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鎮

華山鎮

華山鎮為一地名,在我國山東省、北京市、江蘇省等多個地方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本詞條中指山東濟南市郊區的華山鎮。

基本信息

華山鎮華山鎮風光
華山鎮位於濟南市區東部,原歸屬濟南市郊區,1987年3月濟南市區劃調整後,歸屬歷城區,總面積60.81平方公里,轄6個辦事處,46個行政村。華山鎮交通發達,南靠工業北路,東臨濟南國際機場,濟青高速公路橫貫東西、京福高速公路、濟南繞城高速公路交匯於此,全鎮15899戶,人口53645人。3路、70路、71路、84路、89路、97路公車經華山鎮三條商業動脈----荷花路、將軍路、大橋路直達濟南市區;“濟南青”花崗石蘊藏量2000萬立方米,資源豐富;華山風景區、溫泉度假村、萬畝荷塘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景色優美。

名稱來源

華山鎮因境內有華山而得名。這華山不是西嶽華山,而是華不注山,簡稱華山,或者叫濟南華山。

華山鎮鵲華秋色圖-趙孟頫
華山位於濟南市郊東北,海拔197米。華不注山素以奇秀著稱,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呈現不同的形態,很多人認為華不注是“花骨朵”的轉音。因其形狀如未開放的蓮花而得名。其岩石為青灰色,跟濟南南郊泰山山脈的地質構造截然不同。酈道元《水經注》中這樣描述華不注山:“單椒秀澤,不連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發,望同點黛。”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描繪的就是鵲山和華不注山一帶的風景。根據《春秋左傳》記載,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齊頃公與晉軍戰於濟南,因其傲慢輕敵而敗,在晉軍的追逐下“三周華不注”。幸虧手下醜父與其交換了位子,並命令他去華泉取水,齊頃公才得以逃脫。代文學家曾鞏的《登華山》中有“醜父遺忠無處問,空餘一掬野泉甘”的詩句。唐朝詩人李白在《古風》中寫道: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含笑凌倒景,欣然願相從。古濟南八景有兩個含有華山,齊煙九點,鵲華煙雨。

自然資源

華山鎮地處黃河衝擊平原,地勢平坦,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貫穿而過,水源充足。全鎮

華山鎮華山鎮
土地面積60.81平方公里,礦產資源主要以花崗石為主,境內主要有華山、臥牛山、南臥牛山三大主峰。土壤由於受黃河水源影響,土壤PH值略顯鹼性,以沙質土壤為主。作物以水稻、蓮藕、玉米為主。全鎮有耕地1852公頃。種植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苗木花卉等。林木植被面積3097.5畝,林木覆蓋率5.8%,由於水位較淺,適宜柳樹楊樹木本植被的生長,另有地下溫泉自然資源可供開發。氣候華山屬暖溫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量650-700mm。

“濟南青”是我國著名的地方性石材之一,在驢山,臥牛山大規模開採後,現在驢山已經開採全無。濟南青地質上是花崗石材中輝長岩類,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黑色花崗石多由這類岩石組成,濟南青是名貴稀有品種,

