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文化

萌文化

萌文化,所謂的“萌”(日語:萌え,發音:mo-eh),最早起源於日本,本來是指草木之初生之芽,但是後來日本御宅族和其他的動漫喜好者用這個詞來形容極端喜好的事物--通常都是對(尤其是動漫的)女性而言。

簡介

萌え現在也可以用做名詞,用來代指可愛的女生,不過樣貌可愛,討人喜歡的男性(像正太)也可用這個詞來形容。原本所用的詞語應該是燃え,但是因為萌え和燃え同音,且萌え更能形容他們(御宅族)對事物喜好的狀態,因此後來都用萌え了。

作品

萌文化,最早起源於日本,在風靡日本後,這股風氣通過網路很快傳到了中國,如今在重慶都市的繁華地帶,也能夠發現“萌女郎”的身影,而在網際網路上,更是出現了專門探討“萌文化”的主題貼吧、主題網站。目前網上很多非主流,其實也是一種“萌文化”。這些非主流的照片,大多經過PS處理。為追求那種所謂的“超萌”效果,往往擺出固定模式拍照,嘟著嘴睜大眼睛,另外不惜偷梁換柱地PS眼睛、臉型等。作品

著有《趣都的誕生萌著的都市秋葉原》的建築史家兼御宅族學者森川嘉一郎指出,當時日本有數部動畫中的女性角色名字中都有“萌”一字,包括《擊打太陽》的高津萌、《恐龍惑星》的鷺澤萌以及《美少女戰士》的土萌等。

後來一些女孩就對照著漫畫上那些美少女的樣子,把自己也打扮一番,看上去如同十多歲的小女孩一樣。隨著這類“萌女郎”越來越流行,很多“萌商品”也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市場上,例如貓耳朵帽、卡通背包、蘑菇頭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股“萌文化”。

萌的釋義

在日本動漫中,此字代表剛剛從腦海里一閃而過的不夾帶其餘雜質美好的感情喜愛,欣賞,使人感到愉快等。有被電到的感覺,代表喜歡,激動人心,激發荷爾蒙,可愛等等的含義。

一般都認為,“萌え”一字是由“燃え”所變化而來,來源是出自日文的IME輸入法。“萌”本意是指讀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時,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精神狀態。熱血類作品經常使用“燃燒”來形容這狀態,用羅馬拼音輸入的話,就是“Mo E(もえ)”。利用日文輸入法的話,輸入Mo E只會顯示“燃え”和“萌え”。為了區分因為美少女而熱血的狀態,和傳統的熱血的分別,就借用同音的“萌え”來形容,並成為ACG界的一種網路黑語。

另一個說法則跟漢字的本身意義有關。根據《商務學生詞典》,“萌”指草木發芽,及比喻事物的開始,所以用作“開始吸引目光”的“引伸義”也是有可能的。也有說是指看到美少女時,就如春天降臨一樣的感覺,而草木萌芽則在春天,因此就借用來代表這種“心花怒放”的狀態。

根據日本同人辭典,“萌”的來源還有其他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是出自1993年NHK放送的《天才電視君》的女主角“鷺傼萌(SAGISAWA.MOE)”主角在她有難的時候,會大叫她的名字“萌~!”一部份的迷因此而模仿。另一個說法是由TV動畫《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 S》中的土萌(TOMOE)螢出現等等說法。但現在卻還沒有一個是確定的,所以“燃え”、“萌え”的說法就成為現時最被接受的一套說法。
“萌”的起源眾說紛紜。但“萌”的系統化發展,目前看來,認為與戀愛遊戲(俗稱“Gal Game”或“女Game”)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起源

萌文化,最早起源於日本,在風靡日本後,這股風氣通過網路很快傳到了中國,如今在重慶都市的繁華地帶,也能夠發現“萌女郎”的身影,而在網際網路上,更是出現了專門探討“萌文化”的主題貼吧、主題網站。目前網上很多非主流,其實也是一種“萌文化”。這些非主流的照片,大多經過PS處理。為追求那種所謂的“超萌”效果,往往擺出固定模式拍照,嘟著嘴睜大眼睛,另外不惜偷梁換柱地PS眼睛、臉型等。

