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Lee-Enfield)是1895年至1956年英軍的制式手動步槍,有大量衍生型,亦是大英國協國家的制式裝備,包括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印度。李-恩菲爾德步槍發射.303 British口徑彈藥,以兩個5發彈夾在機匣頂部供彈,取代了英軍早期的Martini-Henry、Martini-Enfield及Lee-Metford步槍,其後在1956年被L1A1 SLR取代,但部份大英國協國家中仍有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共生產了超過一千七百萬支,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手動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採用開創性的鏇轉後拉式槍機,使得步槍的裝填速度很快,再加上它的10發可卸式彈匣比同時代步槍多了一倍的彈容量,令它成為20世紀實際射速最快的手動步槍。

武器簡介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Lee-Enfield)是1895年至1956年英軍的制式手動步槍,有大量衍生型,亦是大英國協國家的制式裝備,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李-恩菲爾德步槍發射 .303 British口徑彈藥,以兩個5發彈夾在機匣頂部供彈,取代了英軍早期的Martini-Henry、Martini-Enfield及Lee-Metford步槍,其後在1956年被L1A1 SLR取代,但部份大英國協國家中仍有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共生產了超過一千七百萬支,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手動步槍之一。

設計原理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是1902年英國陸軍採用的基本步兵武器。全長44.5英寸,裝有J.P.李發明的槍機,並按設在英國恩菲爾德的兵工廠的標準設計有5根鏇膛線。發射.303口徑的槍彈,匣式彈倉內可裝10發槍彈:兩個5發彈夾或10發單發槍彈。

它在遠距離射擊時不如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準確,但裝彈量比後者多一倍,射速也較快。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經改裝能發射美國的30-06標準槍彈。大戰期間,在未裝備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的美國軍隊廣泛使用這種步槍。

此槍是英軍標準制式步槍,其特點是雙彈匣,可同時放10發子彈,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打完其中5發子彈以後才能裝彈,使用技巧和方法基本與K98相同,但是其輔助瞄準的視野還是要弱於Kar98k。

後端閉鎖是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的閉鎖方式。突耳位在槍栓的後部,為了閉鎖必須在機匣中段挖出凹槽,機匣壁相對地就得做得厚重一點;由於閉鎖在後方,槍機尺寸上的誤差多少對射擊精確度有點影響。

不過,由於拉柄跟突耳的位置很接近,這種閉鎖方式的開、閉鎖行程要比突耳在前方的毛瑟式槍機順暢得多。由於這個特性,再加上李.恩菲爾德的十發裝彈倉,英國陸軍在第一次大戰初期號稱一個士兵每分鐘可以射擊15發之多。

武器性能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自定型以來,主體結構就沒有大改過,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李-恩菲爾德III型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採用開創性的鏇轉後拉式槍機,使得步槍的裝填速度很快,再加上它的10可卸式彈匣比同時代步槍多了一倍的彈容量,令它成為20世紀實際射速最快的手動步槍。二戰期間,德軍士兵往往在射擊完畢後重複裝填5彈夾時被英軍用李-恩菲爾德步槍擊斃,而一些德官的回憶錄中則提到英軍步槍隊的齊射火力之猛烈甚於機槍。

蘇阿戰爭期間,曾有一名美國記參加了阿武裝對蘇軍車隊的襲擊戰鬥,親眼看到稚氣未脫的小孩子也能熟練地端起李-恩菲爾德步槍,從高坡上把行進中的蘇軍卡車油箱打爆,而更多的人則在衝鋒中邊拉槍栓邊開火,其命中率高得驚人,這樣的作戰效果恐怕只能用“熟能生巧”來形容,這更印證了李-恩菲爾德步槍優良的製造工藝。

基本型號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No.1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軍隊廣泛使用。前槍托與槍口齊平是它外形上最顯著的特徵,擁有多種改進型號,1907年定型的Mk.III是主要的改進型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滿足提高步槍產量的需要,Mk.III簡化型1916年投產。No.1改型Mk.III的簡化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大量生產、使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軍裝備的主要步槍。

