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普·鮑赫勒

菲力普·鮑赫勒

菲力普·鮑赫勒(Philipp Bouhler,1899年9月11日-1945年5月19日)是一位納粹德國政治人物,同時是納粹黨全國級領袖與元首個人辦公廳主任。

基本信息

簡介

菲力普·鮑赫勒(PhilippBouhler,1899年9月11日-1945年5月19日)是一位納粹德國政治人物,同時是納粹黨全國級領袖與元首個人辦公廳主任。鮑赫勒生於慕尼黑,參與皇家巴伐利亞少年團約五年並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具黨衛隊上級集團領袖銜,並負責納粹安樂死計畫(T4行動),總計殺害於德國境內超過七萬名身心障礙的成人與兒童。鮑赫勒在1945年5月被美軍逮捕,在不久後於奧地利自殺。

人物生涯

1919年至1920年期間,他攻讀哲學。在1921年捐獻成立了納粹黨報「人民觀察者」的出版社。

1992年秋天,他已成為納粹黨的副經理。在啤酒館政變失敗之後,1925年納粹黨的重建,他成為了納粹黨的秘書長。1933年,希特勒成為總理,他則成為黨的全國級領袖和代表西伐利亞的國會議員。1934年,鮑赫勒成為慕尼黑的警察總監,在一個月之後被任命為元首個人事務辦公廳主任。這個職務負責處理準備機密命令及內部事務,之後再呈給希特勒。鮑赫勒同是也納粹黨的保護國家社會主義文學檢查委員會的主席,一個決定文學作品是否符合納粹社會的監控機關。鮑赫勒負責希特勒的私人信件及回應公眾的來信。

鮑赫勒的戰爭罪刑,如他主導的納粹早期安樂死行動,對精神病患及身障人士殺害。試驗了各種安樂死的方法,首次試驗是在上奧地利的SchlossHartheim,這項安樂死行動,在日後被用在對付猶太人等其他人群。1942年,鮑赫勒出版「拿破崙-一個天才的像慧星般之路」(Napoleon–KometenpfadeinesGENIES),深受希特勒的喜愛,在1938年也出版過《為德國奮鬥》的納粹書籍。

鮑赫勒在1945年5月被美軍逮捕,在不久後於奧地利自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