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

英劇

“英劇”是喜歡看英國電視劇集的中國人為英國電視劇起的簡稱。英劇的類型也很豐富,無論是展示方寸之間的小品喜劇,還是家長里短的肥皂劇,抑或魔幻色彩的靈異劇,都因其冷幽默加之人文氣息,打上了“英國製造”的烙印。最近的劇集有:《神探夏洛克》、《黑鏡》、《傲慢與偏見》 、《德伯家的苔絲》、《包法利夫人》、《唐頓莊園》、《梅林傳奇》、《Doctor Who》、《虎口脫險》、《憨豆先生》等。

基本信息

模式

英劇英劇

“英劇”和美劇類似,英劇也有“季”的運營模式。一年一季,每季大約也就三至九集。

英國人素以風格本土化、製作精良的劇集為傲。英劇的類型也很豐富,無論是展示方寸之間的小品喜劇,還是家裡短的肥皂劇,抑或魔幻色彩的靈異劇,都因其冷幽默加之人文氣息,打上了“英國製造”的烙印。就拿絮絮叨叨幾十年的肥皂劇《加冕街》來說,連伊莉莎白女王二世都自曝是其擁躉。

在中國,美劇的傳播率和紅火度在現階段一定程度上大超英劇,但是作為戲劇的鼻祖之鄉,英劇是與眾不同的也是不容小覷的。

布萊克書店第一季布萊克書店第一季

美劇迷耳熟能詳的幾部《緋聞女孩》、《同志亦凡人》以及《都市俠盜》等等

,都是分別從英劇《皮囊》、英版《QAF》以及《飛天大盜》中衍生而來,但如果把這幾部放在一起做對比,即可看出美國佬的正統和規格,價值觀更符合普通思維,該緊張時候緊張,該微笑時候微笑,該煽情時候也絕不手軟,是最規矩和優秀的大眾之作。

但回到英劇身上,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流傳甚廣的《小不列顛人》,還是經典的《IT狂人》,或是獨樹一幟的《應召女郎日記》,都看得出英國人注重小人物的真實生活再現和幾位本土化的藝術氣息。

特點

英劇 《皮囊》海報英劇 《皮囊》海報

英劇善於在主角人物身上落實著最

不留情的誇張陰鬱手法,不屑溫暖,沒空煽情,只要需要,不顧道德廉恥和主流價值觀,傲慢到了一定程度。而就是這股灑脫的傲慢,讓英國人滿腔滿腹的智慧和諷刺躍然螢屏之上,就算是最簡單的情景喜劇也能忍不住刀刀見血,無論對人對己都毫不留情,無厘頭和超現實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看完優秀的英劇後,絕非不痛不癢,在他們所營造出的獨特的藝術氣氛下想全身而退,簡直不可能。

在被美劇所包圍的中國,英劇以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一席之地。

劇列

為中國英劇迷們所熟知的著名英劇主要有(按字母表順序排列):

After you gone(自君別去)

Agatha Christie's Miss Marple(馬普爾小姐探案)

大偵探波羅系列

Black Books (布萊克書店)

Brideshead Revisited (故園風雨後 / 舊地重遊)

Coupling (冤家成雙對)

Doctor Who(神秘博士 / 異世奇人)

Downton Abbey(唐頓莊園)

Emma(愛瑪)

Extras (臨時演員/ 攝位人)

Green Wing(綠翼/怪醫一籮筐)

Hotel Babylon (星級酒店)

Hustle (飛天大盜)

Inside NO.9(9號秘事)

Jane Eyre(簡·愛)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

Jeeves and Wooster (萬能管家)

Life On Mars (火星生活)

Little Britain (小不列顛)

Miranda(米蘭達)

Merlin(梅林傳奇)

mind your language(請說國語)

North and South (南方與北方)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與偏見)

Primeval (遠古入侵)

Queer as Folk (同志亦常人)

Robin Hood (新羅賓漢)

Secret Diary of a Call Girll(應召女郎的秘密日記)

Sense & Sensibility(理智與情感)

Sherlock(神探夏洛克/新福爾摩斯)

Silk(皇家律師)

Skins(皮囊)

Spooks (軍情五處)

Spy(菜鳥間諜)

The Black Adder (黑爵士一世)

The Devil's Whore(亂世妖姬)

The Innocence Project(無辜計畫)

The IT Crowd (IT群英)

Little Dorrit(小杜麗)

The Office (辦公室笑雲 / 辦公室)

The State Within (國家內部)

Till We Meet Again (待到重逢時 / 葡萄園戰火)

Torchwood(火炬木小組)

Vicious(極品基老伴)

Whitechapel(白教堂血案)

英劇英劇

Don't Look Now... We're Being Shot At! (虎口脫險)

推薦

還以為英劇只是《簡愛》、《傲慢與偏見》這樣的老牌劇?那你就大錯特錯啦!

事實上,同美劇一樣,英劇早就已經在國內流行。還記得那些跳來跳去的《天線寶寶》和那個思路奇特《憨豆先生》他們都是英國出品。

《羅馬》、《冤家成雙對》、《神出鬼沒》這些英國電視劇早已成為了最熱的“搶手劇”。你完全有理由相信,電視迷的必看劇集目錄里,除了來自美國製造,還有英國製造。

總體來說,美劇是英劇的衍生劇,但少了美語的饒舌與圓滑的英國式幽默使英劇能在美劇“重壓”下突出重圍,顯示出自己獨特的清新與自然。

而如果你連下面這些英劇都還沒看過,那么,是時候該向英劇進發了。

《神出鬼沒》(英文名《MI5》)

這部描寫英國軍情五處(MI5)熱門連續劇,現在已成為BBC電視台(英國一電視台)最受歡迎的節目,收視率打敗了所有的電視台。而自從連續劇播出之後,軍情五處接獲的求職信增加了一倍,而每周一晚10點鐘播完後,原本門庭冷落的軍情五處網站,瀏覽人數即時暴增。

以至於英國軍情五處(MI5)一名已離職的特工看過本片後給出了這樣

英劇 《皮囊》海報英劇 《皮囊》海報

的評語:“軍情五處的情報人員並非個個年輕貌美、充滿魅力和享有高薪,很榮幸,我們被描繪成為這個樣子。”這部2001年開播的劇集已播到了第5季。

《冤家成雙對》(英文名《coupling》)

“屁股是我們女人的天敵,它糾纏我們一生,總是跟在我們後面,而且不斷壯大。我懷疑我的屁股在背著我偷偷吃零食。”這是這部劇中一個漂亮姑娘極其嚴肅地說出的一段話,而在這部劇里,這種讓你噴飯的台詞比比皆是。

由於也是以三男三女為主要角色,這部電視劇經常被稱為“成人版老友記”,但你完全有理由相信,它比《六人行》更風趣,更別致。相對於美劇《老友記》的溫暖,它的精妙的對白簡直就是寒冬冷箭嚴相逼迫。

該劇於2000年5月在英國BBC2台播出了第一季鏇即獲得了廣泛好評,並於2003年獲得英國喜劇獎 “最佳電視喜劇”的榮譽。該劇播出了最新的第四季。

《神秘博士》(英文名《Doctor who》)

對於英國電視迷來說,《神秘博士》這套電視劇集的確是經典中的經典,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便會拿來重拍。這部超長壽科幻片在2005年被重新開始拍攝,大受好評,平均吸引超過790萬的觀眾收看,還獲得當年BBC年度最佳劇集評選第一名。

片中的男主角doctor who來自外太空,他的使命從一群可怕的外太空入侵者手中解救地球。迥異於美國科幻劇的驚險刺激,這部電視劇每集都是一個幽默智慧的小故事,看起來就像片中那位休閒西裝搭配帆布鞋的男主角,透著一股懶洋洋的舒服。

