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由來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各地市場商品供應極為緊張,俄政府不得不大量從國外進口商品。為鼓勵進口、簡化海關手續,俄羅斯海關委員會允許所謂的“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提供運輸和清關捆綁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務。這種服務也常被稱為“包機包稅”、“包車包稅”或“包櫃包稅”。這種方式對到俄羅斯做生意的商人的有利之處是進口手續簡便,貨主只要向“清關公司”繳納一筆費用,自己不用與海關打任何交道,“清關公司”就會把所有俄羅斯海關報關手續辦好。目前,俄羅斯在同土耳其、韓國、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等許多國家的貿易實踐中,也都廣泛使用“灰色清關”。
多年來,俄主管部門對“灰色清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打擊也是時緊時松。“灰色清關”幾乎一度成為俄羅斯進口的惟一路徑,並被各國商人看成是搶占俄市場的無奈手段之一。事實上,俄羅斯政府也非常清楚“灰色清關”的弊病所在,但一時又下不了徹底取締的決心。
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牽扯的因素也非常多:直接或間接參與非正規貿易的俄羅斯人很多,突然關閉這一渠道,會導致很多人失業;通過“灰色清關”途徑進口的商品價格相對較低,關閉這一途徑的直接結果是導致俄羅斯日用品價格上漲,進而直接影響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同時,“灰色清關”已經形成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鏈,這個受益群體在俄羅斯很有勢力,關閉“灰色清關”等於斷了他們的財路,因此,他們要利用手中的一切資源竭力拖延非正規貿易的消亡。
近幾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形勢的逐漸好轉,俄高層開始考慮對“灰色清關”說“不”。2000年,普京下令嚴查莫斯科最大的“大公”和“三條鯨魚”兩個家具城,查出大量從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走私進口的歐洲家具,涉案金額高達2000萬美元以上,牽扯人員分布在俄聯邦調查局、內務部、總檢察院、海關總局等各強力部門。2005年8月,俄警方在莫斯科舍列梅捷沃機場海關截獲以網球和地漏蓋名義報關的大批走私手機和電腦配件,貨物總重量約300噸,可組裝20多萬部手機,總貨值超
過1000萬美元。據悉,該走私網所供手機占俄整個手機市場的65%。但是,俄羅斯的每次“嚴查”,似乎都給人以“雷聲大、雨點小”的印象,這使得“灰色清關”現象屢禁不止。
2009年6月1日,俄總理普京親自主持政府主席團會議,討論發展本國輕工業的具體計畫。普京指出,為發展俄本國輕工業,俄政府要在兩方面下工夫:加大對本國輕工業企業的投資;有效打擊走私活動。普京舉例說,在莫斯科一家市場查獲了將近20億美元的走私貨。6天后,俄總檢察長尤里·柴卡在電視節目中透露,普京所指的“20億美元的貨”就是切爾基佐沃市場沒收的走私貨。這似乎開啟了俄政府打擊“灰色清關”的新一輪風暴。
據了解,輕紡商品屬俄“灰色清關”的重災區。近年來,俄本國產業在整個輕紡業中所占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俄工商會輕紡企業委員會主席證實,目前在俄輕紡市場上,60%的商品為灰色進口產品。這使得輕紡商品最容易進入俄強力部門視野,在俄華商成了俄相關部門的“重點關注對象”。
2004年2月9日至12日,俄內務部警察接連拉走莫斯科“艾米拉”貿易市場內總價值3000多萬美元的華商貨物。2005年3月12日,俄稅務警察將位於莫斯科南區的薩達沃特“花鳥市場”內的中國鞋強行拉走。這批鞋主要來自溫州20家出口企業,達100多個貨櫃,價值8000餘萬元人民幣。儘管對中國貨物的封庫拉貨事件屢屢發生,但因有高額利潤吸引,加上僥倖心理的作用,部分在俄華商還是不願下決心與“灰色清關”決裂。