‘萌’與‘可愛’的分別

萌

由於‘萌’的詞義尚未定性,於是就出現了亂用的情況。最容易搞錯的,就是‘萌’與‘可愛’的分別。
‘可愛’是非常傳統的詞語,詞義已經很固定,相信也不用筆者去解釋。它是一個‘及物’的形容詞,是可以拿來形容人、動物,甚至死物的形容詞。小孩可以很‘可愛’,一隻小貓可以很‘可愛’,一枝肥肥短短、設計吸引的原子筆也可以很‘可愛’,當然一個ACG角色也可以很‘可愛’。

但‘萌’跟‘可愛’不同,基本上是針對‘人’的形容詞。在這裡先說明,這兒說的‘人’也包含了任何ACG或現實戲劇的角色,不管其是否虛構。‘萌 ’跟所有只能形容人類的形容詞(例如:豁達)一樣,是可以套用在文藝作品裡的‘角色’上的。舉例說,我們都可以說‘令狐沖很豁達’,但不可以說小狗、一枝筆‘很豁達’。同理,我們可以說‘小櫻很萌’,但卻不能說一隻小貓、一隻滑鼠‘很萌’。

要令一隻筆變得萌?可以的。說穿了就是‘擬人化’三個字。一個電腦作業系統(OS)可以萌的起來嗎?但擬人化了的OS娘就可以了。一隻貓不能萌,但貓娘就可以了(如《萬能文化貓娘》、《Di Gi charAt》)。但本質上,萌的對象仍是一個人,不是物件本身。

‘萌’是不及物的形容詞,但語文本身千變萬化,並沒有必然的規則。《月姬》只是一套ACG作品,是死物。但如果說‘《月姬》這作品很萌’,語法上、邏輯上都沒有錯。但此句的伸義,是指‘《月姬》這故事的角色都很萌’,實際上並無違反‘萌’是不及物形容詞的原則。

‘萌’本身是具有‘好色而慕少艾’的意味,即使沒有色情成份,也具有‘性意味’。在這兒必須強調,所謂‘性意味’並非指‘性暗示’。萌不一定會引起性衝動,但一定要跟客群的‘性取向’有關。‘萌’其實不限於‘男觀眾對女角’,理論上只要符合性傾向,即可說某角色很萌。女觀眾一樣可以覺得男角很萌,女同性戀者亦一樣可以說女角們很萌。但當然女性看男角的‘萌’,也必然有其一套特別的系統。

‘萌’的套用與‘性感’有點相似,女生一樣可以覺得男生很‘性感’,但男生必然不會用女生的角度,覺得另一個男性‘性感’。男觀眾只會說女角萌,一定不會說一個正太或少年萌。相反,女生就可以。‘萌’是一種‘發乎情,止乎禮’的感情衝動、一種對可以成為戀愛對象的角色的好感。覺得一個角色萌,不代表需要有性暗示,但卻必須配合性取向。‘知好色而慕少艾’是人性,並不代表這就是色情。因此不要對‘萌’的性意味覺得反感,這只是一種情感的悸動而已,是美好和正面的。