《羅馬》(英文名《Rome》

嚴格來說,這不完全是一部英劇,而是HBO(美國一電視台)和BBC的第一次合作的長系列劇。2001年,這兩大電視網曾合作拍攝過那部著名的短系列劇——《兄弟連》。

這部投資1億美元,講述古羅馬帝國史的22集電視劇,將BBC的嚴謹與美劇的演繹完美結合起來,並最大程度真實再現了羅馬帝國那段遙遠的歷史。

“你將在螢幕上看到一個最詳盡複雜和多姿多彩的古羅馬,”聯合製作人、執行導演及編劇Bruno Heller這樣說。

2007秋季新英劇

以上這些英劇,都是在網友們中口碑甚好而且已有翻譯好的中文字幕的,下面這些就是2007年英國本地新開播的劇集。

◎BBC電視台

英劇《糊塗英雄傳》劇照英劇《糊塗英雄傳》劇照

BBC2台 9月已開播

■《Spooks》

BBC 1台10月已開播

■《Fanny Hill》

BBC4台 10月已播出

■《Stuart: A Life Backwards 》

BBC 2台9月已播出

■《Joe’s Palace 》

BBC1台11月將開播

■《Capturing Mary》BBC 2台 11月將開播

■《The Street 》

BBC 1台 11月將開播

◎Channel4電視台

■《Britz》 (10月已播出)

■《Comedy Showcase 》

(10月已開播)

■《It’s a Free World》

(9月已開播)

◎ITV電視台

■Whistleblowers

英劇《糊塗英雄傳》劇照英劇《糊塗英雄傳》劇照

(ITV1 9月已開播)

■Belle de Jour

(ITV2 9月已開播)

推薦去處

◎BBC討論小組

豆瓣的“all about BBC小組”是個好地方,裡面有不少強人在推薦英劇,對英劇一無所知的菜鳥可以去裡面補補課。

◎BBC的網上店鋪

這個BBC的官方網上商店貨品夠齊全的,很適合有DVD收藏癖的人上去看看流流口水。

宅腐時代

英劇之宅

推薦作:《屋事生非》、《IT狂人》、《神秘博士》

適合網路族群:宅男群

“宅”即日語中的“otaku”,在歐美的近義詞則是“geek”或“nerd”,當然,因為社會環境的不同,二者的具體表現也有所區別。如果說《電車男》代表的日式宅已深入人心,那么CBS的《生活大爆炸》將美國宅男的生活搬上螢屏,並在國內受到的熱烈追捧,則證明不光是日式宅,歐美宅在中國也有很大市場。

英劇《皮囊》劇照英劇《皮囊》劇照

實際上,英國在“宅劇”方面的確具有超前意識,1999年的《屋事生非》就是英式

“宅劇”的經典之作。古怪漫畫家Tim和無業作家Daisy假冒夫妻租到一套公寓,故事就圍繞著他倆的生活和微妙發展的關係展開起來。《屋事生非》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獨特的視覺風格和對流行文化的頻繁引用,劇中充滿對Cult片、漫畫、遊戲、音樂的致敬,所有出現的漫畫家、樂隊、主人公玩的遊戲和習慣動作都能找到出處,這些趣味十足的宅男特色使得該劇不僅在英國本土贏得大量冬粉,還得到了美國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強烈推薦。

而如今最紅的英式宅劇《IT狂人》,則常常被拿來和《生活大爆炸》做比較,但如果你看過前者,恐怕要對宅男思維的不按常理出牌做出新的理解了。《IT狂人》絕對是一部能讓人笑到癲狂的英劇,和《生活大爆炸》中的高智商宅人相比,他們是更接近生活的宅。Roy和Moss兩個電腦狂人困在寫字樓地下室的IT部門,和Jen這個笑起來有些瘋顛的英國女人共事,前兩者每天要對著電話的另一端重複無數次“你試過重啟電腦么”,後者的唯一電腦特長只是“雙擊滑鼠”。《IT狂人》調侃的範圍相當廣泛,從打擊盜版、禁菸,到iPhone、facebook(片中惡搞為friendface)等,更多的還有兩個宅男意圖融入普通人生活所發生的笑料,如Roy在同性戀音樂會上假扮殘疾人、Moss學愛看足球的純爺們兒說話等橋段都已經被列入經典。

實際上,英劇不僅滿足於表現宅文化上,有些劇集本身也成為了宅文化的經典,最長壽的科幻劇《神秘博士》早在1963年11月首次登場,多年來受歡迎程度一直不減,還帶出了《火炬木小組》這樣的衍生劇集,絕不下於《星際迷航》在美國的地位。像博士那樣和其他星球的同伴漫步宇宙,抗擊壓迫,智取邪惡的外星殺手,讓宇宙成為一個和平的充滿生機的地方,絕對是每個英式宅男內心有過的一大夢想。

英劇之腐

推薦作:《我欲為人》

適合網路族群:腐女群、宅腐小組

英劇 《皮囊》劇照英劇 《皮囊》劇照

英劇中的同性情結早在“腐女文化”盛行前已經存在,對於這種從不被點破的曖昧關係,上世紀80年代的經典英劇《故園風雨後》中曾有這樣一番描繪:“這種友誼是一種愛,在孩子們還不懂得它的意義的時候,它就已經產生了,在英國,這種愛來得更遲一些,在快長大成人時才產生。”換言之,這種情結常常是在無意識中產生的,而並非以相愛為目的。自然,這種關係給了廣大女性觀眾很大的幻想空間,有網友談起追英國“腐劇”的理由:“我不希望看到什麼愛情,只看他們兩人就可以了。”

英劇對拿捏同性間的曖昧關係得心應手,已經到了讓“腐女”們欲罷不能的地步。在今夏最熱的BBC電視劇《神探夏洛克》中,福爾摩斯與華生之間的“基情”火花便無處不在,不但房東太太對他們的關係不止一次表示懷疑(詢問他們是要一間還是兩間臥室,暗示他們同性戀在英國已經可以結婚),兩人一起上餐廳也被老闆誤認是在約會;連角色自己也常拿曖昧關係說事,華生追問福爾摩斯是否有男朋友,兩個人單獨在泳池邊的時候還怕“別人會說閒話”,編劇的立場相當鮮明:製造“閒話”就是我們的終極目的。

神探夏洛克海報+劇照神探夏洛克海報+劇照

英國人擅長在傳統人物設定中發展新的關係,也常常讓觀眾們樂不可支,央視引進熱播的《梅林傳奇》在BBC已經播出3季,雖然奇幻題材本身很是吸引,但也不乏批評該劇製作簡陋,特技粗糙的聲音。不過翻開網上的討論帖,才知道此劇的亮點是在於梅林和亞瑟間的曖昧關係。傳統亞瑟王傳說中的梅林本是一個老頭,在劇中卻搖身一變,成為笑容青澀的翩翩少年,作為貼身男僕,為王子赴湯蹈火,而另一方面,亞瑟也為了救他甘願孤身犯險,這真是中世紀單純的主僕關係?網友可不願這么想。

至於BBC推出的另一部劇集《我欲為人》,則以吸血鬼,狼人跟幽靈三個角色為主角。狼人跟吸血鬼兩個男生住在一起,相依為命,不惜為對方而死,惹得不少人拿他們的關係說笑,再加上飾演喬治的拉塞爾·托維 是個出櫃的同性戀,一時也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大事件。雖然在劇中他們各自有自己喜歡的女孩,但卻阻止不了觀眾的想像力,連英國的著名同性戀雜誌《GT》也請來主角登上封面。

