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北京市寺廟]

萬壽寺[北京市寺廟]

萬壽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高梁河(長河)廣源閘西側,原稱聚瑟寺,建於唐朝。明萬曆五年(1577年)重修,萬曆皇帝之母慈聖李太后出資,司禮監馮保督建而成,改名萬壽寺,成為皇家寺廟。

基本信息

簡介

萬壽寺萬壽寺

萬壽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高梁河(長河)廣源閘西側,原稱聚瑟寺,建於唐朝。明萬曆五年(1577年)重修,萬曆皇帝之母慈聖李太后出資, 司禮監馮保督建而成,改名萬壽寺,成為皇家寺廟。主要用做藏經卷,後經板、經卷移至番經廠漢經廠,萬壽寺便成為明代帝後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宮。清朝時又經幾次重修擴建。

歷史

明萬曆五年(1577年),改現名,主要收藏經卷。清乾隆十六年、光緒二十六年兩次重修。光緒初年曾毀於火,之後成為菜圃,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萬壽寺作為行宮,連菜圃一起圈入。乾隆曾三次在寺中為其母祝壽。慈禧來往頤和園時會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有小寧壽宮之稱。現大鐘寺內的鐘王“永樂大鐘”原在萬壽寺中。 萬壽寺是一處清幽、肅穆的皇家廟宇,歷經明清幾代皇朝的大規模興建,最終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於一體的皇家佛教勝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壽慶典的重要場所。1985年,北京藝術博物館建立於此,正

萬壽寺萬壽寺

式對外開放。萬壽寺位於京城西直門西北七華里處的蘇州街北,即明清時的長河廣源閘西側。歷經萬曆、康熙、乾隆、光緒歷朝的數次大規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為一體的建築格局,有“京西小故宮”之譽。

1934年前後,萬壽寺的前部曾用作東北難民子弟學校。1985年萬壽寺闢為北京藝術博物館,以明清時期的藝術品為其特色。

2006年05月25日,萬壽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乾隆御碑亭

萬壽寺整體結構保存較完整。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自山門以內共七進院落,中路建築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御碑亭、無量壽佛殿、萬壽樓等。其中萬壽閣是近年重修的,原閣於民國年間毀於火災。無量佛殿兩側有巴洛克式門兩座,建於清乾隆年間,在皇家寺院中風格獨特。

建築風貌

萬壽寺深庭廣廈,瓊樓玉宇,雕樑畫棟,極其宏麗。其間曲欄迴廊,御書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宮,蒼松翠柏錯落有致,占地三萬餘平方米。寺內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築,山門以內共七進院落,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御碑亭、無量壽佛殿、萬壽樓等,各殿兩側有配殿配房。大禪堂後建有三座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三山,假山上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大殿,山後為御碑亭。東路為方丈院和圃園,即僧人生活區。西路在乾隆年間改為行宮院。

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山門兩側的卡子牆、撇山影壁的磚雕,構圖精細,為不可多得之藝術精品。兩側齊胸高的宇牆虎皮底座,朱牆白頂,色彩分明。

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鐘樓,右鼓樓。素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曾懸掛於此。

正殿之後的萬壽閣是近年重修的,原閣於民國年間毀於火災。閣後的大禪堂,為主持講經說法之地。堂後假山疊石,松柏蒼勁,皆為數百年之物。大禪堂後為最後一進院落,內有一片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為觀音,左為文殊,右為普賢。山後有兩株古銀杏樹分立兩旁,飽經滄桑的虬乾枝葉高聳入雲。其後還有乾隆御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御碑亭、千佛閣等。

寺廟前,長河奔流,舊時設有碼頭。每當春末夏初,帝王太后從紫禁城走水路到頤和園避暑,均在此駐蹕下船稍事休息。

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山門兩側的卡子牆、撇山影壁的磚雕,構圖精細,為不可多得之藝術精品。兩側齊胸高的宇牆虎皮底座,朱牆白頂,色彩分明。

