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郭店七弦琴

荊門郭店七弦琴

荊門郭店七弦琴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村1號墓出土的戰國文物,全長82.1cm 面板長50.8,琴身首尾等寬12.4cm,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七弦琴實物。現藏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

基本信息

文物簡介

荊門郭店七弦琴,戰國時期,文物全長82.1cm 面板長50.8 琴身首尾等寬12.4cm,於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村1號墓出土,形制與曾

荊門郭店七弦琴荊門郭店七弦琴
侯乙墓十弦琴相近,系弦七根,是發現年代最早的七弦琴實物。現藏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

歷史

古琴是中國古老的撥弦樂器,屬於八音中的絲類樂器,其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2003年,中國古琴藝術入選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琴、瑟屬於“楚聲”的代表性樂器,古琴不只在上古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非常流行的一種樂器,到了漢代,漢高祖是楚人,亦愛楚聲,考古證實,整個漢代、周代的宮廷音樂都是“楚聲”,橫跨1000多年歷史,可以涵蓋半部中國音樂史。丁承運有些激動地說,古琴在中國音樂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譜式,直接影響“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形成。

製作工藝

桐木屬陽,用來製作琴面;梓木屬陰,用來製作琴底。取其陰陽調和之意。
琴面圓形,象徵天;琴底方形,象徵地。琴寬六寸,象徵六合;長三尺六寸,象徵三百六十日周天,琴徴十三個,以對應律呂天象中的十二個月,剩下一個象徵閏月。
琴弦有三節,聲音自尾到中徴為濁聲,自中徴至第四徴為中聲,上至第一徴為清聲,這與開始是黃鐘而最後是應鐘的編排程式相同。
琴的上部稱“池”,池即水,意其平整;下部叫“濱”,濱就是服從之意。
古琴前寬後窄,象徵尊卑;龍池八寸,象徵八面來風;鳳池四寸,象徵四氣應和;腰腹四寸,象徵四季氣候。

古琴之所以難能可貴,還在於古時很難製造。最主要是良材難覓。必須以桐木為面,梓木為底。桐梓雖多,適合作琴的卻不多。
並不是所有桐梓木都能作琴。桐有四種,梧桐,花桐,櫻桐,刺桐。但能作琴的只有梧桐木。
而梓木亦然,有楸梓和黃心梓兩種。適合作琴底的,只有楸梓。
即使是梧桐,最好也是千年之上的桐木,其水分已乾,又經過長時間風吹雨打,金石之聲已深入其中。這種梧桐一般長在空曠清幽蕭散之地,不聞塵囂,因而其聲奪天地造化。琴底之梓亦然,最好選用六至七百年之上的梓木,堅硬如鐵,其聲方妙。
琴弦以產自蜀中的絲為最好,秦中、洛水次之,山東、江淮為下品。現在都採用白色柘絲,秋蠶絲次之。必須取白色絲,色駁則音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