實際上,除了人物關係的曖昧設定,英劇在選角方面似乎也有些偏心,男主角通常都是美男一個,偏偏女主角卻與其不相匹配,大牙縫、大鼻子之類的形象經常出現,反是主角身邊的男性友人個個鮮亮無比,這樣一來,女觀眾更願意對他們的關係想入非非了。

英劇之冷

推薦作:《辦公室》、《布萊克書店》

適合網路族群:笑點很奇怪小組、我們都愛冷笑話小組

在講冷笑話已經成為網友必備能力的今天,看英劇絕對是提升“冷功”的必要途徑。與美劇大張旗鼓的搞笑方式不同,英劇的笑點常常很冷,講笑的人基本上面無表情,也從不給人停頓思索的時間,諧音、雙關等笑話則要求觀眾對英語和英國風俗有一定了解,因此,看懂英劇中的冷笑話,絕對是一件考腦力而又有成就感的事。

英劇善於從最普通的生活中尋找笑點,劇中常常是一班人在自顧自地談話、生活、工作,一如後來被改編成美劇的經典喜劇《辦公室》,沉悶枯燥的辦公室、面目可憎的同事、自作聰明的老闆,像極了白領生活中最普通不過的場景,而觀眾則像個有偷窺癖的鄰居,在一旁被他們突如其來的言語逗得哈哈大笑。同期的《布萊克書店》則是近幾年才開始受到國區域網路友熱捧,相對枯燥的辦公室背景,劇中有著二手書店這個倫敦獨特的文化風景為舞台,懶惰成性又尖酸刻薄的書店老闆Bernard以及每天都在辭職的店員Manny,一個是憤世嫉俗和沉淪不羈的天然結合,一個則是絕對的神經質和冷靜狂,二者雖是喜劇交鋒,編劇卻做足了文本互涉的功夫,從莎士比亞到Cult片,各種隱喻讓人眼花繚亂,充滿洞悉現實的嘲諷和隨性。

店主Bernard恨不得所有客人死光,因為進新書簡直是麻煩透頂的事,店裡髒到戴著白手套在空氣中揮一揮手指頭都能變黑。《布萊克書店》雖以書店為背景,但裡面卻沒有虛假的溫馨與做作的小資,自顧自我的冷幽默無處不在。Bernard和Manny偷喝了朋友家的敬獻給教皇的葡萄酒,醒過來後慌亂中用樹葉和一堆亂七八糟的液體充數過關,結果竟在無意中毒死了教皇,而當觀眾以為Bernard翻開報紙看到頭版教皇去世的新聞會大感震驚時,Bernard卻突然驚嘆道:“啊,今天19號,是我的生日耶!”

英劇的冷幽默就是如此自我,遠沒有美劇那么親民,但它常常提供豐富的背景,又足夠你用很長時間來回味,《布萊克書店》里的笑話不少便來自狄更斯的小說、莎士比亞的喜劇,另一方面,劇中人物卻鮮有一副高姿態示人,在這裡沒有人看上去像正常的知識分子,什麼優越感,什麼身份與學識,一切都不過在扯淡。生活的本質就是如此,為什麼我們不能以冷幽默點看待人生呢?就像當下流行的FML網站,每天有無數網友守在上面,樂此不彼地圍觀陌生人自爆各種糗事,一時興起再猜想下背後的延伸八卦,觀眾圍觀英式冷幽默的心態亦是如此。

英劇之賤

推薦作:《是的,大臣!》、《是的,首相!》、《黑爵士》、《小不列顛》

適合網路族群:賤嘴巴俱樂部、越賤越紅小組

沒錯,英國人幾乎天生就有種悶騷刻薄勁,就是“嘴賤”,看他們一本正經,絞盡腦汁又假裝毫不在乎,輕聲從唇齒間流出的挖苦諷刺的句子,本身就是一部戲劇。英劇中的人物喜歡拿自己開涮,在辛辣的諷刺背後蘊含深刻的反思,《是的,大臣!》和《是的,首相!》這兩部姐妹電視劇,雖然距離首播已有30年時間,但今天看來仍然深刻,足見當中的諷刺力道是多么深刻入骨。

《是的,大臣!》牽涉到英國的政治體制中政客文官之間的鬥爭,幾個主人公個性鮮明,大臣外強中乾、虛榮膽小,老文官老奸巨滑、狡黠世故。劇中對政治的諷刺常讓人拍案叫絕,如談到英國外交,台詞說道:“英國500年來一貫的外交政策,就是創造一個分裂的歐洲。過去我們和荷蘭聯手打西班牙,和德國聯手打法國,和法國義大利聯手打德國,和法國聯手打德國義大利。分而治之過去有效,現在也是如此。我們得分裂歐共體,在外面分裂不了,就加入歐共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英劇“嘴賤”,連國家和政府也逃不了被諷刺的命運,但英國人對“嘴賤”的寬容,則更像是一種紳士精神的延續。當年《是的,大臣!》播出了之後,柴契爾夫人非但沒有生氣,還親自參與其中演出了一個片段,你諷刺我的政府,我禁不了你的戲,但我還能夠利用你增加影響力,這種傳統紳士對待諷刺的態度,給了英劇“賤”下去的天然土壤。

但如果說《是的,大臣!》在耍賤之外還存在一絲紳士的優雅的話,那么多年後的諷刺劇集《小不列顛》的主角簡直就是兩個瘋子。《小不列顛》是絕對的重口味作品,馬特·盧卡斯和大衛·威廉士身兼雙職,既是創作者又是主演,在劇中以精湛演技,誇張地演繹英國社會的人間百態:首相助理、異裝癖、蘇格蘭人、減肥者、假殘疾人、教師、學生……至賤的搞笑橋段令該劇大獲成功,後來還走向美國,推出了極盡嘲笑美國之能事的《小不列顛大美利堅》。

事實上,英國人對幽默的定義比許多國家更加寬泛,更加包容,因此這種搞笑的“嘴賤”對外國人來說也許太過諷刺、太具攻擊性,不理解為什麼他們那么喜歡自我貶低。但其實,英劇的“賤”經過了複雜的思考,更像是高級幽默與低級惡搞的完美結合體,看的時候覺得無比誇張,細想起來又分明是對生活的精確寫照,而一邊痛揭自己民族的所有缺點,一邊還一言一行飽含驕傲,這更是出於一種難得的文化自信。

英劇之頹

推薦作:《皮囊》

適合網路族群:英倫范小組

高貴優雅和頹廢瘋狂往往只隔了一層紗,英倫末代貴族的頹廢,在《故園風雨後》中的塞巴斯蒂安身上得到了最完整和最讓人心痛的詮釋,當年塞巴斯蒂安不離手的泰迪熊Aloysius,一度也成為英倫中產階級男士們熱捧潮流玩具。時至今日,英劇依然在頹廢中創造著時尚。網上流行的“英倫范”,即所謂英倫風格的服飾,叛逆、混搭、簡便、一身格子,傳統與反叛並存,似乎衣物上身便是英倫氣質,但從根本來講,英倫氣質應是一種紳士式的頹,一種冷淡的內在外散出的強烈的個體意識,不好好煲上幾部英國青春劇,其實很難理解“英倫范”的真正意義。

似乎所有英倫少年都會和“頹”劃上等號,在《皮囊》的海報上,男男女女衣衫不整交織在一起,而近看這些看似玩世不恭的臉,卻又一張張無比稚嫩,未經風霜。比起崇尚陽光、向上、樂觀的美劇主題,英劇更喜歡用誇張陰鬱甚至殘酷的手法來反映主旨。《皮囊》雖算是一部青春偶像劇,但相比《橘子郡男孩》、《緋聞女孩》等的亂交故事,它更傾向展示當代的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精神世界的種種問題。