由是觀之,即使沒有任何色情的成份也好,‘萌’本身是有‘性意味’的名詞,因此就更加不可能與可以使用於死物上的‘可愛’混為一談了

三大組成部份

《電波男》,作者為本田透電波男》,作者為本田透

蘿莉情結

要說萌文化,我們要先講講蘿莉情結。首先蘿莉一詞來源於伏拉地米爾·納波科夫的小說《LOLITA(洛莉塔)》,書中描寫了一個中年男子對一位未成年少女迷戀的故事,他將洛利塔視為他的欲望之火,把洛利塔視為他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小妖精。為了洛利塔,他和她臃腫的母親結了婚,為了她,他捨棄了名譽和將來,槍殺了一個同樣是戀童癖(同樣還是個同性戀者)的男人。最後,他站在一片高地之上,回憶起讓他燃燒欲望和希望之火的小妖精,他的女兒、他曾經的女人LOLITA
蛇般纏繞的信念 蘿莉控(蘿莉情節--Loli Complex)
蘿莉塔情結(Lolita Complex,ロリコン),或稱蘿莉控,指的是比起對成年女性而言,對於未成年的少女更具性方面的興趣的一種性向,或是指有著這種性向的人。這種人通常為男性,不過今亦有指女性。原文“Lolita Complex”雖不是和造英文,但是現今除了日本人以外基本上很少有人使用。
華人地區現今多使用由日語簡化過的詞語“ロリコン”音譯而來的“蘿莉控”,早期亦多寫作“羅莉控”、“羅莉空”、“蘿莉空”,但近年來,似乎已經逐漸演變成以“蘿莉控”為最多人使用的寫法。
正太--可愛小男孩的爛漫故事
LORI是漫畫的女性主角,那漫畫裡的男主角有無形成一套文化和圈子呢?答案當時是肯定,這種文化也是 萌 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太!
所謂正太控是指比起對成年男性,對少年抱有更大的性方面的關心之性向。以及具有此類性嗜好之女性。亦指對0~18歲左右之未成年男性、少年本身及以這兩者為對象之繪畫少年、漫畫、小說抱有強烈愛情、感情的人們。反義有蘿莉一詞。當初多用於成年女性有此種愛情之場合,近年成年男性之此種愛情亦在增加。最近亦當作“少年愛”之同義詞。
御姐
除了正太和蘿莉,在萌文化中還有一種文化叫做“御姐”,所謂御姐:主要是指20來歲的年輕女性,本來是指對年較長的女性的敬稱,後來引申指成年的年輕女性,因此,御姐文化則是對年輕的成年女性的特別喜好。再往御姐上面就是“熟女”了,熟女風雖然是新近的次文化,但是伴隨成人世界裡的迅速風靡,也逐漸影響了主流的ACG界。

新辭彙

(圖)萌文化萌文化

“萌”雖然是近年才出現的新詞語,不過因為日系ACG的全球化的猛烈勢頭,不光遍布日本的OTAKU們動輒“萌え”的大叫,國內“好萌好萌”的跟風,就連審美觀和黃種人有一定差距的歐美人也會對2次元美少女豎起拇指稱讚MOE。萌的語源說法眾多,基本已不可考,不過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心領神會,是該形容成“熱血沸騰”還是“心靈的震撼”,大家見仁見智。
說到萌的對象,對宅男來說自然是美少女,而對宅女來說自然又是美少年,當然還有阿鐵萌火車,法醫萌屍體之類的總之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哈姆太郎,要一口氣把萌要素數個遍已是任務艱巨,而且在數的時候搞不好還會跳出個新要素出來,更讓這一壯舉難上加難。

萌動漫

萌動漫雜誌上的字樣《萌動漫》是《看動漫》編輯部出的國內首本以萌文化為主題的月刊雜誌,是萌系動漫影音時尚專門志。(目前每月六日上市,定價為25RMB。已更新至VOL.20!)
主要欄目有:
萌報站
萌映廳
萌視點
萌屬性巡禮
萌漫堂
MINI漫畫廊
非萌禁地
宅光波
萌王星
萌畫名家
萌戰區
萌萌風向標 特別企劃

萌BBS
請別憂愁了,萌ぇ君
隨書附贈雙DVD,DVD(A盤)為本期影像欄目。DVD(B盤)為一部熱播的完結動畫。DVD(C糟)為一些精選動漫歌曲。(VOL.11贈送)
每期手冊中還有豪華大拉頁,每期附送海報、漫畫別冊及精美動漫周邊贈品。


萌女郎

俗話說,美麗都要付出代價,“萌女郎”們通常都要花上很多的精力,才能保證自己看上去很“萌”,這其中,最麻煩的當數化妝。網友“盈盈”稱,她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很“萌”,但最討厭化妝,每化一次妝,時間不會低於1個小時。身邊的“萌”友也和她一樣,妝容上她們最在意眼部,要把眼睛畫大畫圓,另外還得戴假髮,一天下來,補妝次數不下10次。

