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草

菽草,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無毛,莖長30-60厘米。掌狀複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心形,長1.2—2.5厘米,寬1—2厘米,栽培的葉長可達5厘米,寬達3.8厘米,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齒,表面無毛,背面微有毛;托葉橢圓形,頂端尖,抱莖。花序頭狀,有長總花梗,高出於葉;萼筒狀,萼齒三角形,較萼筒短;花冠白色或淡紅色,旗瓣橢圓形。莢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4種子;種子細小,近圓形,黃褐色。花期5月,果期8-9月。

形態特徵

菽草外形 菽草外形

白三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們矮生,有白色的花朵,很多時有些粉紅色或黃白色,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冠一般闊1.5-2厘米,末端有長7厘米的花梗。葉呈三小葉,呈橢圓形至倒卵形,緣有細齒,及有長柄。莖無毛,有走莖的作用,匍匐地面,故白三葉草很多時會形成草墊,莖子 每年會生長18厘米,並會在結節長出根,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莢果,黃褐色細小種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洲、北非及西亞的三葉草。它們廣泛的引進世界各地,尤其是北美洲的草地甚為普遍,中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種植及用途

白三葉草可以在草地、農作物及及園林中生長。白三葉草可以耐低割,在不同土壤的種類及pH值中都可以生長,不過較喜歡黏土。它們是自然或有機草地護理的有益媒介,因為它們有固氮的能力,並比野草優勝。天然固氮可以減低土壤的淋瀘,及預防一些疾病。

食用

除了可以作為家畜的飼料外,白三葉草亦是非常有營養的食物。它有高含量的蛋白質,並且數量豐富。生吃白三葉草並不容易消化,但只要煮5-10分鐘就適合食用。乾白冠及種子莢可以製成營養麵粉,混和其他食物一同食用,或開水飲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