《皮囊》曾被定義為《猜火車》的電視劇版,一群迷戀酒精、藥物、音樂和Party的少男少女,他們的骨子流淌著年輕的熱情和不安,他們愛自己超過愛父母,愛朋友超過愛老師,愛出風頭,愛無事生非,愛嫉妒,愛爭吵,愛粗口,愛熱鬧,愛迷幻,愛整蠱,愛折騰,愛酒精,愛得死去活來,愛得不要明天,總之,青春就是不風魔,不成活。

但與日系的殘酷青春又不同,至幻的生活之外,在廁所里,他們讀的是保爾·薩特的《噁心》,臥室牆壁上貼的是安東尼奧尼和費里尼電影的海報,耳機里聽的是深沉憂傷的英倫搖滾,Tony的小夾克,Cassie的綠衣服白裙,Sid那件會叫“attack”的狗頭T恤,也是專屬他們的符號。《皮囊》中的頹,代表一種年輕一代對“Life Style”的追求,但這種真正的“英倫范”,恐怕卻不是每個觀眾在現實中都能玩得起。

經典人物

Tony

飾演者:尼古拉斯·霍爾特

出自劇集:《皮囊》

上榜理由:Tony在英劇迷中幾乎可以上升為英倫少年的代名詞,對這個英俊、不羈、頹廢、文藝的萬人迷來說,愛只是一個實踐中的概念,不需要遵從世俗約束,他看上去可以隨意傷害別人,實際上卻比任何人都更脆弱。

夏洛克·福爾摩斯

飾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出自劇集:《神探夏洛克》

上榜理由:能打會說,反應奇快,洞察力驚人,出言不遜,埋怨別人“整條街的智商都被你拉低了”,但卻對華生在部落格上大爆諸如“福爾摩斯不知道地球是繞著太陽轉”這樣的生活八卦無可奈何——討賤又討喜,基情四射。

Roy、Moss和Jen

飾演者:克里斯·奧多德、理察·阿尤阿德、凱薩琳·帕金森 出自劇集:《IT狂人》

上榜理由:Roy為把妹裝殘疾人,鼓勵辦公室美眉拍慈善寫真日曆,但每次的結果都事與願違;Moss背小背包在公園被人欺負,第四季卻露出遊戲天才的王者風範;死要面子的Jen堅持穿超小碼高跟鞋,面對客戶說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意思的“義大利語”……雖然性格不同,但Roy、Moss和Jen的搞笑程度絕對勢均力敵。

MickyStone

飾演者:阿德里安·萊斯特

出自劇集:《飛天大盜》

上榜理由:作為六人詐欺團伙的頭頭,外表儒雅,智商驚人,表面做事隨意,其實每一步都經過精確計畫,每個變數都考慮周全。在屢遇變故的絕望時刻,他微微一笑,呈出事先安排好的B計畫,還能有比這更有理性美感的時刻么。

Bernard Black

飾演者:迪蘭·莫蘭

出自劇集:《布萊克書店》

上榜理由:他也許是世界上最荒唐的書店店主,成天衣冠不整,菸酒不離,對顧客態度惡劣,打烊的時間也隨心所欲,想關門就隨時把顧客往外趕,這樣憤世嫉俗和沉淪不羈天然結合的書店老闆,怎能不讓人膜拜。

梅林

飾演者:科林·摩根

出自劇集:《梅林傳奇》

上榜理由:白髮蒼蒼的老者變成初出茅廬的少年,梅林的每次默默奉獻,亞瑟的每次欲迎還拒,讓女觀眾們看得心花露放。演員的暴瘦也引起了觀眾的抗議:“梅林能不能多吃點肉啊,瘦得臉頰都凹進去了,太寒磣了。”

Jack Harkness

飾演者:約翰·巴羅曼

出自劇集:《火炬木小組》

上榜理由:作為《神秘博士》的衍生劇,雙性戀角色Jack升級成為男主角,帶動劇中情感糾葛完全走向無性別時代,以至於有劇迷為Jack正名:“實際上他並不是雙性戀,而是可以戀上任何他她……還有它(性別不明的外星人)。”

Sam Tyler

飾演者:約翰·西姆

出自劇集:《火星生活》

上榜理由:曼城警探在辦案中被車撞倒在地,從昏迷中醒來後發現自己的車變成了30年前的款式,原來他已經穿越回到了1973年,也許現代的英國警察的邏輯和條理把生活禁錮在了條條框框裡,舊時代的激情才更顯珍貴。

英劇編年史:盤點古往今來100部經典英劇

如今英劇熱潮悄然而至,《神探夏洛克》、《黑鏡子》、《唐頓莊園》、《神秘博士》《梅林傳奇》……一部又一部神劇創造收視奇蹟。如果你現在還沒怎么看過英劇,那你絕對就out了! “英劇正當紅”這絕對不會言過其實。其實從艾美獎以及金球獎的獲獎名單里已經可以一窺端倪。

就拿《神探夏洛克》說,“卷福”和“花生”的這一對老搭檔,從維多利亞時期“穿越”到了21世紀擺弄著黑莓以及Iphone在現代倫敦街道奔跑追逐罪犯。 2011年一整年,全世界的人都在討論著這部只有3集,每集有90分鐘的劇集。而今年年初第二季的播出,更是將這股英倫熱潮推上新的高度,現如今,你可以 不看美劇,但你不能不知道《神探夏洛克》!

另一部有代表性的《唐頓莊園》是最新一屆的艾美獎和金球獎的大贏家,這部典型的英倫時代劇,用泰坦尼克遇難做引子,用埋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張力和複雜多面 的人性引人入勝。如果你熱愛簡奧斯丁,那么可以看三個未嫁的小姐如何戀愛擇偶;如果你鍾情革命與熱血,那么一戰背景無疑將讓這個軍人之家有了新衝突;如果 你就是愛看階層的矛盾和笑點,那么遠道而來的莊園繼承人和他母親都具有中產階級的濃厚平民意識……同時,每集100萬英鎊的製作費用,讓你光看華麗服裝以 及各位的戲骨級演員飆戲就滿足。

不得不提的穿越劇的鼻祖《神秘博士》,早在1963年該劇中來自外星球的“博士”就乘坐著自己那個像電話亭一樣的時間機器穿越古今、遊走於各個星球之間。 作為英國“國寶級”的長壽劇,這部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列為世界上最長的科幻電視系列劇的《神秘博士》,從其整體播出收視率、DVD和書籍出售、 iTunes下載量、“非法下載”來看,也被列入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幻電視系列劇。

名單

2000年,由英國電影學院British Film Institute (BFI)調查的100英國最佳電視節目的名單中不乏大家熟悉的Doctor Who ,Yes, Minister / Yes, Prime Minister,該名單不單包括電視劇,還包括紀錄片,新聞等其他節目。雖然由於《神探夏洛克》、《黑鏡》、《唐頓莊園》、《梅林傳奇》等劇集比較新沒有被排在內,但是你同樣可以通過這張榜單了解英劇的“前世今生”!

