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系動漫

萌系動漫

萌系動漫特指指描繪萌少女角色的動漫作品。詞語起源一般認為是隨著萌文化的產生而產生的。

相關動漫

小女神花鈴小女神花鈴

輕音少女(k on) 東京貓貓,妖狐x仆ss,GOSICK,願此刻永恆,雪之少女 ,

東月西陽,妹妹公主,薔薇少女 ,雙戀,翼年代記,伊里野的天空,

秋之回憶 ,愛情泡泡糖,水夏 ,To Heart ,傳頌之物,

我家有個狐仙大人 ,水果籃子,逾時空要塞 ,

灼眼的夏娜 ,

少女愛上姐姐驕蠻之吻 ,

鏇風管家 ,

瀨戶之花嫁OVA,

夜明前的琉璃色

乃木坂春香的秘密

PRISM ARK,

Sola,

Myself,

魔法少女奈葉S's,AIR,ef ,寒蟬鳴泣之時,涼宮春日系列,

鏇風管家鏇風管家

拜託了 雙子座,拜託了 老師,甜蜜偶像,

永不消失的彩虹,人形電腦天使心,京四郎和永遠的天空神無月的巫女,

萌系動漫萌系動漫

人魚的鏇律,遙遠時空中,雙子星公主,

蒼之瞳的少女,草莓棉花糖,

半妖少女綺麗譚,

我的狐仙女友,

女生萬歲,

請別憂傷了二之宮君,

H2O 赤沙的印記,

你是主人我是仆,

魔法學園MA,

今日的5年2班,CLANNAD,AFTER STORY~龍與虎,蘿球社,十字架和吸血鬼capu2,茜色坡道,守護甜心,學生會的一己之見,初音島,天降之物,

雙子星公主雙子星公主

寶石寵物Tinkle,侵略!烏賊娘,蘿莉的時間,幸運星,強襲魔女,,永恆戀曲,

瓶詰妖精永不消逝的彩虹,玻子汽水,撲殺天使,Shina Dark,犬神,

TO LOVE,花右京女傭隊,鸚鵡女神,桃華月憚,戀姬無雙,驚爆草莓,

ClannadClannad

草莓狂熱,七彩素描,夏色的砂時計,偶像宣言,東京貓貓,天地無用,

櫻花大戰,

逮捕令,

魔卡少女櫻,

聖少女,

尋找滿月,

神風怪盜貞德,

風之聖痕,

小女神花鈴,

這美麗又醜陋的世界,

魔法美少女,

遊魂,

學生會長是女僕,

美少女戰士,

愛麗絲學園,

尋找滿月尋找滿月

魔法少女小圓,

天才美少女,

輕音少女,南家三姐妹,

向陽素描,

天翔少女,

零之使魔,

光之美少女,

超元氣三姐妹,

喵丸偵探吉爾米,

花丸幼稚園,

我的主人愛作怪,

迷茫管家和懦弱的我

櫻蘭高校男公關部

新妹魔王的契約者

“萌”字的起源與發展和來歷

一般人認為,‘萌え’一字是由‘燃え’所變化而來,來源是出自日文的IME輸入法。‘萌’本意是指讀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時,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精神狀態。熱血類作品經常使用‘燃燒’來形容這狀態,用羅馬拼音輸入的話,就是‘Mo E(も え)’。利用日文輸入法的話,輸入Mo E只會顯示‘燃え’和‘萌え’。為了區分因為美少女而熱血的狀態,和傳統的熱血的分別,就借用同音的‘萌え’來形容,並成為ACGN界的一種網路黑語。

根據日本同人辭典,‘萌’的來源還有其他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是出自1993年NHK放送的《天才電視君》的女主角‘鷺傼 萌(SAGISAWA.MOE)’主角在她有難的時候,會大叫她的名字‘萌~!’一部份的迷因此而模仿。另一個說法是由TV動畫《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 S》中的土萌螢出現等等說法。但至今卻還沒有一個是確定的,所以‘燃え’、‘萌え’的說法就成為現時最被接受的一套說法。

另一個說法則跟漢字的本身意義有關。根據《商務學生詞典》,‘萌’指草木發芽,及比喻事物的開始,所以用作‘開始吸引目光’的‘引申義’也是有可能的。也有說是指看到美少女時,就如春天降臨一樣的感覺,而草木萌芽則在春天,因此就借用來代表這種‘心花怒放’的狀態。由於筆者本身日文水平有限,加上對這方面沒什麼研究,因此也不詳述了。

