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唐詩

草書唐詩

《草書唐詩》是由中國著名書法大師——王鐸的作品。王鐸使用比較柔軟而吸墨的毛筆,往往一筆連書數字,所以剛落筆的字經常墨漬滲化,最後又成為乾枯晦澀的飛白。他在綾上的作品經常進行遊刃有餘的筆鋒轉換,產生濃與淡、疾與緩、潤與澀的豐富變化,而這幅《草書唐詩》充分體現了這種特點。

基本信息

畫作簡介

草書唐詩草書唐詩
《草書唐詩》是由中國著名書法大師――王鐸 的作品。

《草書唐詩》的尺寸為:217×42cm。

題識:辛卯二月録唐詩時在北都,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

題簽:明王鐸草書中堂,癸未仲秋,范邵陽敬題。

作品欣賞

釋文: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鐸使用比較柔軟而吸墨的毛筆,往往一筆連書數字,所以剛落筆的字經常墨漬滲化,最後又成為乾枯晦澀的飛白。他在綾上的作品經常進行遊刃有餘的筆鋒轉換,產生濃與淡、疾與緩、潤與澀的豐富變化,而這幅《草書唐詩》充分體現了這種特點。

作者簡介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一號嵩樵、痴 ,又號痴仙道人,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累擢部尚書。福王南京稱制等待為東閣大學士。入清官至大學士,擢禮部尚書。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畫山水宗荊、並、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紐。間作蘭、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書法,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鍾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擬山園法帖》《漁舟蕭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