No。 Title Broadcast on Year/s
1 Fawlty Towers BBC2 1975
2 Cathy Come Home BBC1 1966
3 Doctor Who BBC1 1963
4 The Naked Civil Servant ITV 1975
5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BBC 1969
6 Blue Peter BBC1 1958
7 Boys from the Blackstuff BBC2 1982
8 Parkinson BBC1 / ITV 1971
9 Yes Minister / Yes, Prime Minister BBC2 1980
10 Brideshead Revisited ITV 1981
11 Abigail's Party (Play for Today) BBC1 1977
12 I, Claudius BBC2 1976
13 Dad's Army BBC1 1968
14 The Morecambe & Wise Show ITV / BBC2 / BBC1 1961
15 Edge of Darkness BBC2 1985
16 Blackadder Goes Forth BBC1 1989
17 Absolutely Fabulous BBC2 / BBC1 1992
18 The Wrong Trousers BBC2 1993
19 The World at War ITV 1973
20 The Singing Detective BBC1 1986
21 Pennies from Heaven BBC1 1978
22 The Jewel in the Crown ITV 1984
23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ITV 1998
24 Hancock's Half Hour BBC 1956
25 Our Friends in the North BBC2 1996
26 28 Up ITV 1985
27 The War Game BBC1 1965
28 The Magic Roundabout BBC1 1965
29 That Was The Week That Was BBC 1962
30 An Englishman Abroad BBC1 1983
31 The Royle Family BBC2/BBC1 1998
32 Life on Earth BBC2 1979
33 The Old Grey Whistle Test BBC2 1971
34 University Challenge ITV / BBC2 1961
35 Porridge BBC1 1974
36 Blue Remembered Hills BBC1 1979
37 Mastermind BBC1 / BBC2 1972
38 I'm Alan Partridge BBC2 1997
39 Cracker ITV 1993
40 Coronation Street ITV 1960
41 Top of the Pops BBC1 / BBC2 1964
42 Inspector Morse ITV 1987
43 Grange Hill BBC1 1978
44 Steptoe and Son BBC1 1962
45 Only Fools and Horses BBC1 1981
46 Auf Wiedersehen, Pet ITV 1983
47 Tiswas ITV 1974
48 Elgar BBC 1962
49 Nuts in May (Play for Today) BBC1 1976
50 Father Ted Channel 4 1995
51 The Avengers ITV 1961
52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BBC2 1979
53 The Forsyte Saga BBC2 1967
54 Hillsborough ITV 1996
55 Dennis Potter: The Last Interview Channel 4 1994
56 Bar Mitzvah Boy BBC1 1976
57 Edna, the Inebriate Woman BBC1 1971
58 Live Aid BBC1 / BBC2 1985
59 World In Action ITV 1963
60 Thunderbirds ITV 1965
61 Talking Heads / Talking Heads 2 BBC1 / BBC2 1988
62 Ready Steady Go! ITV 1963
63 Z-Cars BBC1 1962
64 Culloden BBC1 1964
65 The Ascent of Man BBC2 1973
66 A Very British Coup Channel 4 1988
67 Civilisation BBC2 1969
68 Prime Suspect ITV 1991
69 The Likely Lads BBC2 / BBC1 1964
70 Have I Got News for You BBC2 / BBC1 1990
71 The Snowman Channel 4 1982
72 Walking with Dinosaurs BBC1 1999
73 Nineteen Eighty-Four BBC 1954
74 The Fall and Rise of Reginald Perrin BBC1 1976
75 Quatermass and the Pit BBC 1958
76 Between The Lines BBC1 1992
77 Blind Date ITV 1985
78 Talking to a Stranger BBC2 1966
79 The Borrowers BBC1 1992
80 One Foot in the Grave BBC1 1990
81 Later... with Jools Holland BBC2 1992
82 Tutti Frutti BBC2 1987
83 The Knowledge ITV 1979
84 House of Cards BBC1 1990
85 This Is Your Life BBC1 / ITV 1955
86 The Tube Channel 4 1982
87 The Death of Yugoslavia BBC2 1995
88 Till Death Us Do Part BBC1 1966
89 A Very Peculiar Practice BBC1 1986
90 Michael Moore's TV Nation BBC2 1995
91 This Life BBC2 1996
92 Death on the Rock ITV 1988
93 The Nazis: A Warning from History BBC2 1997
94 Drop the Dead Donkey Channel 4 1990
95 Arena BBC2 1975
96 The Railway Children BBC1 1968
97 Teletubbies BBC2 1997
98 Spitting Image ITV 1984
99 Pride and Prejudice BBC1 1995
100 Made in Britain ITV 1982

英劇示例

為中國英劇迷們所熟知的著名英劇主要有:

Skins(皮囊)

mindyourlanguage(請說國語)

Merlin(梅林傳奇)BlackBooks(布萊克書店)

BridesheadRevisited(故園風雨後/舊地重遊)

Coupling(冤家成雙對)

DoctorWho(神秘博士/異世奇人)

Extras(臨時演員/攝位人)

HotelBabylon(星級酒店)

Hustle(飛天大盜)

JeevesandWooster(萬能管家)

LifeOnMars(火星生活)

LittleBritain(小不列顛)

NorthandSouth(南方與北方)

JaneEyre(簡·愛)

PrideandPrejudice(傲慢與偏見)Primeval(遠古入侵)

QueerasFolk(同志亦常人)

RobinHood(新羅賓漢)

Spooks(軍情五處)

TheBlackAdder(黑爵士一世)

TheInnocenceProject(無辜計畫)

TheITCrowd(IT群英)

TheOffice(辦公室笑雲/辦公室)

TheStateWithin(國家內部)

TillWeMeetAgain(待到重逢時/葡萄園戰火)

Torchwood(火炬木小組)

LifeOnMars(火星生活/在別處)

afteryougone(自君別去)

spy(菜鳥間諜)

Sense&Sensibility(理智與情感)

SecretDiaryofaCallGirll(應召女郎的秘密日記)

GreenWing(綠翼/怪醫一籮筐)

TheDevil'sWhore(亂世妖姬)

LittleDorrit(小杜麗)

AgathaChristie'sMissMarple(馬普爾小姐探案)

大偵探波羅系列

sherlock(神探夏洛克/新福爾摩斯)

DowntonAbbey(唐頓莊園)

經典英劇

如今英劇熱潮悄然而至,《神探夏洛克》、《黑鏡子》、《唐頓莊園》、《神秘博士》《梅林傳奇》……一部又一部神劇創造收視奇蹟。如果你現在還沒怎么看過英劇,那你絕對就out了! “英劇正當紅”這絕對不會言過其實。其實從艾美獎以及金球獎的獲獎名單里已經可以一窺端倪。

就拿《神探夏洛克》說,“卷福”和“花生”的這一對老搭檔,從維多利亞時期“穿越”到了21世紀擺弄著黑莓以及Iphone在現代倫敦街道奔跑追逐罪犯。 2011年一整年,全世界的人都在討論著這部只有3集,每集有90分鐘的劇集。而今年年初第二季的播出,更是將這股英倫熱潮推上新的高度,現如今,你可以 不看美劇,但你不能不知道《神探夏洛克》!

另一部有代表性的《唐頓莊園》是最新一屆的艾美獎和金球獎的大贏家,這部典型的英倫時代劇,用泰坦尼克遇難做引子,用埋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張力和複雜多面 的人性引人入勝。如果你熱愛簡奧斯丁,那么可以看三個未嫁的小姐如何戀愛擇偶;如果你鍾情革命與熱血,那么一戰背景無疑將讓這個軍人之家有了新衝突;如果 你就是愛看階層的矛盾和笑點,那么遠道而來的莊園繼承人和他母親都具有中產階級的濃厚平民意識……同時,每集100萬英鎊的製作費用,讓你光看華麗服裝以 及各位的戲骨級演員飆戲就滿足。

不得不提的穿越劇的鼻祖《神秘博士》,早在1963年該劇中來自外星球的“博士”就乘坐著自己那個像電話亭一樣的時間機器穿越古今、遊走於各個星球之間。 作為英國“國寶級”的長壽劇,這部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列為世界上最長的科幻電視系列劇的《神秘博士》,從其整體播出收視率、DVD和書籍出售、 iTunes下載量、“非法下載”來看,也被列入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幻電視系列劇。

2000年,由英國電影學院British Film Institute (BFI)調查的100英國最佳電視節目的名單中不乏大家熟悉的Doctor Who ,Yes, Minister / Yes, Prime Minister,該名單不單包括電視劇,還包括紀錄片,新聞等其他節目。雖然由於《神探夏洛克》、《黑鏡子》、《唐頓莊園》、《梅林傳奇》等劇集比較新 沒有被排在內,但是你同樣可以通過這張榜單了解英劇的“前世今生”!