‘萌’的起源眾說紛紜。但‘萌’的系統化發展,筆者則認為與戀愛遊戲(俗稱‘Gal Game’或‘女Game’)有非常直接的關係。戀愛遊戲與‘萌’的系統化發展,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這關係是很理所當然的,是‘Gal Game’必然的發展結果。一般都認為,《心跳回憶》(台譯:純愛手札)是戀愛培育遊戲的始祖。這一點本身沒有錯,但在它之前已有不少H-Game有追求女孩的成份。從筆者的角度看,《心跳》固然是促進了‘萌’的系統化發展,而在它之前的PC H-Game《同級生》更具有殿堂級的意義。《同級生》是90年代初的H-Game作品,也是elf公司的其中一個鎮山之寶(另一個是《龍騎士》系列)。在《同》之前,當然還是有以‘泡妞’為題材的遊戲(當然也是H-Game),但直到《同級生》之前,還沒有一套作品是如此清楚地將女角完全‘歸類’。重新審視這一套90年代的作品,會發現它的存在。

萌系動漫萌系動漫

今天很多所謂‘萌’的元素都有包含:千金小姐、運動少女、青梅竹馬、御姊、老師,甚至極端點的,還包括校醫、護士、OL、人妻、朋友妻等元素。唯獨‘蘿莉’一項,因為當時‘有害圖書整肅運動’而不敢加入,否則其元素會更完整。到了後來的《同級生2》還加入了義妹、眼鏡娘、偶像、義母等元素。由此可以看到,‘萌’的元素本來就跟‘H’的元素是密不可分的。《心跳回憶》作為純愛繫戀愛遊戲的老祖宗,制定了一個非AVG戀愛遊戲的基本規格:所有女角是完全平等的,玩家可以用接近一樣的手法(如育成特定的能力值,或製造指定Event)去追求不同的女角。每個女角都有其自己的故事,而故事之間是可以完全不銜接,並不會像《同級生》般,由不同女角的故事去構成一個大故事。而正正因為女角們是完全獨立的,廠家就必須替每一個角色塑造一個獨有的賣點,否則將很難吸引玩家追求所有女角。而這種‘務求每個女角不一樣’的想法,正是促成‘萌’概念系統化的背景。‘Gal Game’對‘萌’概念的形成,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就以《心跳回憶》為例,一出就是十三個女角,Konami如何為這十三個女角塑造獨一無二的特徵?那就只好將一大堆女角受歡迎的元素,進行一套系統化的分類,於是就形成了一套女角的方程式出來。詩織是傳統的青梅竹馬(幼馴染)、虹野是典型運動學部經理、如月是文系眼鏡娘、紐緒是古怪科學家、清川是運動女將、美樹原是害羞少女、伊集院是男裝美女,這些都是將傳統美少女的受歡迎元素,系統化整理後的‘萌’概念。這些概念到了今天仍然被大量套用:幼馴染是王道中的王道,還有哪套是沒有的;《草莓100%》的東城是傳統的文系眼鏡娘,另一女角西野則是傳統的料理少女;《Happy Lesson》里的如月是古怪科學家;《君望》的涼宮遙則是傳統的害羞少女。由此可見《心跳》在萌的系統化發展歷史裡,有著重要的地位。

而《心跳》的另一意義,是因為它將女角限於‘乙女’這一年齡層。《心跳》不能像《同級生》般加入教師、護士的元素,於是就只能集中於年齡以外的萌元素,製作單位逼著對萌元素進行更細微、更系統化的整理,否則將無法為十三個女角做獨有的設定。情況就如在餐廳點菜,以前只懂得在牛肉、豬肉等不同種類中選擇,如果食肆只能提供牛肉的時候,就一定要再對牛肉進行更系統化的分類,於是就有分西冷、T骨的分類。

《心跳》的系統化整理,令傳統美少女的受歡迎元素,得到了細緻的系統化整理,使系統化概念有了成型的背景。隨後的Gal Game,基本上已離不開《心跳》走出來的路——將‘萌’精華化、系統化。而這種系統化的‘萌’,亦吹向了動畫界。要提到萌動畫,就不能不提《機動戰艦大和美女》。這套作品可說是一套‘放在動畫裡的Gal Game’,因為整個故事設定都跟Gal Game如出一轍。在戰艦上,一個男主角配搭多個女角,基本設定跟Gal Game完全一樣。而女角們也要個性化,大量將萌元素分類和加入,如青梅竹馬的女主角、偶像、無口的蘿莉、身材好的大姊姊、眼鏡娘等,完全是全方位漁翁撒網。而星野琉璃的意外成功,更造就ACGN業界大量開發萌系的作品。而為了開發新的萌元素,就不斷加入新的嘗試,將其他舊的美少女受歡迎元素更精華化。情況就有如,將一大堆過往的受歡迎美少女角色,丟將一個離心機中,將不同的精華部份分隔開來。於是就能歸納出某些萌元素特別受歡迎,某些就應該避免。而由此開始,萌的系統化整理就更快、更廣,慢慢形成一些例牌的公式設定,如貓耳、女僕、巫女、無口、天然呆。由服飾裝扮,到生活或語言習慣,所有萌元素都被歸納和整理。這亦慢慢造成了只要加入特定的萌元素,就連一頭貓、一隻羊,甚至一個西瓜都可以萌的神奇現狀。

