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氏花龜

菲氏花龜

菲氏花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背甲全長雄性113~199mm,雌性214~219mm,是一種大型的花龜。我們平時見到的都是中華花龜,菲氏花龜和缺頜花龜屬於花龜的兩個亞種。菲氏花龜對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飼養難度不大,生長速度也很快,日常飼養可以餵小魚,小蝦及一些水果和綠葉菜,因為每隻個體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平時餵食的時候要多注意觀察,及時調整,食量的保持要循序漸進,掌握好規律,過多投餵容易加快水質的污染,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基本信息

簡介

菲氏花龜菲氏花龜
英文名:Philippen Stripe-necked Turt

拉丁學名:Ocadia philippeni

繁殖方式:卵生

體態特徵:

菲氏花龜頭與頸側有4條鑲黑邊的黃色縱紋,彼此間隔以較窄的棕色縱紋,腹甲及皮膚略帶粉紅橘黃色,成體亦然。甲橋較短而腹甲較寬(甲橋長度為腹甲後半前部寬度的90%以下,股盾溝較短而喉盾較長(股盾溝為喉盾最大長度的120%以下)。

生活習性

菲氏花龜菲氏花龜
菲氏花龜很喜歡曬背,白天常常會花上大部分的時間來曬太陽。長期室內飼養要配備加熱棒和UVB。如果是養在室外的池塘里,它們也能經受住稍冷的氣溫。建議讓它們在室內越冬,但並不推薦冬眠。花龜成體的水性都不錯,水可以深一點。(池養要有岸缸養要有攀爬物)食物

幼體可以餵昆蟲血蟲皮、食和魚蝦肉。成體更趨向於植食性,可投餵生菜、水萵苣浮萍和其它水生植物以及像蒲公英羽葉甘藍之類各式各樣的綠葉蔬菜。可以讓水箱裡始終保持有綠葉蔬菜和水生植物,然後再向成龜每周投餵兩到三次龜食,量不宜多。

飼養管理

菲氏花龜菲氏花龜
菲氏花龜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龜種,但它對溫度的變化較為敏感。日常飼養條件下可餵豬肉魚肉、小蝦等同時投餵各種水生植物如浮萍和水萵苣,蒲公英,各種水果類,尤其喜食小米蝦。每星期餵3次,每次食量按龜體重的5%,也可適當提高,但不能突然提高,應循序漸進,使它逐漸適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症。

每年的初春是龜成活的關鍵。這時龜處於半冬眠狀態,加之晝夜溫度變化大,掌握不好極易使龜發病。 一般溫度在15°C時,應採取人工加溫保持在22°C以上時餵食。(餵食後環境溫度不能降低)。17°C時,龜雖然有進食的欲望,但不能喂,以防龜食後不能正常消化而引起疾病。

夏季,水溫34C左右時,龜的進食量較大,此時應加大投餵量,以加速龜的生長,若無需繁殖,也可每星期餵2~3次。 日常應勤換水(可在餵食前進行),但不能用井水,以免水溫差過大,引起不良後果。

秋季是飼養龜的關鍵。俗話說春養骨頭,秋養膘,龜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多少,直接影響到龜冬眠的成敗。所以,在秋季首先要加大投餵量,其次在餌料中還應添加維生素C和複合維生素,以提高龜的抵抗能力。日常還應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夜間溫度在18° C左右,以免適得其反,引起疾病。

秋季飼養的好,有利龜的冬眠,冬季可將龜放到潮濕的沙土上,或放在10厘米水深的缸中,讓其冬眠。水溫不能低於8 °以下。否則龜的冬眠安全將受到威脅。瀕危與保護:該龜原為我國南方的常見龜種,數量較多。其肉可供食用,龜板可供藥用

識別

菲氏花龜菲氏花龜
菲氏花龜於中國原知的中華花龜(Ocadiasinensis)比較,二者區別如下:

1、菲氏花龜頭與頸側有4條鑲黑邊的黃色縱紋,彼此間隔以較窄的棕色縱紋;中華花龜至少有8條較窄的鑲黑邊的米黃色到黃色縱紋。
2、前者腹甲及皮膚略帶粉紅的橘黃色,成體亦然;後者則為米黃色黃色
3、菲氏花龜的甲橋較短而腹甲較寬(甲橋長度為腹甲後半前部寬度的90%以下);中華花龜的甲橋較長(甲橋長度為腹甲後半前部寬度的80%以上)。
4、菲氏花龜的股盾溝較短而喉盾較長(股盾溝為喉盾最大長度的120%以下);中華花龜的股盾溝較長(股盾溝為喉盾最大長度的110%以上)。