特徵現象

(圖)萌文化47歲的萌女

47歲大媽“萌”起像少女

熱衷“萌”打扮的網友有個47歲的女性朋友,是兩個小孩的媽,是個狂熱的日韓偶像劇迷,她二十五六歲的弟弟們,都把她當成小妹照顧,連其12歲的兒子都認為媽媽只有25歲。 她告訴記者自己是重慶人,起初她不知道什麼叫“萌”,由於愛上網並且喜歡聊視頻,一些網友見到她的容貌都驚呼其有“萌女郎”的潛質,才開始關注“萌”,並且打扮得越來越“萌”。

她走到街上,別人都會認為她只有二十五六歲,“要是說是47歲,他們打死都不信!”王麗說。

“萌女郎”

由於萌文化流行,各地出現了很多雷人的“萌女郎”,在網上出現了一個被網友驚呼史上最牛的“萌女郎”。從照片上看這個女孩一頭長髮,眼睛瞪得大大的,臉也圓圓的,嘴巴嘟起看上去很可愛,整個打扮下來十足一個嬰兒模樣。據網上流傳,該女孩已經20多歲了。

俗話說,美麗都要付出代價,“萌女郎”們通常都要花上很多的精力,才能保證自己看上去很“萌”,這其中,最麻煩的當數化妝。網友“盈盈”稱,她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很“萌”,但最討厭化妝,每化一次妝,時間不會低於1個小時。身邊的“萌”友也和她一樣,妝容上她們最在意眼部,要把眼睛畫大畫圓,另外還得戴假髮,一天下來,補妝次數不下10次。
“盈盈”稱,目前網上很多非主流,其實也是一種“萌文化”。這些非主流的照片,大多經過PS處理。為追求那種所謂的“超萌”效果,往往擺出固定模式拍照,嘟著嘴睜大眼睛,另外不惜偷梁換柱地PS眼睛、臉型等。

“萌人狗仔隊”

在百度貼吧中,還有很多非常知名的“萌明星”,這些人由於“萌”得很好很到位,成了大家爭相模仿的對象。“盈盈”說,這類“萌明星”擁有大量fans,他們幾乎每天都會變換自己的造型。

在公共場所,還有專門的“萌人狗仔隊”,負責將她們的最新風格上傳至網路,供大家觀賞。

萌系AC

近幾年來的新觀點:對於御宅族來說,愛就是萌,這是無可爭議的。
萌系ACG和色情電影一樣,可以說是面向男性的文化商品,創造者生產這種商品的初衷就是要攢男性用戶的錢。除了商業性質之外,其內在的男性凝視(Male gaze)元素也無一不和男性特有的基因形成共鳴。Male gaze一詞是女性主義評論家Laura Mulvey所創,用於描述男性在電影及媒體看女性的角度。Laura Mulvey借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論,指出在色情電影中,產生快感的觀看結構包含了兩個互相纏擾和自相矛盾的層面:“窺淫” (scopophilia)與“自戀認同”(narcissistic identification),“窺淫”是指觀看的性愉悅,“自戀認同”則是像拉康提出的兒童“鏡像階段”(mirror phase)所發展出來的對鏡中影像的認同與模仿。Laura Mulvey的這一觀點雖就色情電影而言,但也足以幫助我們解釋男性在接觸萌系ACG時產生強烈快感的原因。
狹義上的萌系動畫,一般認為其誕生於2003年前後,2004年開始日本大部分深夜檔都播出此類動畫。萌系動畫不拘泥數千萬日元的製作成本和僅有數個百分點的收視率,它的盈利方式是首先向用戶(觀眾)灌輸作品中角色概念,通過各種萌屬性組合的女性角色,俘虜電視機前的一片萌系御宅族,然後將他們對作品中角色的愛轉化為對其周邊產品如DVD、手辦等的消費行為,進而實現盈利。所以有人說,電視上播出的萌系動畫賣的不是劇情,而是角色,原因就在於此。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1997年播出的《新世紀福音戰士》,該作的成功正是不善表達的御宅族,在碇真治這一角色中作為了自己的投射對象,進而產生了極大的代入感所致。而該作還有一個成功之處,就是創造了凌波麗和明日香這兩名女性角色,雖然該作不是萌系動畫,但兩名角色當時正以不同的萌屬性組合而征服了觀眾,使得即使是動畫完結11年後的今天仍推出著各種周邊商品,可以說《新世紀福音戰士》無形中為數年後登場的萌系動畫製造了盈利模式。因為以上和其它種種意義,《新世紀福音戰士》成為了日本動畫史上劃時代的巨作。