“萌”字的詞性、定義於含義

涼宮系列涼宮系列

由於‘萌’是一個完全嶄新的詞語,而其概念成型也只有區區十年左右的歷史,因此‘萌’的定義、詞義都未完全定型,而詞性也是參考同音字‘燃え’的套用方式。先談詞性問題。不管是說‘燃’還是‘萌’,もえる(燃える / 萌える)都是動詞,而もえ(燃え / 萌え)則是動詞和形容詞。日語文法我管不了(笑),所以談一下中文的用法。由於中文的方塊字特性,不像日文在字後加一個‘る’就能改變詞性,因此在華文圈裡‘萌’這字已經完全是失控,什麼詞性都有。當名詞用,是在說‘萌’這種概念;當動詞用,如‘我萌小櫻’,就是說‘小櫻這角色令我萌起來’;當形容詞用,如‘麻幌很萌’,也同樣是說‘麻幌這角色令我萌起來’。筆者不敢說這樣詞性混亂,是否一件好事。但由此也證明了,‘萌’這名詞的詞性仍然未定性,仍然是充滿生命力的一個名詞。而新興語言的詞性問題已屬於語言學的範疇,在此筆者也不敢胡亂詮釋,所以在此處就打住了。至於‘萌’的定義,也由於它的概念仍然在發展中,所以也很難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基本上,萌一定是美少女,一般而言都是日式的大眼風格。而在這之上再加入萌元素,如女僕、天然呆、眼鏡、關西腔、蘿莉等等,就會成為一個萌系的女角。舉例的話就是車仔面,麵餅是不可或許的,而在這之上就加上不同的配菜,如魚蛋、豬皮、蘿蔔。可愛的美女就是麵餅,而各種萌元素就是配菜。當然,有萌的元素不一定萌,還要看這些元素的結合是否準確、配合。沒有放麵餅,但給你一碟白飯,就算加入了魚蛋、豬皮、蘿蔔也好,它永遠都不是車仔面。因此美少女 / 少年本身,是在‘萌’里不可缺失的重要部份,否則加入再多的萌元素也是徒然。所以從某程度上來看,設計一個萌系角色,並將她的萌元素髮揮出來,也是一門相當複雜的學問。現時萌元素的系統整理已相當完善,甚至到了‘照單執藥’的程度。赤松健在‘萌’概念方面確是有一手,看一下《魔法老師》,即使撇除了布景板,三十個女學生中仍然有十多個完全可供發揮的萌系角色,而且當中是沒什麼重疊的部份。這有賴於萌概念的系統化,和赤松健對萌的掌握,由此可見萌的千變萬化。萌的本質是‘妄想’。這跟ACGN的本質是一脈相承的。因為現實里很難找,於是就在二次元里找,這也是御宅里特別多2DC(二次元情結者)的原因。現實中有妹妹的,九成不會是妹控;反之,沒姊姊的才會成為姊控。

在都市長大的人,有多少個還有所謂‘青梅竹馬’、‘義妹’?所以幼馴染和義妹才會是王道中的王道,因為想像才是最美好的。這也是為什麼,當《下級生2》的女主角不是處女的時候,玩家們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彈。現實中要面對的痛苦,哪可能萌得起來啊?