The BFI TV 100 is a list compiled in 2000 by 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BFI), chosen by a poll of industry professionals, to determine what were the greatest British television programmes of any genre ever to have been screened. Initially, a 'big list' of 650 programmes was drawn up by BFI personnel, and this provisional list was then distributed to a range of television industry professionals in the UK, who were each given 30 votes。

The listing was split into six categories: Single Dramas, Drama Series and Serials, Comedy and Variety, Factual, Children's / Youth, and Lifestyle & Light Entertainment. Each voter was required to cast a minimum of three votes in every category. News stories were mostly excluded—with exceptions such as the coverage of the death of Diana, Princess of Wales—on the basis that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was the coverage or the news itself that made them important. Sport was excluded for similar reasons, and also because many events such as the 1966 World Cup, while important to those in England, would not matter to those in other areas of the United Kingdom. Some programmes are represented on the list by an entire series。

For some series, such as the anthology The Wednesday Play and current affairs show This Week, individual episodes are listed. Television programmes no longer existing in the archives were excluded from consideration。

No。 Title Broadcast on Year/s
1 Fawlty Towers BBC2 1975
2 Cathy Come Home BBC1 1966
3 Doctor Who BBC1 1963
4 The Naked Civil Servant ITV 1975
5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BBC 1969
6 Blue Peter BBC1 1958
7 Boys from the Blackstuff BBC2 1982
8 Parkinson BBC1 / ITV 1971
9 Yes Minister / Yes, Prime Minister BBC2 1980
10 Brideshead Revisited ITV 1981
11 Abigail's Party (Play for Today) BBC1 1977
12 I, Claudius BBC2 1976
13 Dad's Army BBC1 1968
14 The Morecambe & Wise Show ITV / BBC2 / BBC1 1961
15 Edge of Darkness BBC2 1985
16 Blackadder Goes Forth BBC1 1989
17 Absolutely Fabulous BBC2 / BBC1 1992
18 The Wrong Trousers BBC2 1993
19 The World at War ITV 1973
20 The Singing Detective BBC1 1986
21 Pennies from Heaven BBC1 1978
22 The Jewel in the Crown ITV 1984
23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ITV 1998
24 Hancock's Half Hour BBC 1956
25 Our Friends in the North BBC2 1996
26 28 Up ITV 1985
27 The War Game BBC1 1965
28 The Magic Roundabout BBC1 1965
29 That Was The Week That Was BBC 1962
30 An Englishman Abroad BBC1 1983
31 The Royle Family BBC2/BBC1 1998
32 Life on Earth BBC2 1979
33 The Old Grey Whistle Test BBC2 1971
34 University Challenge ITV / BBC2 1961
35 Porridge BBC1 1974
36 Blue Remembered Hills BBC1 1979
37 Mastermind BBC1 / BBC2 1972
38 I'm Alan Partridge BBC2 1997
39 Cracker ITV 1993
40 Coronation Street ITV 1960
41 Top of the Pops BBC1 / BBC2 1964
42 Inspector Morse ITV 1987
43 Grange Hill BBC1 1978
44 Steptoe and Son BBC1 1962
45 Only Fools and Horses BBC1 1981
46 Auf Wiedersehen, Pet ITV 1983
47 Tiswas ITV 1974
48 Elgar BBC 1962
49 Nuts in May (Play for Today) BBC1 1976
50 Father Ted Channel 4 1995
51 The Avengers ITV 1961
52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BBC2 1979
53 The Forsyte Saga BBC2 1967
54 Hillsborough ITV 1996
55 Dennis Potter: The Last Interview Channel 4 1994
56 Bar Mitzvah Boy BBC1 1976
57 Edna, the Inebriate Woman BBC1 1971
58 Live Aid BBC1 / BBC2 1985
59 World In Action ITV 1963
60 Thunderbirds ITV 1965
61 Talking Heads / Talking Heads 2 BBC1 / BBC2 1988
62 Ready Steady Go! ITV 1963
63 Z-Cars BBC1 1962
64 Culloden BBC1 1964
65 The Ascent of Man BBC2 1973
66 A Very British Coup Channel 4 1988
67 Civilisation BBC2 1969
68 Prime Suspect ITV 1991
69 The Likely Lads BBC2 / BBC1 1964
70 Have I Got News for You BBC2 / BBC1 1990
71 The Snowman Channel 4 1982
72 Walking with Dinosaurs BBC1 1999
73 Nineteen Eighty-Four BBC 1954
74 The Fall and Rise of Reginald Perrin BBC1 1976
75 Quatermass and the Pit BBC 1958
76 Between The Lines BBC1 1992
77 Blind Date ITV 1985
78 Talking to a Stranger BBC2 1966
79 The Borrowers BBC1 1992
80 One Foot in the Grave BBC1 1990
81 Later... with Jools Holland BBC2 1992
82 Tutti Frutti BBC2 1987
83 The Knowledge ITV 1979
84 House of Cards BBC1 1990
85 This Is Your Life BBC1 / ITV 1955
86 The Tube Channel 4 1982
87 The Death of Yugoslavia BBC2 1995
88 Till Death Us Do Part BBC1 1966
89 A Very Peculiar Practice BBC1 1986
90 Michael Moore's TV Nation BBC2 1995
91 This Life BBC2 1996
92 Death on the Rock ITV 1988
93 The Nazis: A Warning from History BBC2 1997
94 Drop the Dead Donkey Channel 4 1990
95 Arena BBC2 1975
96 The Railway Children BBC1 1968
97 Teletubbies BBC2 1997
98 Spitting Image ITV 1984
99 Pride and Prejudice BBC1 1995
100 Made in Britain ITV 1982

評價

英劇:大不列顛民族的文藝自信

【摘要】 迷你英劇因其濃郁的文學氣質、優秀的製作充滿藝術魅力,影響力日益廣泛,商業價值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名著改編劇獲取了世界範圍內的巨大聲譽,用光影具象了人們對文學名著的文字想像,鼓勵著對名著的閱讀,豐富了電視劇創作的世界。迷你英劇除對大眾輸出文學名著外,也傳承著大不列顛民族的歷史傳統,潛移默化中美好了英倫形象,憑藉文藝自信在全球崛起。

【關鍵字】 迷你英劇;古典;文學

網路上廣泛流傳著這樣一條關於海外電視劇的著名的“鄙視鏈”: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劇的,看日劇的鄙視看韓劇的。2010年,英國廣播公司1台(BBC One)播出《神探夏洛克(Sherlock)》,獨立電視台(ITV)播出《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收視口碑俱佳,英劇在全球掀起狂潮。IMDb評分中,前者為9.2,後者為8.7,2011年第四頻道(Channel 4) 的“神劇”《黑鏡(Black Mirror)》橫空出世, IMDb評分8.5。這三部劇在中國影評網站如豆瓣網、時光網等獲得9分以上的高分評價。

英劇的題材也豐富多彩,有針砭時弊的政治諷刺劇,如《是,大臣(Yes,Minister)》、《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有文學味兒濃郁的歷史古典劇,如1995版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小杜麗(Little Dorrit)》;有癲狂不失嚴謹的情景小品劇,如《IT狂人(The IT Crowd)》、《小不列顛(Little Britain)》;有剖析深刻的司法劇,如《殊途同歸(Accused)》、《皇家律師(Silk)》;有暗黑重口的現代劇,如《皮囊(Skins)》、《瘋城記(Psychoville)》……