萌屬性

面對兩種情況我們能用到“萌屬性”這個“萌”的派生詞組。其一,在說某人萌著女僕的時候,我們就說他擁有“女僕屬性”,這個“女僕屬性”就是此人的“萌屬性”;其二,作品中的某類角色戴有眼鏡的時候,我們就說她是“眼鏡屬性”,這個“眼鏡屬性”就是此角色的萌屬性。這兩種用法分別面向現實中的用戶(玩家、觀眾、讀者)和作品中的角色。至於第二種用法也能用“萌要素”來代替,但“萌要素”不能使用於稱呼“某人萌什麼”的語義上,這是“萌屬性”在使用上的注意點。 每個人的萌屬性是不盡相同的,一個女僕屬性的人能無條件地喜歡上所有女僕角色,而一個眼鏡屬性的人或許會喜歡上一個戴有眼鏡的女僕而不能說她是女僕屬性,或者有人喜歡的儘是巨乳屬性的女僕。這樣來自每個人的眾多關於女僕的分歧點使我們明白每個籠統的萌屬性底下還細分著數量眾多的二層萌屬性。萌屬性實則來源於潛藏在我們心底未經飽和的欲望,這種欲望最初出現於以往某個時段的“自我”身上。舉個例子,如戀母情結的形成可能與個體在“性器期”(3~6歲)的欲求不滿有關。弗洛伊德認為,處於“性器期”的兒童對異性父母之一有亂倫的願望,這種衝突引發的焦慮,會導致兒童內化性別角色的特徵及其與之競爭的同性父母之一的道德標準。就是說,3~6歲的男孩對母親的亂倫幻想得不到滿足,長大後將有可能發展成戀母情結,用二次元用語表達,即是“媽萌”。其實個體的萌屬性也大多也此種方式形成。所以說,萌,其實包羅著種種欲望,如此繁多的萌屬性概念在1990年代後期基本成立,當中包含了眾多普遍的萌屬性,當然這還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以下就配合作品和角色列舉普遍性較大的數種萌屬性以供諸君參考。注意,以下列舉的不是作為角色的萌屬性,而是作為用戶的萌屬性,不要混在一起了。