不能否認,“灰色清關”的貿易方式,在歷史上對促進中俄兩國民間貿易的發展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俄國內的“灰色清關”這張看不見的大網中,華商是利潤率最小、風險最大、穩定性最差的一環。所以,俄高層每次清剿“灰色清關”時,損失最大的就是華商。 這些華商因為是通過“灰色清關”的貿易方式在俄羅斯進行貿易和經營的,所以我們稱之為“莫斯科灰商”。
現狀
“灰色清關”及的“大市場”銷售模式使得華商不斷面臨巨大損失
1998年11月,俄羅斯稅警部門查抄“兵營”中國商貿中心,上百家中國商家通過“包機包稅”方式運入俄羅斯的中國商品(主要為皮夾克),由於拿不出貨物通關證明,全部被作為無主財產沒收。
2000年至2003年間,查抄事件上百次,給華商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
2004年2月,俄羅斯內務部偵查委員會的10多名警察闖進莫斯科市區南部的大環公路旁的“艾米拉”大市場,突擊檢查華商的身份證件。並查抄華商上千萬美元的商品。
2005年7月,俄大批警察前往莫斯科市中心“39倉庫”查扣中國鞋,總貨值近千萬美元,其中多為溫州鞋。後經過多方努力,次日俄方同意華商交付約12萬美元“罰金”贖回此批貨物。
2008年9月,俄羅斯針對中國商人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打擊“灰色清關”事件。9月11日晚,俄羅斯執行部門對莫斯科的切爾基佐夫市場進行突擊檢查,查封了華商在倉庫里的鞋、服裝、襪子等日用品,貨物價值約有20多億美元。
2009年6月29日,東歐最大的民貿市場-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被關閉,在俄華商從事了20多年的“灰色”清關、“大市場”銷售的貿易形式受到了根本的衝擊。
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關閉事件發生後,在我國政府、駐俄使館以及俄羅斯中國總商會的交涉下,截止2009年8月31日,95%的華商貨物已經運出,涉及大約1.5萬個貨櫃,貨值近50億美元。對於剩餘的不足5%的貨物,俄方同意在9月上旬清理完畢。
儘管如此,此次市場關閉事件給在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經營的約6萬華商造成了很大損失:雖然貨物已經陸續取出,但是由於貨物被扣的時間較長,很多貨物已經錯過了最好的銷售時機;許多正往市場傳送的貨物因市場關閉給國內生產企業、貿易公司等關聯方造成損失。
“灰色清關”和“大市場”的銷售模式已經無法繼續
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關閉後,大批華商把從市場中拉出來的貨物運往莫斯科市內的“園藝”市場、盧日尼基市場,以及莫斯科東南柳布利諾區的莫斯科商貿中心甩貨。與此同時,原來一些隱藏的問題也凸顯而出:大批華商由於貨物不合法、身份不合法、經營不合法問題,遭受隨意踐踏與宰割。為了甩貨,華商們不惜花費比正常市場價高出數倍的價格租賃臨時攤位,並忍受多重黃牛的宰割。
2009年9月7日至9日,俄羅斯海關總署署長別利亞尼諾夫訪問北京時說,俄方將繼續關閉華商新市場,包括大批華商正甩貨的莫斯科市內的“園藝”市場、盧日尼基市場,以及莫斯科東南柳布利諾區的莫斯科商貿中心。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2009年7月份批准了《俄羅斯聯邦零售市場和勞動法修正案》,規定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的零售市場應在2012年之前移至大型商廈內。並且總統於7月20日還批准了《俄聯邦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士移民登記法》修正案,針對外國公民在俄境內逗留問題制定了新規則。
在2009年9月10日下午,莫斯科市政府召開的外商投資協會圓桌會議上,莫斯科市政府消費市場與服務局馬雷什科夫部長再一次向俄羅斯中國總商會表示,市政府方面將加強對柳布林諾市場的整頓(目前有很多華商正在此市場甩貨)。他說,莫斯科市大環以內不允許進行大規模批發活動。目前,俄聯邦已經逮捕了16名涉嫌參與走私的俄海關人員,並且政府懲治走私與腐敗態度堅決。
由此可見,隨著俄聯邦政府對走私、受賄等腐敗現象的嚴加打擊,以及俄加入WTO進程的推進,華商如果繼續走“灰色清關”、“灰色身份”、“灰色銷售”的老路,必將無法擺脫貨物被扣押沒收、經營場所被取締、身份不合法被驅逐的厄運。在俄華商從事了20年的“灰色清關”和“大市場”的銷售模式已經無法繼續。華商想要在俄繼續生存並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走正規合法經營的道路。