“萌”與“可愛”的分別與不同

《幸運星》中的泉此方《幸運星》中的泉此方

由於‘萌’的詞義尚未定性,於是就出現了亂用的情況。最容易搞錯的,就是‘萌’與‘可愛’的分別。‘可愛’是非

常傳統的詞語,詞義已經很固定,相信也不用筆者去解釋。它是一個‘及物’的形容詞,是可以拿來形容人、動物,甚至死物的形容詞。小孩可以很‘可愛’,一隻小貓可以很‘可愛’,一枝肥肥短短、設計吸引的原子筆也可以很‘可愛’,當然一個ACGN角色也可以很‘可愛’。但‘萌’跟‘可愛’不同,基本上是針對‘人’的形容詞。在這裡先說明,這兒說的‘人’也包含了任何ACGN或現實戲劇的角色,不管其是否虛構。‘萌’跟所有只能形容人類的形容詞(例如:豁達)一樣,是可以套用在文藝作品裡的‘角色’上的。舉例說,我們都可以說‘令狐沖很豁達’,但不可以說小狗、一枝筆‘很豁達’。同理,我們可以說‘小櫻很萌’,但卻不能說一隻小貓、一隻滑鼠‘很萌’。要令一隻筆變得萌?可以的。說穿了就是‘擬人化’三個字。一個電腦作業系統(OS)可以萌的起來嗎?但擬人化了的OS娘就可以了。一隻貓不能萌,但貓娘就可以了(如《萬能文化貓娘》、《Di Gi Charat》)。但本質上,萌的對象仍是一個人,不是物件本身。‘萌’是不及物的形容詞,但語文本身千變萬化,並沒有必然的規則。《月姬》只是一套Gal Game作品,是死物。但如果說‘《月姬》這作品很萌’,語法上、邏輯上都沒有錯。但此句的伸義,是指‘《月姬》這故事的角色都很萌’,實際上並無違反‘萌’是不及物形容詞的原則。‘萌’本身是具有‘好色而慕少艾’的意味,即使沒有色情成份,也具有‘性意味’。在這兒必須強調,所謂‘性意味’並非指‘性暗示’。萌不一定會引起性衝動,但一定要跟客群的‘性取向’有關。‘萌’其實不限於‘男觀眾對女角’,理論上只要符合性傾向,即可說某角色很萌。女觀眾一樣可以覺得男角很萌,女同性戀者亦一樣可以說女角們很萌。但當然女性看男角的‘萌’,也必然有其一套特別的系統。‘萌’的套用與‘性感’有點相似,女生一樣可以覺得男生很‘性感’,但男生必然不會用女生的角度,覺得另一個男性‘性感’。男觀眾只會說女角萌,一定不會說一個正太或少年萌。相反,女生就可以。‘萌’是一種‘發乎情,止乎禮’的感情衝動、一種對可以成為戀愛對象的角色的好感。覺得一個角色萌,不代表需要有性暗示,但卻必須配合性取向。‘知好色而慕少艾’是人性,並不代表這就是色情。因此不要對‘萌’的性意味覺得反感,這只是一種情感的悸動而已,是美好和正面的。由是觀之,即使沒有任何色情的成份也好,‘萌’本身是有‘性意味’的名詞,因此就更加不可能與可以使用於死物上的‘可愛’混為一談了。

萌屬性大集合

服飾:

頭部:眼鏡、眼罩(眼帶:單眼眼罩)等

身軀:制服、哥德蘿莉、女僕服(メイド服)、巫女服、浴衣等

下著:短褲(半ズボン)、低腰褲、腳踏車褲(スパッツ)、低衩內褲(ローレグ)等。

腿部:サイハイソックス、及膝襪╱過膝長襪(ニーソックス)、絲襪等。

飾物:繃帶、絲帶等;

另外還有校園泳裝(スクール水著,依日語簡稱有直譯作史庫水)、布魯馬(ブルマー,女生用運動三角褲)、水手服三項被合稱為三神器的服飾;

過膝長襪與短裙之間無法遮蔽的大腿部分,被稱之為絕對領域。

人際關係:青梅竹馬(幼馴染)、(血緣、結拜、繼)兄弟姐妹、下仆、室友、鄰居、主人、世仇、冤家等

職業、社會地位:學生、老師、護士、美少女、巫女、女僕、魔法少女、眼鏡娘、委員長、科學家、勇者、魔女、千金小姐、修女等

身世:病弱、天涯孤獨等

戀愛關係: BL 、 GL 、後宮、三角關係等

擬人化(美少女)、萌擬人化、人外之萌:兵器娘、獸人正太、獸人蘿莉、正太蘿莉等、

身體特徵:

頭部:貓耳(獸耳)、形狀特別的帽子、大大的蝴蝶結等

髮式:呆毛、馬尾辮、雙馬尾、捲髮、短髮、瀏海、長發

發色:金髮、黑髮、銀髮

眼睛:片目(單眼)、雙色瞳、眼鏡、眯眼等

表征:長身、白化

表情:虎牙╱犬齒(八重齒)、貓嘴

肢體:長腿、雌雄同體

性格:傲慢(高飛車╱勝氣)、氣弱、冒失娘(ドジっ娘)、傲嬌(ツンデレ)(從看扁對方發展到會萌生感情)、天然呆(天然ボケ)、裝嬌(ぶりっ子)、仆娘(以ボク自稱的少女)等

種族:精靈、機器人、玩偶(人形)、狼人(獸人)、吸血鬼、小惡魔(惡魔)、使魔等

年齡:蘿莉(女童或少女)、御姐、兄貴、幼女、熟女等

興趣:很會吃、喜歡機械等

口語:無口(沉默)、毒舌(惡言)、腔調、口頭禪(口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