No.2型:採用0.22口徑。訓練用步槍。

No.3型:仿自毛瑟式(前端閉鎖)槍機,槍管長660毫米,容量5發子彈的彈倉供彈。也稱為P-14步槍。1916年轉給美國承包商生產並裝備英軍彌補步槍需求的空缺。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隊裝備步槍數量不足,美國將P-14步槍口徑改為7.62毫米(M1917式)大量裝備赴歐洲參戰的美國軍隊。戰爭結束後,英、美軍隊全部撤裝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重新服役。No.3型結構上已經不屬於李-恩菲爾德步槍系列,但恩菲爾德兵工廠一直將它包含在恩菲爾德步槍名錄中。

No.4型:No.1型的改進型,主要改用覘孔式照門,為了更容易生產簡化了主要零部件。前槍托不再延伸與槍口端面,外形上與No.1型很容易區分。1920年代到1930年代期間一直進行測試而未投產,1939年英國軍隊選定為制式步槍,1941年投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3年之後英軍才廣泛裝備使用。No.4的基本型號Mk.I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改進型Mk.2主要在韓戰中英軍大量使用。No.4型生產一直持續到1955年。

No.5型:No.4型的縮短型,槍管縮短為520毫米,為了克服槍管縮短導致槍口焰過多的問題在槍口安裝了喇叭形消焰器。1944年定型投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用於東南亞戰場。

武器發展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二戰結束前的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英軍在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時認為,雖然SMLE步槍的性能比P14步槍好,但不便於大量生產,因此需要簡化生產、降低成本;P14步槍的性能雖然不太理想,但其覘孔式瞄具很有效,應該用在SMLE步槍。因而英軍決定對SMLE步槍進行改進。

其實在一戰開始後不久,恩菲爾德兵工廠就已經試驗過在SMLE步槍機匣上安裝覘孔式照門,但並沒有推廣。直到1922年,對原有步槍進行簡化的SMLE MkⅤ試驗步槍才改用覘孔式照門,但在1922-1924年間,恩菲爾德兵工廠只生產了2萬支。

英國兵工管理部門在1926年對所有步槍進行重新命名後,SMLE MkⅤ試驗步槍被命名為No.1MkⅤ步槍,同一年,又推出改進後的No.1MkVI步槍。1931年,對No.1MkVI稍加改進後重新命名為No.4MkI。雖然此時No.4MkI已經滿足使用要求,但由於評審時間過長,一直未能投產,直到二戰爆發時,才於1939年11月正式被採用。

為了滿足戰爭需求,英國皇家兵工廠建造了兩家新工廠來生產No.4MkI步槍:一個設在法扎克雷(Fazakerley,利物浦市郊),另一個設在馬爾特(Maltby,靠近謝菲爾德)。此外,BSA公司在雪莉(Shirley,伯明罕市郊)也建造了一個工廠來生產該槍。這些工廠都在1941年6月才開始生產No.4MkI步槍。

由於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撤退時損失了超過30萬支的No.1MkⅢ步槍,雖然No.1MkI步槍比該槍容易生產,但短時間內仍然無法填補這一空白,所以英國政府決定再一次由北美的私營公司承包部分生產契約。這次選中的公司是美國薩維奇輕武器公司(Savage Arms Company)和加拿大輕武器有限公司(Small Arms,Ltd.簡稱SAL)。薩維奇公司從1941年7月開始在麻薩諸塞州的史蒂文斯工廠(Stevens Arms Co)生產該槍,而SAL公司在安大略省長枝海濱(Long Branch)的工廠生產該槍。
為了簡化生產工序、提高生產速度,英國政府於1942年批准丁薩維奇公司和SAL公司對No.4MkI步槍進行簡化設計,簡化後的步槍被命名為No.4MkI*步槍,而這兩家工廠原本已經生產出來的No.4MkI步槍在1942年也改裝成No.4MkI*步槍。英國從北美進口的No.4MkI*步槍超過了100萬支。當時,在英國本土生產的主要是No.4MkⅠ步槍,而二戰中的印度澳大利亞的兵工廠則仍在生產No.1MkⅢ*步槍。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No.4MkI*劣槍與No.4MkI步槍基本相同,但簡化了槍機卡筍的設計;立框式表尺被取消,改為L形翻轉式表尺;槍管膛線由原來的5條減少到2條;此外標準件的生產公差也儘量放寬,以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提高生產速度。儘管如此地簡化,No.4MkI*步槍在戰爭中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而且被收藏家視為珍品。由於薩維奇公司是按照租借法案來生產的,因此其機匣左側打上了“美國財產(U.S.PROPERTY)”的標記。除了供應英國外,還有4萬支在二戰期間按照租借法案運到中國,曾在解放戰爭中使用。