困惑
面對俄羅斯這個市場, 灰商們有兩大困惑,一個是關於海關,一個關於市場。“灰色清關”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規範操作方式,中國貨品有95%都是灰色清關,這些貨品被作為走私品直接沒收,一次就被沒收2000到3000貨櫃,直接損失常常在20到30萬美金。對市場的困惑是華商在這裡受欺負,俄羅斯警察的無作為,各種勢力滲透進大市場,灰商陷入“身份不合法”的陷阱,移民卡、打工卡等各種繁雜手續,甚至類似卡上居住地不統一之類情況都會隨時被調查,大市場這種模式有極大的不穩定性。但是大市場又是一個客觀存在,以至於俄羅斯人有這樣的說法:“要發財找中國人”,很多俄羅斯人選擇做警察專門壓榨中國商人,還有光頭黨等社會惡勢力主要的襲擊對象也是中國商人、中國學生。華商們普遍感覺安全、地位沒有保障,中亞來的搬運工也欺負華商,一車貨物談好的300盧布搬運費,搬到中途就停下來坐地起價要600盧布。這一切讓很多華商感到困惑,為什麼國家國力一天天在強盛,而在俄羅斯華人確實最弱小的一個群體,備受欺負。
俄羅斯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市場容量非常大,但現在真實的比例是10個華商中有6到7個人在賠錢然後默默地回國,有一兩個基本保本經營,只有一兩個人能賺到錢。到從2001年中國溫州過來俄羅斯的有上千家商戶,但是到了2007年只有200家左右,2008年的大市場關閉讓華商損失了7000多個貨櫃的商品,直接經濟損失在18億美金,到2009年的切市場關閉華商損失10億美元左右。華商在大市場中的生存就是一部辛酸史,在一個個大市場中打游擊戰,隨著各大市場的陸續關閉,貨櫃櫃檯租金飛漲,達到2到3萬美金/月。華商的感受是非常焦慮,於是就跳出來做正規的經營,經營汽車配件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從2004年到2006年間還是會經常遭受查稅,現在運營得越來越規範了,不怕調查和打擊。
華商在這裡受欺負,經濟上損失是小事,一旦讓俄羅斯形成華商可欺負,華人好欺負的看法,我們的邊境安全都會有隱患。俄羅斯這個民族的心理從來只看強者,不同情弱者。希望華人一起擺脫“低層次經營”,要讓“灰色經營”成為歷史,否則最終我們可能面臨國土安全被威脅的境況。
面臨的問題
(1)缺少安全的貨品銷售場所。切爾基佐沃市場關閉以後,華商轉移銷售市場普遍存在著貨物的安全、經營的安全和人身的安全問題。很多市場經營方唯利是圖,看到中國商人的到來把市場炒熱,更多人想要進來,就趁火打劫向華商增收各種名目的費用,再加上中間人(黃牛)的盤剝,讓想要趕快甩貨的華商苦不堪言。例如柳布林諾市場,2009年8月20日左右開始逼迫華商上繳106000美元購買每個不足18平米的攤位租賃權(市場管理方收10萬美元,中國中間人收6000美元),還有其他的各種各樣的收費。
(2)華商目前在銷售市場的經營經受不起任何檢查。拉出來的貨品沒有任何合法檔案,華商又沒有衛生健康證、沒有經營許可,商品沒有俄文說明書,經營活動沒有收款機,完全逃稅。
(3)灰色身份問題。移民局檢查中國公民檔案,邀請單位與實際工作單位不符,居住地與落地簽不符,沒有與邀請單位的勞動契約。這樣的灰色身份隨時可能被驅逐出境。
(4)灰關還在繼續,大市場關了,但是灰關的貨物仍舊在走,甚至更加瘋狂,如果不能從源頭上控制,中國商品永遠逃脫不了“大市場怪圈”。
(5)華商採取的是不受俄方歡迎最原始的的交易形式:商品都亂堆放在攤位上,沒有進行貨品分類,並且有消防隱患;中國商人售貨時有多人聚集在一個商鋪裡邊營業邊吃飯;在銷售場所隨地亂扔垃圾、吐痰、抽菸的不文明現象,都讓俄羅斯消費者和以上市場所在地的居民感覺到極大的不滿,並對華人的這樣情況向俄方政府多次投訴與抱怨。
(6)華商被詐欺、被勒索的情況屢見不鮮。
(7)現在俄羅斯人認為中國出口到俄羅斯的商品很多是有毒、有害的商品,中國人的素質低、不文明,華人在俄的經營把俄羅斯良好商業氣氛搞壞了,擾民擾商,助長執法人員腐敗風氣。而在俄華人華商認為俄羅斯人看不起中國人,俄強力部門專門敲詐中國商人的錢財,中國人也對俄羅斯人產生了憎恨的慣性心裡,對中國人的素質、中國商品的質量的看法,導致俄羅斯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產生了的信任危機。
目前打算
據市場調查,這些灰色商人:
(1)有實力的生產廠家和貿易經銷商不想放棄莫斯科市場,約占40%,這部分人中約有20%的人有自己的品牌;
(2)想讓手中貨物套現並持觀望態度的約有30%;
