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潛

莊潛,男,漢族,出生於中國,明末清初同安縣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為紀文疇弟子,常與林霍行船登臨虎溪岩,入吳莊放歌月下。著有《石函錄》。莊潛的事跡收錄於民國時期《同安縣誌》和《廈門志》等。

史籍記載

莊潛,字伏之,同安人。執經濟待詔之門。與紀許國、林霍善,相與扁舟攜詩登虎岩、入吳莊,從容放歌月下,若大有孤憤難釋者:前進士沈佺期稱之。意欲撰述舊聞為一書,以耳目睹記不及。遍覽中州事跡,偶得《明季遺聞》數卷,遂搜羅宏光逸事,參酌編撰,繼以詩歌,名為《石函錄》;紀許國為之序。(《巽人集》、《青天尺牘》合參)

紀許國《石函錄》序:莊子伏之自撰其詩一帙,題曰《石函錄》。錄中有吊黃文明、陳臥子、夏彝仲、林子野、林燕公、傅公、熊閣部、錢希聲、曾峽江、揭臨川及“哀同安”、“哀雲中”、“秋感”諸什,皆悲憤抒情,淋漓翰墨。余讀而有感,未嘗不為之流涕也。嗟乎!國事之壞,有由來矣。當熹廟間,逆閹擅柄,奸黨陵熾,世之忠臣、正士誅斥殆盡。崇禎之時,君子小人,進退數驟。及乎末年,權貴人狠愎邪懦,視公家事如傳舍;所為兵馬、糧糈、山川險塞、生民阽危休戚之故,毫不存於胸中。即有一二正守之人,亦多厄於掣肘孤立,或膠於故常而不知權;故國政日亂、國勢大削,蓋小人之害極矣。神京告潰,先帝血濺,薄海內外無不痛心。南渡之後,覆轍相尋。以江南半壁之天下,而不能數載之撐支;誰秉國或,使神州至此?甚可痛哉!於是抱諸忠臣,或灑淚登州、仗劍赴難、或立動於疆土、或建幟罔功、成功垂就而遽敗而繼之以死;若錄中所稱殉難諸公,皆卓然表著者也。脫當北都時,紳笏中有能整齊綱紀、鞏固國脈,即可以無南渡;即南渡時,能以中興大事託付公忠膽略不二心之臣,廣收俊傑,共圖天室,則彼灼灼諸公且無樂以傑見,而莊子亦何流連慨恨於芳躅之下,直欲起其人而若與之共會於一堂哉!余以是讀莊子之詩,而重悲世道之不幸也。莊子懷詠贈答諸篇,皆堅光峭撲,與元、柳上下。余不具志,特因其所感而為之序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