薩維奇公司於1944年6月停止生產No.4MkI*步槍,總產量剛超過100萬支。SAL公司的長枝海濱工廠於1945年停止生產,隨後被加拿大兵工廠有限公司(Canadian Arsenals Ltd.簡稱CAL)屬下的輕武器分部(Small Arms Division)收購,於1949-1955年期間重新投產,總產量(1941-1955)超過90萬支。

1944年,長枝海濱工廠研製了一種0.22英寸口徑的No.4步槍作為訓練用,定型號為C No.7 0.22MkI步槍。其外形與No.4步槍相同,只是照門不同。後來英國也在1948年研製了一種0.22英寸口徑的訓練槍No.7MkI步槍,外形也和No.4步槍完全相同。另外還有一種0.22英寸口徑的比賽型0.22 No.8MkI步槍。這種步槍採用帶手槍式握把的槍托,前托縮短,並採用重型槍管,設有準星護罩。

由於No.4步槍的投產時間太晚,雖然產量逐步增加.但直到1942年底前,英軍一線部隊仍然以No.1MkI*步槍作為主要裝備,只有極少數精銳部隊才能裝備新的No.4步槍,No.1步槍在二戰中仍廣泛使用,許多軍隊在北非和義大利都是使用No.1步槍,尤其是大英國協國家的軍隊。諾曼第登入後,英軍在歐洲西北部的戰場上,包括在法國、荷蘭比利時和德國的戰鬥中才廣泛使用No.4步槍。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1942年2月,英國定型了一種No.4步槍的狙擊型No.4MkI(T)步槍,“T”是telescopic sight(瞄準鏡)的英文縮寫。該槍是在通過精度測試挑選出來的量產型No.4 MkI步槍上安裝貼腮板和瞄準鏡而成,其配用的No.32瞄準鏡原本是為布侖輕機槍設計的,放大倍率為3倍,瞄準鏡座安裝在機匣左側,不妨礙機械瞄具的使用。槍托上加裝有木製貼腮板,使瞄準射擊時更舒適。瞄準鏡不使用時裝在一個專用的袋子中。在英國,這些狙擊步槍由恩菲爾德兵工廠和荷蘭荷蘭公司負責改造,共生產了25000-30000支。除此之外,1944年後期長枝海濱工廠也把數千支No.4MkI*步槍加上瞄準鏡改裝成類似的狙擊步槍,因而命名為No.4MkI*(T)步槍,配用的瞄準鏡為加拿大生產的C No.67或美國萊門•阿拉斯加公司(Lyman Alaskan)的瞄準鏡。

二戰後的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戰後,恩菲爾德兵工廠在1947年改進了No.4步槍的扳機設計,新的扳機用銷子固定在機匣而不是扳機護圈上,這樣可以消除扣扳機力過大時導致的槍托變形,另外改用淺色山毛櫸作為槍托材料。這種新步槍在1949年3月被採用,此時英國兵工部門也改變了型號命名方式,原本的羅馬數字改為阿拉伯數字,於是新槍被命名為No.4Mk2步槍。法扎克雷兵工廠於1949年7月開始生產N0.4 Mk2步槍,一直持續到1955年,它是唯一生產該槍的廠家。由於步槍需求量很大,因此N0.4 Mk2步槍的產量也不少,並在韓戰中為英軍部隊大量採用。No.4Mk2步槍實際上是No.4系列步槍中性能最優秀的,其生產、裝配和處理都比二戰期間生產的槍型要好。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除了新生產的No.4Mk2步槍外,英軍還決定把早期生產的步槍改裝成新槍的規格,因此原來的No.4MkI被重新改裝並命名為No.4MkI/2步槍,而原來的No.4MkI*剛被重新改裝並命名為No.4MkI/3步槍。對舊步槍的改裝工作都在法扎克雷兵工廠進行。

