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螟

冬季不滯育,氣溫高時,幼蟲能繼續活動取食。 平均水溫在29.6℃時,卵期4天;水溫在20.2℃時,卵期長達10天。 幼蟲日夜均能取食,但以晚上或陰天危害最烈。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蛾體長約9毫米,翅展16-22毫米,雄蛾體長約7毫米,翅展16毫米;體背和翅黃褐色,前翅亞外緣線、外橫線、中橫線和內橫線呈白色波浪形,外橫線和中橫線之間淡黃褐色。

橢圓形 ,長0.5 毫米,寬0.3毫米,表面光滑。

幼蟲

初孵幼蟲體無色透明,長1-1.5毫米;成長幼蟲體長13-14毫米,前胸背板黑褐色,每側可見剛毛6根,身體多橫皺,前段灰綠色,後段黃綠色,腹部第三至第八節背面各有一對肉瘤。

雌蛹體長8-9毫米,雄蛹體長6.5-7.5毫米,紡綞形,棕色,在頭頂複眼間有剛毛一對,第五至第七腹節背面中央前緣處具刻紋。雌蛹前、中足較口喙短;雄蛹後足達腹部末端。
黑萍水螟形態與褐萍水螟基本相似,體形略小。其主要區別是: 成蟲前翅外橫線與中橫線中部較接近,後翅近前緣處有一橙黃色圓形紋,近外緣還有3個橙黃圓紋。卵略圓。成長 幼蟲前緣無刻紋。雌蛹前足伸過口喙,雄蛹後足超過腹部末端。

生活習性

兩種萍螟在南方 一年發生七至八代,以幼蟲在越冬萍內過冬,也可在散落的綠萍或水萍、青萍下越冬。冬季不滯育,氣溫高時,幼蟲能繼續活動取食。褐萍水螟成蟲於3月底飛到萍母田產卵;黑萍水螟遲發7-14天。兩種萍螟完成一代所需趕時間因溫度而不同。褐萍螟當春季平均溫度在23-24℃時,完成 一代的時間平均為22.8天,秋季平均溫度在22-23℃時,完成 一代平均為42.4天。黑萍水螟完成一代的時間隨春、夏、秋各季的溫度不同分別為29.7天;22-23天;40.7天。全年以5-7月上旬和9-10月間繁殖快,危害重。
成蟲多在傍晚羽化,白天棲息於和雜草基部,有時靜伏於萍面,以午夜前最活躍,有強烈的趨光性,雌蛾撲燈較多,且多未產卵。羽化後當晚 即可交尾。成蟲產卵時腹部向下彎曲,腹末端浸入水中,然後將卵散產於萍體反面四周的吸收葉上,邊產邊移動,每一葉上有卵數粒,多的可達10粒左右。每雌總總卵量平均400-500粒。一般交尾當天和第二天產卵最多,占總產卵量的70%以上。
卵多在上午8-10時和下午3-4進孵化,但必須有浸水 的條件。卵發育的快慢隨著水溫的變化。水溫高,發育快。平均水溫在29.6℃時,卵期4天;水溫在20.2℃時,卵期長達10天。
初孵幼蟲多數爬到萍體頂芽葉苞上啃食嫩葉,少數從水中游到附近 的萍體上取食嫩葉。第二天開始吐絲綴合二至三張小葉結成蟲苞,匿居其中。取食時,常帶苞移動,頭、胸伸出苞外啃食周圍葉萍。隨著蟲齡增長,蟲苞也相應增大。成長幼蟲能吐絲粘連左右葉片邊緣,將6-8個萍體捆成圓筒形、大小似花生米的蟲 苞。幼蟲日夜均能取食,但以晚上或陰天危害最烈。幼蟲能排泄出大小似油菜籽、黑色的膠狀物。幼蟲一般五至六齡。夏季一頭幼蟲一晝夜平均能吃掉萍體6-9個。幼蟲老熟後在蟲苞內吐絲做薄繭,隔天化蛹。當稻田中綠萍被吃光時也能爬上稻株,綴合稻葉作繭化蛹。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冬季利用其越冬性,處理遺落在溪、塘、溝等處的散落綠萍,消滅其中越冬幼蟲。在稻田放養綠萍,應採取多放、足肥、勤分等措施,促進綠萍快速繁殖。在水稻分櫱期,結合耘田、人工壓著(耘田時把萍體壓入糊泥中)及時“倒萍”,這樣既可及時供肥,又可切斷萍螟食料,起到防止轉移危害的作用。

點燈誘殺

利用雌蛾趨光性,點黑光燈誘蛾。

藥劑防治

蛾子出現 3-4天后,早上經常 查看萍色,萍面若現烏灰色,即應分萍檢查。應掌握 在三齡幼蟲(蟲體呈灰綠帶黃色)前防治。常用藥劑有:90%晶體敵百蟲、50%殺螟松乳油或50%甲基一六零五乳油1000-1500倍液,95%巴丹原粉1000-1500倍液,50%磷胺乳劑4000倍液等。下午或傍晚噴藥,效果更顯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