關係

妹萌:
妹萌早在萌屬性提出之初已成立,時間大概為90年代後期。1999年3月推出的名作《妹妹公主》和同年發售的H-Game《加奈~妹~》首次以妹萌男性為主要對象,尤其是前者人氣大盛,後來還進行了龐大的跨媒體企劃,是妹萌動畫裡程碑般的神作。擁有妹萌屬性的一般為男性,表現為對向自己撒嬌的妹妹表現出過強的保護欲,進而產生了類似愛的感情。而作為妹妹,近年也流行附帶“傲嬌”出現在哥哥面前。由於妹萌的對象是比自己年幼的女性,一般擁有妹萌屬性的男性常被看成是蘿莉控,但其實在妹萌的情況下作為哥哥的不是對“年幼”的女性而是對“妹妹”產生感情,對,就是一種類似近親相奸的感情。
姐萌:
與妹萌相對應的存在,同樣誕生於90年代末,這也是一種頗為常見的萌屬性。與妹萌不同的是,姐萌的對象不像妹妹那樣一開始就對主人公(用戶)產生好感,而主人公也沒有這種自覺,這類角色是以其顯示出強烈母性的行為來逐漸俘虜主人公的。姐萌的對象一般不只是有血緣關係的女性,而像學校的女性前輩、女性教師等也能致使主人公姐萌。姐萌的代表角色是《Toheart2》里的向坂環,在向坂環線,她首先對主人公表現出的只是純粹的出於長輩的關懷,主人公(河野貴明)對她也只是尊敬,雖然他們幼年時曾做過約定。隨後在他們更深入了解對方之後才觸發了類似愛的感情,最後當然是身體上的交合。向坂環線給用戶的體驗是一種帶有強烈落差的感情離合,深深捉住了眾多男性心底潛藏的姐萌基因,所以向坂環能成為《Toheart2》中最具人氣的角色。而今個月開始播出的《戀姬無雙》中的張飛也是姐萌呢,她在第一話開始就瘋狂地萌上關羽了,而通過張飛口中的“很像媽媽”這句話也顯示出了姐萌的對象的確有強大母性在支撐其被別人萌。此外,話說《君吻》動畫版男主角也是一名姐萌角色呢~不錯啊!摩央姐~
媽萌:
這就是之前提及的“戀母情結”了,媽萌比起妹萌和姐萌更有“禁忌之戀”的意味,也是“不倫戀”之首。因此,即使一個男性在“性器期”對母親的亂倫幻想得不到滿足而發展成日後的戀母情結,他也決不會對人明言,而只能在ACG作品內以其變奏“媽萌”來實現昔日夢想。媽萌比以上兩種屬性更赤裸地表現出“性”的感情,這是難以啟齒的理由之一。擁有媽萌屬性的角色多出現在成人ACG中,H動畫《艷母》是當中的佼佼者,雖然當中的母親僅為後母。這部作品除色情表現外,還將日本社會的男性熱衷於工作而忽略了夫妻間的性這一問題提出來,值得都市男人思考。

對人關係以外

眼鏡萌:
眼鏡萌的對象不用說都知道,就是眼鏡娘。眼鏡本是為了修正視力或遮擋陽光而存在的工具,在校園裡帶眼鏡的角色一般給人的印象就是學習成績好、有文學修養、有知性等。眼鏡萌不限於男性,女性持有者也存在。NDS遊戲軟體《成功男士夜生活 夜間實戰篇》有一模式就提及女性覺得男性最萌的動作,就是用手向上輕推即將滑落的眼鏡這一動作。所以說女性也是很喜歡眼鏡男的。此外,近幾年我觀察到眼鏡萌不單在二次元世界,在現實世界也很有人氣。如最近的年輕人,不論男女,即使沒有近視,也戴上了一個眼鏡,男性多是黑框,女性則是黑、粉紅、淺藍,什麼都有。看來在現實中眼鏡除了起到部分遮醜的作用外,還成為了一種 Fashion。近期比較出名的眼鏡娘角色是《我的狐仙女友》中的委員長朝比奈茜,此外,《一騎當千》中的劉備玄德也憑藉眼鏡+巨乳而獲得了極高支持度。
傲嬌萌:
傲嬌是一種06年興起的萌屬性,傲嬌萌的對象角色表現為平時對人很惡,態度很橫蠻,而在某特定場合或和某特定人物在一起時就會表現得好嬌滴滴。“傲嬌” 在御宅族中相當受歡迎,近兩年在秋葉原甚至有商家形容傲嬌屬性的萌系御宅族患有“釘宮病”,這種“釘宮病”其實並不是一種病,“釘宮”是指近年專為傲嬌系角色配音的人氣聲優釘宮理惠,患有“釘宮病”的人一日不被釘宮理惠咒罵兩句就會渾身不舒服。那么究竟傲嬌為何如此高人氣呢?這可規因於人類的一種喜從悲來的究極心態。先舉個例子,夏天運動後出了成身汗,然後再進入冷氣房飲杯冰凍可樂,是否好HIGH呢?這比在一般狀態下進入冷氣房HIGH上不知多少倍。而傲嬌則是,我們平時遇到一個很惡、喜歡吐槽的女仔,通過努力使其喜歡自己,並對自己表現出嬌滴的一面時,就比追到一個平時儀態大方、相戀中同樣儀態大方的女仔擁有更大的成功感。這就是傲嬌的魅力。傲嬌角色之後大家都很清楚,就是《零之使魔》中的路易斯,第三季《零之使魔三美姬的輪舞》也已經開播了呢,擁有傲嬌屬性的人不要錯過了!
病嬌萌:
病嬌和傲嬌一樣,均是一種對待主人公的感情,愛是兩者的必要元素,而病嬌則表現出了出乎尋常的愛,這種愛之深切雖然平日不那么展露於言行,但一旦發覺自己和主人公的這段感情有危機的時候就會爆發出來,並做出了現實中稱之為“死纏爛打”的可怕的病態行為。不過,就是有男性喜歡病嬌女,他們喜歡被其死纏爛打,他們沉醉在一種過分被愛的喜悅之中。所以幾乎可以肯定,擁有病嬌萌的人就是擁有被愛妄想的人。病嬌在07年起流行,當年一部《School Days》令眾觀眾看到了病嬌角色的魅力,言葉也成為了人氣角色。之後日本更推出了名為《被病嬌女子愛到死而不能入眠》的CD,當中邀請了眾多在遊戲、動畫中為病嬌角色配音的聲優來演繹,成為了一時話題。

