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省

萊茵省

萊茵省(德語:Rheinprovinz),亦被稱為萊茵普魯士(德語:Rheinpreußen),是1822年1946年間普魯士和及後的普魯士自由邦的一個省分。萊茵省由下萊茵和於利希-克利夫斯-貝格組成。萊茵省的首府是科布倫茨,1939年全省有八百萬人口。

歷史沿革

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規定的領土調整,萊茵河兩岸土地歸普魯士王國所有,稱 萊茵省。普魯士國王的稱號添上了萊茵大公這一頭銜。1815年4月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為慶賀這個地區併入普魯士還發表了一篇宣言。1871年德國統一後,成為德意志帝國的領土。

1920年,薩爾從萊茵省中分割出來,由國際聯盟管理,直至1935年的公民投票後才回歸魏瑪共和國。同時1920年歐本及馬爾梅蒂割讓給比利時(德語文化區)。1946年,前萊茵省的地區被分為北萊茵-威斯伐倫(德語: Nordrhein-Westfalen)和萊茵蘭-普法爾茨(德語: Rheinland-Pfalz)兩個聯邦州,韋茨拉爾劃歸黑森州。

現今原屬萊茵省的地區由薩爾州、北萊茵-威斯伐倫和萊茵蘭-普法爾茨三個聯邦州瓜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