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立克次體

莫氏立克次體是地方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臨床特徵也同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只是症狀較輕,病程較短。

名稱

莫氏立克次體(R.moseri)是地方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

生物學特性

莫氏立克次體在形態、染色性、抵抗力以及易細胞、易感動物方面與普氏立克次體相似,只是莫氏立克次體所致的豚鼠陰囊反應比普氏立克次體引起的更強。

)致病性與免疫性

地方性斑疹傷寒的臨床特徵也同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只是症狀較輕,病程較短。
莫氏立克次體的傳播方式普氏立克次體有所不同。莫氏立克次體長期寄生於隱性感染鼠體,鼠蚤吸鼠血後,立克次體進入其消化道並在腸上皮細胞內繁殖。細胞破裂後將立克次體釋出,混入蚤糞中,在鼠和小家鼠群間傳播。鼠蚤只在鼠死亡後才離開鼠轉向叮吮人血,而使人受感染。如此時人體寄生有人虱,可通過人虱繼發地在人群中傳播。此外,帶有立克次體的乾燥蚤糞還可經口、鼻及眼結膜進入人體而致病。
莫氏立克次體感染後與普氏立克次體有交叉免疫。

)診斷與防治

微生物學檢查原則與普氏立克次體基本相同。接種豚鼠後5~6時,可觀察到豚鼠發熱、陰囊腫大,睪丸鞘膜塗片可在胞質內找到立克次體。血清學試驗有外斐氏反應和補體結合試驗。
預防主要是講究衛生,滅、滅、滅。疫苗接種可提高機體免疫性。
氯黴素、四環素治療有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