經濟發展

華山鎮西部以濟青高速公路零點立交橋為中心,重點發展以市場、物流業為主的二、三產業

華山鎮物流基地
帶動周邊18個村的發展;中部以濟青高速洪園立交為中心,發展產業園區,形成工業加工聚集地,重點向花崗石精深加工方向發展,輻射帶動周邊14個村的發展;東部以溫泉度假村為中心,發展旅遊觀光農業,依託萬畝荷塘、溫泉度假村等載體,形成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花園式區域,以特色農業,都市農業為主,帶動周邊14村的發展。“三大規劃”發展思路使華山鎮經濟布局日趨合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規模檔次日益提升,經濟效益日漸明顯,拉動了全鎮經濟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目前,全鎮形成了蓋家溝物流配貨、“三臥兩園”石材加工、還鄉店汽車運輸、王家閘花卉苗木、朱家莊奶牛養殖等16個專業村,引導民資投入3億多元,從業人員一萬多人。華山鎮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總體布局,重點推進”的要求,重點發展四大板塊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華山鎮濟南青石材
。一是花卉苗木板塊。按照“基地 農戶”的路子,重點加大了鮮切花、盆栽花、城市綠化苗木的種植規模,2004年,全鎮新發展花卉苗木520餘畝,現已形成王閘、壩子、桃園、程莊四個專業村。二是旅遊觀光農業板塊。充分依託萬畝荷塘和溫泉資源,採取“內招,外引”方式,聯合開發溫泉資源,“長青緣”觀光園已投入使用,盤活了東部旅遊資源的開發。三是奶牛養殖板塊,採取抓點帶面的辦法,鼓勵養殖大戶自建奶牛養殖小區,聯合散戶集中建小區,重點抓了朱家莊奶牛小區建設。集中資金完善了基礎設施,新增奶牛500多頭,促進了奶牛養殖業的發展,現已形成洪家園、山頭店、朱橋、黃河灘區奶牛養殖基地,全鎮奶牛存欄量達到2000餘頭。四是加工與銷售體系板塊。農產品流通方面,通過引進農產品加工型企業和農產品市場建設,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流通渠道。已投資8000萬元的蓋世農貿大市場的建成,濟南農產品展銷會的舉辦,為我鎮農產品銷往全省乃至全國各地打開了視窗。工業加工方面,形成了“三臥兩園”的花崗石加工區,產品出口美國歐洲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名優特產

華山鎮生產的黃河大米,利用天然黃河水澆灌,無污染、無公害。種植面積6000畝,主要分布在前張

華山鎮黃河大米

、北辛、壩子辦事處的13個村。選用品種為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聖稻301和魯粳9407,抗病、高產,米質優良,養分含量高。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化驗,米質都達到部頒標準,蛋白質含量在10%以上(一般品種在8-8.7%)。米色潔白、晶瑩透亮、香味濃厚,無腹白、無雜質、粘性大、吸水性強,出飯率高。是城鄉居民上乘的主食佳品。上市時間為每年的10月中旬至來年5月底。黃河大米自明清時期大面積種植,歷史悠久。屬地方特產,傳統名吃,有一家做飯,十里聞香之說。

華山風景區

目前的華山風景區以華不注山為主,加以周遍風景形成了華山風景區,華山山南有濟南市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華陽宮,占地9萬平方米,周圍池塘遍地,古有華山,是典型的近郊型山水旅遊場所。

華山鎮華山風景區新規劃圖
華山主要景點有華山、華陽宮、華陽湖景點。華山歷史悠久,歷代文人騷客都曾登臨此山。金興定四年,全真教宗師丘處機的弟子陳志淵在山南建華陽宮,後被譽為“歷下勝景”、“濟南巨觀”。歷史典故很多,流傳最廣的是這樣一個:華山半山腰有一個呂祖廟,當年和尚下山擔水,一隻狼進去了,和尚擔水進去後將門關住,餓急了就將和尚吃了,然而狼卻出不了廟門,最終餓死在廟裡。華陽宮的建築什麼年代建的誰也說不清,相傳東漢劉秀討飯到山腳下的郅家村,村中有個郅矮子收留了他,後來劉秀做了皇帝,娶郅矮子的妹妹為妻,郅家從此大富大貴,在山腳下廣置院落,還出資興建了華陽宮。華陽宮有數十株虬枝蟠曲蒼勁蔥鬱的參天古柏,在其掩映下的座座殿堂顯得分外古老和深幽靜謐,漫步其間,給人高深莫測、超然脫俗之感。古柏中有一株名為“落鳳柏”,緊挨四季殿台階,兩摟之粗,傳說植於代。華陽宮1979年被濟南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山鎮華陽宮