和美劇類似,英劇也有“季”的運營模式。一年一季,一季大多只有3集,一般不超過6集,可謂名副其實的迷你劇。迷你劇在英劇中有著不短的歷史,曾在電視收視率史上不斷創下新高,這些劇集製作精良、劇情緊湊、畫面精美,多透露出獨特的英倫冷幽默與深厚的人文底蘊。

一、古典劇與現代劇堪稱雙壁

迷你電視劇往往和電視電影聯繫在一起,比如美國金球獎的獎項設定就把迷你劇與電視電影併合,所以水準相較一般電視劇集會高一點。英劇從經典改編到青春現代,從歷史正劇到無厘頭搞笑劇,優雅與癲狂並存。迷你英劇中,古典劇與現代劇各有各的風範。

1.古典劇精緻華美

古典迷你劇是英劇中最有貴族氣質的一種,尤其是BBC出品的根據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迷你劇集透著濃濃的文學味。古典迷你劇的故事看似平淡,夾雜著英式冷幽默,一點點俏皮,一絲絲憂傷,嚴謹、大氣與典雅。

簡·奧斯汀的作品在輕鬆詼諧中深刻描繪了日常生活,《傲慢與偏見》是她最著名的作品,被多次改編為影視作品。其中,1995版《傲慢與偏見》更是被奉為經典,該劇製片人說:“達西與伊莉莎白愛情的所有美麗,正在於其間不斷的相互阻隔。”這就是英劇中古典愛情的韻味。主人公的感情糾葛若即若離,沒有驚天動地的纏綿悱惻,點到即止,一個回眸,一個微笑,卻意味深長。

蓋斯凱爾夫人的作品在平淡的細節中涌動著溫情,2004版《南方與北方(North & South)》根據蓋斯凱爾夫人同名小說改編,演繹了一出發生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來自南方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希爾,與北方工業城市米爾頓紡織巨子約翰·桑頓由誤解到相互理解最後相愛的故事,被稱為“工業版的《傲慢與偏見》”,最後一集中當瑪格麗特離去,全景鏡頭展現桑頓站長漫天飛雪中凝望著漸行漸遠的馬車,口中呢喃著“回頭,回頭看看我(look back,look at me back)”,接著鏡頭特寫他的眼鏡——眼眶被淚水濕潤卻沒有留下的心碎模樣,含蓄隱忍卻令人無比動容。

英國文化界瀰漫著濃郁的莎士比亞氛圍,莎士比亞是英國人的驕傲,who.ebeta.org也是英國文化的象徵。2012年倫敦奧運會召開之前,BBC 2台製作出了由莎士比亞名作改編而成的四部精品劇《空王冠(The Hollow Crown)》,包括《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亨利五世》,作為倫敦文化奧運的重點推薦劇目向全世界推行。由當紅英國明星本·衛肖,湯姆·希德勒斯頓搭檔老戲骨傑瑞米·艾恩斯、派屈克·斯圖爾特等,明星陣容堪稱豪華,台詞極具莎翁風格,通過講述三代君王的生與死,榮耀與灰飛煙滅,構成一個循環,仿佛王冠中的空洞,讓人唏噓不已。

2.現代劇寓意深刻

《黑鏡》劇如其名,“黑”體現了此劇的黑色風格,“鏡”則通過科幻的劇集外殼映射現實存在的問題。每一集獨立成篇,把現實中的某一元素擴大到極致,試圖表達科技對人的異化,對人性的重構與破壞。第一季貫穿始終的是對媒介技術的反思,媒體奇觀,媒體的消費文化,以及記憶的媒介化;第二季繼續延續鮑德里亞思想教學片的風格,鮑德里亞擬像、超真實不再是後現代的狂言夢囈,當大眾傳播成為濫觴,科技已不止步於對私生活進行破壞,媒介賦權卻如遊戲般參與司法、政治,工具理性與公民理性面臨空前考驗。

美劇《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大熱,在全世界電視熒幕上掀起一股殭屍風潮。2013年英國BBC3台推出的《行屍肉心(In the Flesh)》(又譯“復生”),一反在殭屍片中塑造面目猙獰的殭屍的重口味常態,改走清新路線,主要講述人類改造殭屍的過程,著重描寫人類社群的重重關係,思考人性與道德。此片中殭屍只是個隱喻,殭屍被治癒後復生歸來,可以衍生多重含義,例如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異裝癖、刑滿釋放者……少數族群融入主流生活,表現主流人群是容納他們還是仇視,歸來之人的生存環境又是如何。片中眾人對殭屍或恐懼,或憎恨,或接納,或憐愛的態度,正是現實社會對同性戀者態度的真實寫照。因為同性之愛,兩位男主角的親情、友情、愛情不斷經歷考驗,種族隔離、宗教倫理等深刻命題也由此展開探討。

夏洛克·福爾摩斯,世上最家喻戶曉的大偵探,小說被多次搬上螢屏。2010年英國BBC公司推出了三集迷你劇《神探夏洛克(Sherlock)》,風靡全球。《神探夏洛克》將原作的背景時間從19世紀搬到了21世紀,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福爾摩斯,深刻把握原著人物性格精髓與故事核心,講述了居住在繁華熱鬧的倫敦貝克街221號的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和他的醫生助手華生經歷的一系列非比尋常的探險之旅。電視迷劇情,當福爾摩斯的標誌性菸斗變成了尼古丁戒菸貼,身著標誌性黑色長風衣的福爾摩斯不時擺弄著黑莓手機,以連珠炮似的語速說出他的推理,並不時用英式冷幽默嘲笑別人……這種不是翻拍勝似翻拍的處理,創意令人叫絕。

二、承載多重功能的文化媒介

電視劇從誕生起就具有商業性、娛樂性、技術性、工業化的特點。電視劇在很大的程度上注重娛樂的功能,因而強化劇集的世俗化、平民化的色彩,再加上商業利益的驅使,又具有商品屬性。但是,並不能因此忽視電視劇也是一種精神文化產品,其作為文化媒介承載著傳播精神品質和提高文化品位的職責。

1.普及文學

經典的文學名著是文化藝術的瑰寶,散發著永恆的藝術魅力。將經典名著改編為影視劇,無疑能夠在大眾中普及原著,也能挖掘和激發出作品嶄新的生命力,讓更多的觀眾在休閒娛樂中感受高品位的審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學修養,由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得以傳承,民族精神得以傳播。

戲劇之鄉的英國,戲劇源遠流長。豐富的文學名著及戲劇作品使英劇的文學底蘊異常濃厚。迷你劇對這些作品的改編,理解、把握、貫徹原著的精神核心,在創作中加入時代元素,注重藝術傳承和文化再創造。迷你劇善於從本土文學中汲取營養,對莎士比亞、狄更斯、簡?奧斯汀、蓋爾斯凱夫人的作品進行翻拍,或忠於原著,或大膽顛復,但都嚴謹認真,製作精良。

2.傳承文明

金氏世界紀錄以“2010年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之名收錄《唐頓莊園》,一部年代劇,展示了上世紀20年代英國貴族的生活畫卷,呈現了英國上層貴族與其僕人們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下的人間百態,被譽為“一部考究精細的英國近代社會史”。全劇服飾華美、布景考究、對白優雅、劇情緊湊……雖然劇本創造於當下,但全劇散發出濃濃的古典英倫風情,對時代歷史細緻考究。