BSA公司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停產,並在50年代中期把生產機器賣給巴基斯坦兵工廠(Pakistan Ordnance Factory簡稱POF)。POF除了生產自己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外,還翻新了大量的No.4MkI和No.4Mk2步槍。

50年代後期,英國皇家海軍與帕克-黑爾公司簽訂契約,將3000支No.4Mk2步槍轉換成0.22英寸口徑的訓練槍,這種步槍被定型為0.22 R.F.No.9 MkI,其外形與後期的No.4Mk2步槍相同,也採用淺色山毛櫸槍托。

在二戰後推出的一系列No.4步槍中,除了有0.303英寸口徑的型號外,還曾經研製過7.62mm口徑型。

武器評價

戰爭中的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戰爭中的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基本上是在No.1步槍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的,仍然採用傳統李氏步槍的系統,但主要部件由原來的60多個減少到不足50個,又改用了比較厚的重型槍管,機匣和槍機也更結實、牢固,因此質量稍有增大。No.4步槍比No.1步槍更容易生產,但卻要稍增加一點成本(這一點顯然與設計初衷有悖)。

另外,No.4步槍採用了英國的新螺絲標準,幾乎全部不能與No.1步槍上的螺紋通用。槍托形狀稍有改變,特別是前托的延伸位置比較短,不像No.1步槍那樣與槍口端面平齊,因此在外形上可以很容易地區別出來。刺刀的形式也改變了,有兩種:一種是劍形;另一種是四稜錐形。刺刀套在槍口上,並不妨礙射擊,但不能像No.l步槍的劍形刺刀那樣單獨作匕首使用。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採用類似No.3步槍的可微調的覘孔式照門,這種照門不僅更適合精確射擊,而日.由於明視距離比較近,所以照門位置從原來的槍管尾部挪到機匣尾端,這樣也使得瞄準基線變長,進一步提高了射擊精度。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的表尺放倒時為一般戰鬥距離,射程裝定274m,覘孔直徑較大,便於快速瞄準或昏暗條件下瞄準;立框式表尺豎起來時用於不同距離上的精確瞄準,包括遠距離和近距離,而且此時的覘孔直徑也較小,適合精確瞄準。戰爭後期生產的簡化版No.4MkI雖然取消了立框式表尺,但仍採用一大一小兩種直徑覘孔的L形表尺,大覘孔適用於274m以內射程,小覘孔適用於548m以內射程。比起只有一個小覘孔的美國M1伽蘭德步槍或缺口式照門的德國毛瑟98K步槍,英國人的設計使得No.4步槍遠近皆宜。另外No.4步槍的射擊精度較高,與同時代的非自動步槍相比,兼有容彈量大、射速高的優點,因此No.4步槍可以說是二戰中最好用的非自動步槍,但和M1伽蘭德步槍這樣的半自動步槍相比,就難免顯得落後了。

二十世紀最傑出的五大步槍

步槍是步兵單人使用的基本武器,不同類型的步槍可以執行不同的戰術使命。但步槍的主要作用是以其火力、槍刺和槍托殺傷有生目標。因此,在近戰中,解決戰鬥的最後階段,步槍起著重要的作用。
技術——武器>>>回到技術頻道
AK-47AK-47步槍的聲望超越了所有同時代的武器。卡拉什尼科夫已經和俄羅斯的伏特加、克里姆林宮一樣,成為一個經典辭彙。
美國M-16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換裝的第二代制式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列入部隊裝備的小口徑步槍。
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是1895年至1956年英軍的制式手動步槍,有大量衍生型,亦是大英國協國家的制式裝備,包括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印度。
M1式加蘭德步槍因其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而得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
比利時FNFAL步槍FNFAL成為二戰後產量最大、生產與裝備國家最多、分布最廣的軍用步槍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