(3)以練攤拼縫為主的商人、受損失比較大的華商和國內另有出路的華商約占25%;
(4)轉移到其他地區,如葉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亞、聖彼得堡等地的約占5%。
中國商會的建議
(1)在現有的華商企業中,有些是合法經營的供貨商,也有一些有影響的名牌企業,他們已經獲得了俄羅斯人的認可,他們可以繼續在俄經營,一些規模小,沒有實力不能規範經營的華商肯定要被俄羅斯市場淘汰。
(2)要珍惜俄羅斯市場,這裡的市場確是有前景的,每年俄羅斯進口600多億美元的服裝,其中從中國進口的服裝占31%。這塊份額應該維持下來,並把它引到正規的道路上去。中國人在俄培育了20年的市場份額和銷售體系來之不易,應設法保留下來,這對中國擴大出口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3)要向歐洲、日本、韓國商人學習在俄經商的形式與理念,加強硬體建設,打造中國在俄國際貿易硬體平台,以現代化、高端、立體商務的形式展示中國商品的質量和品牌,樹立中國商品的良好形象。建設這樣一個高端的硬體貿易平台是當務之急,是根本解決華商經營問題的措施,是幫助華商永遠遠離大市場怪圈的直接徹底的方法。
希望
為解決中俄民間貿易中“灰色清關”這個“瓶頸”,中俄兩國政府在2004年就成立了“中俄政府規範貿易秩序工作分委會”,開展相關工作。胡錦濤主席2009年6月17日訪俄期間,與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共同發表了《中俄元首莫斯科會晤聯合聲明》,聲明中強調,“雙方表示,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框架下即將成立的海關合作分委會,對進一步提高兩國經貿合作水平、加強兩國海關部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這些都對中俄民間貿易告別“灰色清關”、實現雙邊貿易正規化起到了促進作用。
常言道,“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在俄華商真的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了。只有正視現實,摒棄傳統的灰色渠道,更多注重產品質量、行銷策略、品牌效應,開展正規清關,真正實現人員、貨物、經營“三個合法”,華商才能從“大市場”走向“大商場”,才能不再整天提心弔膽地做生意,才能理直氣壯地面對俄方的執法行為,才能不成為俄國內各派勢力爭鬥的犧牲品,才能擺脫那種總是“俄羅斯非法商人無憂無慮拿大頭、華商辛辛苦苦拿小頭”的怪圈,最終在俄羅斯市場站穩腳跟,並正常發展。
解決方案
2008年9月11日位於莫斯科市的八個倉庫里存有來自中國的6,000多個貨櫃的商品被扣。2009年6月29日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以下簡稱“切”市場)被關閉,在俄華商從事了20多年的“灰色”清關、“大市場”銷售的貿易形式受到了根本的衝擊。隨著俄聯邦政府對走私、受賄等腐敗現象的嚴加打擊,以及俄加入WTO進程的推進,華商想要在俄繼續生存並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走正規合法經營的道路。
“切”市場關閉後,莫斯科市現有的一些市場仍舊是“大市場”形式的經營,華商在那裡經營仍舊是走灰色清關、灰色身份、灰色銷售的老路,這就注定了華商將無法擺脫貨物被扣押沒收、經營場所被取締、身份不合法被驅逐的命運。
為了引導華商走出大市場怪圈,維持華商在俄經營了20多年的市場份額和客戶群體,保住中俄貿易額不減少,中國誠通集團決定支持所屬歐洲商業開發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歐洲中心”)在俄聯邦莫斯科州投資建設國際貿易中心項目。
國際貿易中心項目符合俄聯邦吸引外商投資以及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構建國際行銷網路的政策,因此得到了中俄兩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
國際貿易中心項目位於莫斯科州紅城區,坐落在莫斯科大環69-73公里處,緊鄰俄聯邦最大的國際展覽中心、莫斯科國際機場及歐尚大型購物中心,地理位置優越。項目一期占地20公頃,共有15棟獨立建築,使用面積13.26萬平方米,停車場面積11萬多平方米。全部建築採取混凝土澆注,外立面高檔牆磚,歐式風格。為目前俄聯邦最大的商貿園。項目二期占地21公頃,毗鄰商貿園區,擬建設海關保稅倉儲物流園及公寓樓等生活設施。