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鐘樓,右鼓樓。素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曾懸掛於此。乾隆八年,移至覺生寺(即大鐘寺)。過天王殿是大雄寶殿,內有三世佛、十八羅漢、倒座觀音泥塑像。兩側金柱上,有乾隆帝所書楹聯:“戒慧光中煙雲皆般若;清涼界外花石盡真如。”清大太監李蓮英為了恭維慈禧,特意命人製作了一個面似慈禧的觀音像,慈禧的“老佛爺”之名由此而得。現在,此座觀音像還擺放在三世佛像的後邊。

正殿之後的萬壽閣是近年重修的,原閣於民國年間毀於火災。閣後的大禪堂,為主持講經說法之地。堂後假山疊石,松柏蒼勁,皆為數百年之物。大禪堂後為最後一進院落,內有一片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為觀音,左為文殊,右為普賢。山後有兩株古銀杏樹分立兩旁,飽經滄桑的虬乾枝葉高聳入雲。其後還有乾隆御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御碑亭、千佛閣等。無量佛殿兩側原有洋式門兩座,建於清乾隆年間,與圓明園之西洋樓同齡,皆為中西結合之產物。隔門與西路的爬山遊廊和亭閣相連,亦與東路長滿樹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宮部分,為清乾隆年間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間夾道一分為二。左為壽膳房,右為壽茶房,其後是皇帝、太后駐蹕之行殿。行殿之後兩側有爬山遊廊,通過小亭到後樓。相傳,清末慈禧太后曾於此梳妝故稱“梳妝樓”。再後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專為皇帝講經之所。東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齋堂,大廚房及僧舍,中為齋堂、前宇、南房,齋堂之後為土山,最後是獨院。 

北京藝術博物館

萬壽寺萬壽寺
北京藝術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藝術博物館,“藏身”於這座著名的古剎內。現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近五萬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主要包括歷代書法和繪畫、碑帖及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宮室瓷器、古代家具、歷代錢幣及璽印等。其它如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煙壺等,不勝枚舉。字畫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代大師的傳世之作。藝術館還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國的古籍圖書十餘萬冊。

交通信息

從北京西站到萬壽寺:
乘 374(北京西站-頤和園新建宮門) 在 北京西站 站上車, 在 萬壽寺 站下
車; 全程約7.7公里。

萬壽寺到東華門:
先乘 394(頤和園-六里橋東) 在 萬壽寺 站上車, 在 公主墳北 站下車; 換乘 捷運一線(蘋果園-四惠東) 在 公主墳 站上車, 在 天安門東 站下車; 最後換乘 2(海戶屯-寬街路口南) 在 天安門東 站上車, 在 東華門 站下車; 全程約14.4公里。

相關報導

萬壽寺內被租用於旅遊風水先生藉機斂財

據央視報導,萬壽寺大雄寶殿被出租給旅遊公司,導遊等將遊客帶到寺內,“風水大師”藉機斂財

據報導導遊可得最高50%佣金
央視曝光稱,記者花200元報名一日游後,首先被導遊帶到位於海淀的萬壽寺。在遊覽完主大殿等景點後,講解員將遊客帶到長生殿,告知花99元求個祈福牌,“留下名字帶走福”。接著,講解員又稱寺廟正修繕,請來了風水大師,可“免費解答”。風水大師要了遊客生辰八字後,向遊客分析眼前災難,並告知購買寺內銷售的吉祥物可免災,費用少則數百,多則數千元。
據內幕人士介紹,用低價位的團費吸引遊客,再利用大師講解命運等手段誘使遊客掏錢,都是一些人早已設計好的圈套,導遊可得25%到50%不等的佣金。
萬壽寺始建於1577年,為全國文保單位,又稱北京藝術博物館。該館工作人員證實,寺內大雄寶殿等已租給旅遊公司,賣祈福牌、請風水大師消災,都是旅遊公司在經營,一直很紅火。未被出租的文化展館則少有人問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