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鎮

范家鎮

范家鎮因駐地范家而命名。明代屬朝邑縣都仁鄉,清代屬烏牛鄉,民國時屬兩宜鄉第二保。1949年解放後屬烏牛區,1950年政區改革後屬范家鄉。1958年人民公社時劃歸兩宜公社,1961年成立範家公社,1983年改為范家公社,1983年改為范家鄉。2002年撤鄉並鎮與華原鄉並為范家鎮。

基本信息

范家鎮位於大荔縣城東北27.5公里,實際路程37.3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4°37′,東經110°09′,東至黃河,西連兩宜鎮,南和步昌鄉接壤,西北與高明鎮毗鄰,北隔金水溝與合陽縣馬家莊相望。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14.7公里,總面積164平方公里。轄范家、雷南、福佑、雷北、南烏牛、北烏牛、東寺子、西寺子、井莊、建龍、加西、營西、北歧、南歧、北乾、上辛、店乾、南乾、結草、金水、裕西、華原、辛村、加北、加南、營北、營南、下辛28個村民委員會,34個自然村,118個村民小組,7498戶,31027人,全系漢族。

范家鄉因駐地范家而命名。明代屬朝邑縣都仁鄉,清代屬烏牛鄉,民國時屬兩宜鄉第二保。1949年解放後屬烏牛區,1950年政區改革後屬范家鄉。1958年人民公社時劃歸兩宜公社,1961年成立範家公社,1983年改為范家公社,1983年改為范家鄉。2002年撤鄉並鎮與華原鄉並為范家鎮。

全鎮現有耕地面積47000畝,分為西部塬區和東部黃河灘區。西部塬區土質為壚土,系關中灌區,總灌溉面積31000畝,經濟以農為主,農作物主導產業以中、早熟果為主,面積達8000餘畝,近幾年來,大棚設施發展迅猛,同時兼有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紅薯等作物。東部黃河灘區土質以淤沙土為主,耕地10000畝,有部分漬地,還有3萬餘畝待開發的鹽鹼灘和水域面積,經濟以農為主,主產小麥、棉花和花生,近年由於黃河主道西移,侵吞大量耕地,部分居民轉向漁業生產,養殖面積已達2000餘畝。

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優越。陝西關中抽黃工程總乾渠穿越東部灘區。南北全長8.3公里,抽黃、南烏牛、加西、北乾一級抽水泵站北分布於我鎮腹地,其建築宏偉、高揚程、大流量,被稱為世界之最。三站三條主幹渠貫通我鎮東西境內,與星羅棋布的支、斗、分引渠相互交織,形成了我鎮得天獨厚的灌溉設施網路。

自來水工程已接通了我鎮境內。電力設施比較發達,村村實現了農網改造。油路四通八達,80%以上的村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縣道漢(村)華(原)公路東西貫穿鎮境,交通極為方便。電訊網路完備,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正全面進入百姓家庭。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鎮政府設有檔案站,村村有民樂園。經常性開展文體活動,大部分村設有“老人會”。衛生事業日趨完善,全鎮有一所中心衛生院,一所鄉級衛生院,村村有醫療站,民眾的就醫條件十分方便。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鎮有初級中學兩所,中心國小兩所,國小22所,各類民辦中、國小學校5所,有學生4080人。

鄉鎮企業和個全私營企業快速發展,全鎮大小從業戶1166戶,第三產業人員達3218人,年產值達億元。雷北紡紗廠、范家預製廠、華原、范家釀造廠、峨嵋餐館等一批集體、個體私營企業已是東北片的明星企業,他們“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