台“萬家寨太原供水區水價制定辦法”,打算今後引黃工程引來的黃河水,其單位成本與當地居民及城市工業企業所能承受的綜合水價之間的差價,繼續用這筆專項資金來補償,以使工程能保證按時還清貸款。

旱災背後的水利工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