文藝復興

(圖)漫畫中的萌形象漫畫中的萌形象

在亘古至今的社會中,人們關注的焦點總是那些英雄和美女,誰能夠以一敵百,誰能夠傾國傾城,誰能夠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英雄主義和絕美主義充斥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然而,時至今日,愛美的人們對美的追求已經進入了一

個新的時代,可愛、純真的事物成為了最具殺傷力的審美中心,正像現今走紅的奧運Girl林妙可以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里》的露菲娜阿里,可愛的Loli已經牢牢地占據了人們心中的位置,“萌”文化的文藝復興時代來臨。
也正像遊戲《萌之戰爭》一樣,在開啟的限量測試之中,將推出她的全新版本《萌之戰爭-蘿莉的逆襲》,這不僅代表著前作“怪叔叔的陰謀”徹底“敗露”,也昭示著代表可愛純真的loli以及萌文化正以一種鋪天蓋地的勢頭向所有人襲來。萌之戰爭-蘿莉的逆襲》秉承了《萌之戰爭-怪叔叔的陰謀》的濃郁的ACG風格,通過奇幻懸疑的故事背景、可愛萌動的人物造型、神秘未知的萬項任務以及專業的ACG術語將動畫、漫畫與遊戲結合的恰到好處。時尚詼諧的遊戲風格,不僅受到資深玩家的一致好評,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動漫迷玩家入駐,大有成為ACG文化聚集地之勢。

專家說法

社科院心理學專家說,追求“萌”這類新奇時尚,是年輕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驅使。這種現象很正常,要知道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年輕人追捧的時尚,現在的時尚過了若干年必定會被拋棄更新,成為歷史。

網友觀點

“鐵桿筆迷”:搞得這么年輕做什麼,以后街上全是小孩子了,這還得了?
“成熟的柿子”:這些人太牛了,到底要怎么化妝才能化成這樣喔?
親親草”:要是老奶奶們也能“萌”起來,那就強悍了!

同時,也有網友認為,“萌文化”的出現,體現出當代人生活壓力的增大。然而,通過“萌”的手段,把眼角的皺紋隱藏起來,使真實的年齡變得“迷離”起來,此時的“萌”則更有“蒙”(矇騙)的意味,其中哪還有什麼文化內涵,只是與那些公開的坑蒙拐騙的造假行為比起來,“萌女郎”的本意只是想自戀一把、自我娛樂一下,給自己減輕一些壓力,給外人帶來一些驚喜。作為一種新奇時尚,受到少數人的追捧,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將這種非主流的東西拿出來炒作,再給其貼上“文化”的標籤,則有辱文化之名,有誤導公眾之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