國際貿易中心項目沿用原有字號,稱“莫斯科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這裡將是中國在俄聯邦及東歐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中國品牌商品交易平台。現場批發交易的商品主要是輕紡產品,品牌推廣的主要是機電類產品。在俄中資企業將在這裡設立辦公、展示和售後服務中心,類似企業總部基地的功能。入園企業實行公司制經營。貿易中心為每個企業設有獨立的樣品展示廳、洽談室、辦公室和用於批發的周轉庫,並提供專業的翻譯、法律、財務、海關、物流等諮詢服務。同時俄聯邦質檢、海關、移民部門將在此設立辦事機構。另設有一個警察局。
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將同時培養中國高素質外貿人才,以先進的行銷手段提高中國商品在俄聯邦的市場份額,定位為高品質中國商品批發中心,發揮商品流通、展示推介、功能服務、投資促進等功能。
招商對象為在俄華商和中資企業、中國境內有意開拓俄聯邦市場的企業、俄聯邦及其他國家在莫斯科經營中國商品的企業。
經營方式為廠家直銷、代理商經銷、俄聯邦公司分銷。
以俄聯邦歐洲部分120多個城市為重點,批發中國高質量產品,打造中國商品在俄銷售的主渠道。同時利用俄聯邦現有的銷售網路推銷,採取現代化、立體化的銷售方式。
利用歐洲中心原有的三個倉庫,解決倉儲問題。今後將收購臨近地塊用於建設海關保稅庫和中國商品中央倉庫成為中國高品質商品集散地。
為了幫助在俄華商轉型,拉動中國對俄出口,為華商提供全套的服務:
1. 高質量的裝修,科學的規劃與布局;
2. 網路銷售與電子交易服務;
3. 全天候的信息支持;
4. 高強度的商品推銷;
5. 廣告;
6. 物業服務;
7. 倉儲物流;
8. 清關服務;
9. 經營合法化;
10. 勞動配額申請;
11. 財務託管;
12. 法律代理;
13. 賓館服務;
14. 翻譯服務;
將格林伍德建成俄聯邦獨一無二的擁有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專業化的保全體系、獨立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的國際貿易中心。這裡將99%是中國商品,但是我們不搞“中國城”、“唐人街”,並大量的聘用俄羅斯公民工作,中國人做老闆管理核心業務。
格林伍德的商務中心將有中俄商業俱樂部組織國際商品流通論壇、研討會、培訓會與圓桌會議,投資項目的鑑定,新產品的推介。
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將成為國際水平的批發交易典範,在中心內設有批發交易展廳,商品基本要求:高質量、高競爭力、有品牌;我們將根據商品種類(服裝、鞋、布料、家具、燈具、機電產品等)進行分區。
意義
(1)國際貿易中心項目符合俄羅斯吸引外商投資以及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構建國際行銷網路的政策,因此將得到中俄兩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莫斯科州政府已明確表示,支持該項目的建設。
(2)在“灰色清關”以及“大市場”銷售模式在俄無法持續的情況下,該項目將為華商提供一個安全、合法、規範的經營場所,以便維持華商在俄經營了多年的市場份額和客戶群體。
此舉將推動華商在俄的經營模式走上正軌,並在俄羅斯市場獲得跟西方企業一樣的公平競爭機會,使得整體經營水平能上一個層次,保持可持續的發展。
(3)項目對促進中俄民間貿易健康有序發展,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緩解中國對外出口的連續下滑趨勢,保證中俄民間貿易背後的國內大批中小製造型企業的生產,緩解國內就業壓力,促進中小企業有組織“走出去”等都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
格林伍德項目
格林伍德項目將是中國在俄羅斯及東歐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中國品牌商品交易平台,定位為高品質中國商品批發中心,具備商品流通、展示推介、功能服務、投資促進等功能,以先進的行銷手段提高中國商品在俄聯邦的市場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