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山鎮

華鎣山鎮

華鎣山鎮,隸屬重慶渝北區,該鎮地處邊遠山區,自然條件十分差,農民經濟意識較為淡薄,少數農民等、靠、要思想比較突出。種植反季節蔬菜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基本信息

今年入夏以來,該

華鎣山鎮華鎣山鎮
鎮100年不遇的特大旱災給全鎮人民造成了600餘萬元的經濟損失。黨委、政府採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實現減產不減收的目標。

旅遊資源

該鎮地處邊遠山區,自然

華鎣山鎮華鎣山鎮
條件十分差,農民經濟意識較為淡薄,少數農民等、靠、要思想比較突出。大災之年,黨委、政府決不允許因乾旱而死一個人,採取多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建立嚴格的考核措施:對抗旱自救工作進行幹部綜合考核,實行領導幹部掛村,機關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黨員聯繫戶的機制,全方位投入抗旱自救工作中去。二是大力發展種植業:在鎮財政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入資金6萬元,補貼農民購買種子,全鎮計畫種植蔬菜8230畝,其中馬鈴薯2150畝、萵筍1100畝、小白菜1400畝、花菜1450畝、蘿蔔2160畝,在大市場設立華鎣山蔬菜銷售專店,形成特色;由政府購買油菜種子,計畫種植優質油菜5000餘畝。三是鼓勵農民外出務工:鎮政府補貼100餘名到新疆采棉務工人員往返車費,還動員有技術的採煤工到鎮境內9個煤礦採煤務工。四是大力發展養殖業:投入資金無賞為農民提供5000隻鴨苗、5000隻雞苗作為示範養殖;獎勵養羊20頭以上的大戶,今年內每發展1頭獎勵100元;還將無償為農民引進良種兔100隻。五是招商引資:積極出台農業招商引資辦法,現已引進兩家開發公司在花雲村租用荒山、荒地1500餘畝,為附近農民打工提供了條件。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使全鎮農民減產不減少,奪取抗旱救災的勝利,確保大災之年全鎮農民生活有保障。
一條海拔800多米的山脈隔在北碚金刀峽鎮與渝北華鎣山鎮之間,兩鎮居民來往都要翻山越嶺步行1個多小時,坐車只有繞道北碚三聖鎮或渝北兩路,需要2個多小時。近日開建的偏石公路將打通這一交通瓶頸,工程預計5月底完工,屆時坐車只需約20分鐘。
華鎣山天池位於華鎣市天池鎮,是華鎣山脈中唯一獨特的高山喀斯特天然湖泊,四面高山環繞、湖映藍天、百鳥翔集、美景如畫,與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並稱“全國三大天池”,以華鎣山天池面積最大。湖面達3800餘畝,繞湖一周約27公里。

環境檢測

天池鎮位於華鎣市東北部山區,海拔480~1000米,北與廣安區、東與鄰水縣接壤。全鎮轄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6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千人,其中農業人口11千人;幅員面積3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1千畝。1920年,以清代的上明月鄉的部分保甲設天池鄉,以天池湖命名,鄉治天池場。1950年12月,建立天池鄉人民政府,屬雙河區,1953年改屬桂興區。1958年10月成立天池人民公社。1966年10月,改名洪湖人民公社,1969年恢復天池人民公社。1984年3月天池人民公社改為天池鄉人民政府。1985年3月撤鄉建鎮。

華鎣山天池鎮位於華鎣、廣安、鄰水三縣市區結合部,廣渝高速公路、廣鄰路、雙老路、天桂路相互交匯,村級公路四通八達。2000年4月,該鎮被列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華鎣山天池鎮資源豐富,地下蘊藏著煤、石灰石、石膏等大量可開採的礦產資源,地上有綿延數千米的白夾竹、水杉、灌木、蕨類植物和70多種稀有野生植物,還有高山湖泊——天池湖及竹海、溶洞、瀑布、雲海、渡假山莊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經濟基礎

華鎣山天池鎮工業基礎較好,經濟相對發達。農村經濟發展較快,通過結構調整、退耕還林、水保工程、業主開發、科技推廣等,初步形成了以水果、中藥材、草食牲畜、蔬菜、茶葉為主營的生態農業基地。鎮內有多個煤礦、水泥廠,年可產原煤60萬噸、精煤10萬噸,水泥40萬噸,石材31310萬噸,成為廣安市煤炭、水泥、石材的重要供給基地。鎮內各級各類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健全,分布合理。全鎮有線電視已形成網路,山區民眾都能收視多套有線電視節目;電信、鐵通、移動、聯通等有線、無線通訊網路覆蓋全鎮,供水供電全面城市化。

華鎣山天池有七里坪、月亮島、白鷺島、火燒寨、鵝峰庵、農業生態觀光園、水上遊樂區等重要景點。1920年,“四川保路同性戀會”會長蒲殿俊倡議並帶頭捐款建設月亮島天池公園;著名書法家趙熙專程來到華鎣山天池遊覽,並題名“天池公園”,揮筆寫下了“天池傳俠筆,文苑魯諸生”的千古楹聯;國畫大師黃賓虹也專程到華鎣山天池寫生作畫,達半年之久,留下了“賓虹作畫醉天池”的美麗記載;解放以後,彭德懷、李井泉、楊汝岱等領導同性戀先後到華鎣山天池視察,對華鎣山天池自然景色十分讚賞,彭德懷元帥還做出了“要想辦法把天池建設好”的指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