光照周期

菲氏花龜菲氏花龜
菲氏花龜龜的自然生理節奏和1年活動,家養的菲氏花龜需要定期光照。光照周期的變化和合適的生活環境條件,是使菲氏花龜能夠在家庭飼養條件下繁殖的重要環境因素。處於溫帶區光照周期的日照變化範圍:冬季8小時,夏季16小時。熱帶區,冬季光照周期的日照波動大約10小時,夏季達越14小時。已證明,季節性光強度的變化有利於人工飼養下龜的繁殖。最好是採用全譜光,選用光譜特性與天然光(包括紫外線)相似的螢光燈管。全譜光照射能改善龜的採食行為和繁殖。白熾燈可作為龜舍內的光和熱源,但應避免直接接觸燈泡,防止龜被灼傷。也可用保育燈給龜舍內局部加溫,但必須有防護措施,應高於龜活動的地面35厘米以上。

分布與繁殖

菲氏花龜菲氏花龜

分布:中國特有種。僅知分布於模式標本產地海南省東方縣所轄干城附近,標本從當地民眾購得。

繁殖:飼養情況下,一背甲長214mm的龜於1989年10月末產卵6枚,橢圓形,殼易碎,卵長徑38.7~41.6,平均39.76mm,短徑24.0~25.2,平均24.53mm。

菲氏花龜與中華花龜同域分布,二者外形又相近似,故過去所采中華花龜可能混雜有菲氏花龜。由於龜類在中國大量被捕殺食用,目前中國野外龜類已不多見,菲氏花龜應視為瀕危種類。花龜雖然適應性較強,但它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晝夜溫度變化大時龜易發病。特別是對幼體,溫度應全天保持22°C以上。以防龜感冒或進食後不能正常消化而引起腸胃炎。水位對幼體應在10CM以下,成體可在20CM以上。換水一定要注意溫差變化,不要用井水和溪水、山水之類,以免溫差太大讓龜感冒。換水應在中午進行,一天中不應多次換水。

花龜都是溫和的龜類,最好不要和巴西等性情差異較大的品種混養,免遭侵害。

現狀

菲氏花龜菲氏花龜

菲氏花龜與中華花龜同域分布,二者外形又相近似,故過去所采中華花龜可能混雜有菲氏花龜。由於龜類在我國大量被捕殺食用,目前我國野外龜類已不多見,菲氏花龜應視為瀕危種類。

[馴養繁殖狀況]國內未見報導。

[現有保護措施]無。

保護措施

菲氏花龜菲氏花龜

①建議海南省將菲氏花龜列為該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加以保護。

②建議凡有中華花龜分布的省及自治區,結合野生動物普查,注意有無菲氏花龜混雜其中,弄清其產地及數量,並開展保護生物學研究。

四季養護

菲氏花龜的飼養並不困難,但是這是一種生長在我國南方的龜,所以對環境溫度的要求比較特殊,在飼養時,要分季節提供不同的飼養方式,這樣可以讓龜更適應生活。

一、春季養護要點每年的初春是龜成活的關鍵。這時龜處於半冬眠狀態,加之晝夜溫度變化大,掌握不好極易使龜發病。一般溫度在15℃時,應採取人工加溫保持在22℃以上時餵食。(餵食後環境溫度不能降低)。17℃時,龜雖然有進食的欲望,但不能喂,以防龜食後不能正常消化而引起疾病。

二、夏季養護要點夏季,水溫34℃左右時,龜的進食量較大,此時應加大投餵量,以加速龜的生長,若無需繁殖,也可每星期餵2~3次。日常應勤換水(可在餵食前進行),但不能用井水,以免水溫差過大,引起不良後果。

三、秋季養護要點秋季是飼養龜的關鍵。俗話說春養骨頭,秋養膘,龜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多少,直接影響到龜冬眠的成敗。所以,在秋季首先要加大投餵量,其次在餌料中還應添加維生素C和複合維生素,以提高龜的抵抗能力。日常還應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夜間溫度在18℃左右,以免適得其反,引起疾病。

四、冬季養護要點秋季飼養的好,有利龜的冬眠,冬季可將龜放到潮濕的沙土上,或放在10厘米水深的缸中,讓其冬眠。水溫不能低於8℃以下。否則龜的冬眠安全將受到威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