按照新規劃,華山風景區更名為華山水景園,位於濟南東部新城的北部,北至濟青高速公路綠化帶,南至小清河北側荷花路,西至將軍路,東至臥牛山,規劃面積達6平方公里。在建設中,將在華山周圍的區域內,通過挖掘地面形成華山湖,並在湖面上建設一批景觀建築,如水晶宮、歡樂島、泉藝廣場、八仙居等。沿湖岸邊將分別建設生態濕地、鳥類觀賞區、垂釣園區、十大世界泉景園區等休閒項目,並沿岸建設6個碼頭。華山湖東岸的臥牛山和南臥牛山也將設定花果園和山地植物園兩個景點。遊人在水景園內遊覽的同時,可盡情領略水與自然、水與文化、水與人融為一體的獨特魅力。作為華山的標誌性建築,近期將開工建設的黃河樓將建在華山北側,設計高度為74米,共九層,建成後將是目前國內最高的傳統式樓閣建築。華山水景園建成後,華山周圍將成為一片綜合性遊樂風景區,不但有水上遊樂景區、闊水流溪景區、桃林杏雨景區,還有平湖垂釣景區、三周馬戲場等休閒娛樂場所。華山水景園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千佛山有山無水、大明湖有水無山,趵突泉泉水何時噴涌捉摸不定這些省城旅遊景點的一些缺憾。

康有為與濟南華山

1923年6月,康有為登上了濟南的千佛山。此山傳說乃帝耕耘之處,山間有年間雕築的

華山鎮康有為
眾多佛像,歷史上便是著名的古蹟。康有為晚年每至一山,必觀察其陰陽風水,他認為地形為人生所託,關係國計民生。康有為慢慢地攀援到半山腰,坐於千佛閣,憑欄遠眺濟南城。良久,他臉呈憂慮之色,叫過隨從道:“你們看看,這堂堂濟南府有何不足?”隨從們爭著遙望,拍著腦瓜子回答:“大臣,濟南名城,譽滿華夏,小人實在看不出有何不足。”“告訴你們吧,”康有為站起,指著城池說:“此城雖高大巍峨,然居處山脈之一隅,南有千佛山聳立,北有黃河遠來,為弓背之反,陰陽既誤,流水又反,城市發展受到地形的限制,故都市人口算不上繁盛啊!”康有為休息片刻,又在山上周鏇,他不經意地抬起眼帘,忽然為之一亮,前方那座拔地而起的華不注山,蔥蘢翠拔,旁無連附,真是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萃發同點黛,風光無限美!他認定從這樣的山上,可以規劃出濟南城未來的藍圖。隨後,康有為登上千佛山之巔,舉起單筒望遠鏡四面遙望,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氣勢恢宏的山水長卷:遠方的黃河,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在重重的群山間奔騰;臥牛山、華不注山、鵲山、鳳凰山、標山、藥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九峰峭峻,雲煙浩渺,不愧為舉世聞名的“齊煙九點”,康有為面對祖國的壯麗山河,益增將中華民族建設得燦爛輝煌的雄心壯志。

幾天后,康有為又登上了華不注山,親自勘察它的地形地貌。他艱難地攀上險峻的山峰,向四面八方瞭望,比較哪兒最容易與濟南交流。這位曾游遍四大洲,經過31國,行60萬里路,又遍訪祖國名山大川的老人,從沒有對華不注山這樣關懷備至,觀察細微。他認定此山高挺兀立,是泰山山脈北支行至此盡結的表現,如同挺立海面上的孤島一樣,對於居住最為相宜。康有為將觀山所得,記於本子上,回府與平生所登過的名山相比較,道出了開發新濟南的構想:“然山水之美皆不若華不注山也。誠宜移都會於華不注前,然今亦不必移也,但開一新濟南,尤美善矣……”他從交通、住宅、市容、學校、公園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設新濟南的方案,認為“不十年,新濟南必雄冠中國都會”。

晚年的康有為,在政治上早已被奔騰的歷史潮流所淘汰,但他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愫,足以流芳千古。

相關詞條

濟南 歷城區 華不注山 石材 黃河大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