背景設定在1910年代英王喬治五世在位時約克郡一個虛構的莊園——“唐頓莊園”,故事開始於格蘭瑟姆(Grantham)伯爵一家由家產繼承問題而引發的種種糾葛。劇中將伯爵一家人的愛情故事和唐頓莊園的命運緊密聯繫,紳士和淑女浪漫矜持的愛戀成為最大看點。儘管大英帝國走向沒落時代,但一戰爆發後,片中不少貴族投軍從戎,“國家興亡,貴族有責”的貴族精神和傳統的騎士精神在故事發展中不斷彰顯。

3.推動旅遊

隨著英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英劇在海外市場中逐漸替代美劇被許多電視劇迷所津津樂道,那些電視劇的拍攝地也隨著劇情的發展成為無數人嚮往的遊覽聖地。

席捲全球的《神探夏洛克》,使倫敦221B貝克街福爾摩斯博物館吸引了更多的旅遊者。劇中精緻的攝影構圖,一秒如一詩,一幀似一畫,勾畫出現代倫敦那種歷史底蘊與時尚新銳糅合的優美tv.ebeta.org,讓人神往。

《神秘博士(Doctor Who)》,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列為“世界上最長的科幻電視系列劇”。其拍攝地加的夫灣成為科幻迷必游景點。

《唐頓莊園》的真身是倫敦西面漢普郡的Highclere Castle (海克利爾城堡),這座建於17世紀的古堡隨著《唐頓莊園》的大熱,從默默無聞一躍成為英國旅遊最熱目的地之一。

古典現代結合相得益彰,英倫風景作為劇中背景展示著英倫范兒,低調驕傲。

三、高口碑背後的成功因素

在製作成本上,迷你英劇無法與美劇的工業化生產相比,所以迷你英劇短小精悍,注重劇集品質,製作精良,演員表現出彩,加之劇本的深刻性和文學性,為劇集贏得上佳口碑。

1.劇集短小

美劇是工業化大量生產,而英劇只有BBC、ITV、CHANNEL4等幾家電視台和頻道製作、播映本土電視劇。大多迷你英劇一季只有3集,通常最多不超過6集,一年只播一季。因為篇幅短,所以情節更濃縮緊湊,每一集都有高低起落,極具張力,很像一部獨立成章的短電影。但難以掀起持久的收視熱度。

2.不設分級

英國的電視台不設分級,所以尺度很大,也使英劇選材更加大膽,表現更加“無所顧忌”。《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一集《貝爾格萊維亞醜聞(The Scandal In Belgravia)》改編自原著《波西米亞醜聞》,福爾摩斯稱作“The Women”(即“那位女人”)的艾琳·艾德勒在小說中是華沙歌劇院的首席女歌手,劇中身份改為了性感熱辣的SM專家,使得劇情更加香艷,但十分貼合艾琳喜歡出風頭,喜歡冒險,熱情大膽的人物性格。

3.光影出彩

英劇製作精良,服裝道具考究,構圖、光效、色彩則是精心研究。例如《黑鏡》第一集結尾,為了解救公主,首相不得不和豬性交,在全國直播後發現所謂綁架只是一個鬧劇,首相被眾人嘲笑,連自己的夫人也唾棄他,最終一個人轉身落寞離開。對角線構圖,頂光照在首相的禿頂上,近景展現首相的背影,達到冷峻、沉重的效果。

《神探夏洛克》的鏡頭語言豐富異常,劇集中的閃回、夢幻或錯覺的表達都通過形象化的畫面展現,形成現實與猜想的錯落交叉,在案情分析時更藉助滾動字幕的方式表現夏洛克的思維動態,取代內心獨白的常用方式,避免了表達上的直白與單調。《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一集《貝爾格萊維亞醜聞》的結尾,夏洛克·福爾摩斯站在窗前擺弄著手機,起霧的白色窗框將畫面垂直三分(由黃金分割衍生),主人公微微低頭出現在中間的格子中,白色字幕“Goodbye Mr Holmes”(再見福爾摩斯),那是“The Women”(即“那位女人”)艾琳發給他的臨終告別簡訊,畫面如此唯美,在寒冷的冬天滲透出一絲溫情。

4.選角獨到

現在的電視劇多是偶像當道,尤其日劇、韓劇、泰劇。而迷你英劇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都是第二眼帥哥美女,憑藉氣質個性徵服觀眾,這源於英國演員深厚的戲劇功力。英國演員的表演富於張力、從容不迫卻又精彩到位,精彩把握住角色深刻而豐富的內心精神世界。

英劇的選角注重最符合角色的演員。以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為例,他因出演《神探夏洛克》里的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一角獲得巨大成功,“馬臉”大偵探顛復人們對性感的定義,在英倫媒體票選性感男士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角色與演員相互成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Digital Spy的投票中被評為“熒幕上最好的福爾摩斯”。

配戲搭檔的老演員很多都有老戲骨之稱。例如《唐頓莊園》里飾演伯爵母親的瑪吉·史密斯(Maggie Smith),《克蘭弗德(Cranford)》里飾演瑪蒂·詹金斯小姐(Miss Matty Jenkyns)的朱迪·丹奇(Judi Dench),《極品基老伴(Vicious)》里飾演弗雷迪(Freddie)的伊安·麥克萊恩(Ian McKellen)……都是英國的瑰寶演員,參演影視作品和舞台劇無數。

迷你英劇風景如畫、人物優雅、原聲音樂出眾,對人性、歷史、社會剖析精湛細膩,注重劇集的文學、哲學的意味,以其文藝自信在全球電視劇中逐漸崛起,進而走紅。(作者單位: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歐梵,著.人文六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英]雷蒙·威廉斯,著.高曉玲,譯.文化與社會,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3.常江,編著.影視製作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線上看網站

英劇大戰將現三國時代

在英劇方面的爭奪,目前的主要玩家為優酷、搜狐視頻和騰訊視頻。其中,優酷早就上線了英劇頻道;搜狐視頻雖然過去幾年以美劇為主打,但英倫頻道也是早就有了的;騰訊視頻動手較晚,但後勁十足,最近接連上線了《歡喜冤家》、《梅林傳奇》等英劇佳作,還與BBC等英國六大製作公司達成合作,首批引進了13部近500集英劇,全部為國區域網路絡獨家播出,如《神秘博士》和《飛天大盜》等。

騰訊視頻引進的著作權英劇,幾乎等於其他所有平台此類英劇的總和,這對競爭對手而言絕對是個刺激,相信優酷和搜狐視頻不會坐等,也會積極行動起來,不久之後,英劇將源源不斷通過這幾家引進到國內市場,英劇迷們將找到各自的好去處。

當然,三大視頻網站的英劇大戰最終還要體現在綜合實力的比拼上,而競爭維度則分為擁有英劇的數量、質量以及用戶體驗而展開。可以先把競爭態勢描述一下,接下來看他們如何唱戲了。

優酷英劇頻道:優酷英劇頻道英劇數量為138集,其中優質的流行劇集不少,但部分劇集用戶認知度有限,缺少像諸如《唐頓莊園》這樣的“鎮台劇”。在用戶體驗方面,該頻道的頁面設計秉承優酷風格,中規中矩,速度比較快,但廣告比較多。優酷土豆是國內最早上線英劇的網站,具有先發優勢,但過去並沒有將其置於一個顯著的戰略地位,僅作為戰略補充而存在。

優酷土豆的英劇資源在過去多為網友自發上傳,屬於UGC內容,很多人都是在優酷和土豆最早迷上英劇的。但隨著網路視頻行業的不斷規範,以及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剔除違規內容後其著作權英劇資源僅有100多集,並且缺乏精品,如果優酷土豆不積極應戰,加強英劇著作權的引進,其內容體量是不足以支撐一個單獨英劇頻道的。

不過,優酷土豆具有先發優勢,能夠吸引一部分形成固定使用習慣的用戶,且用戶量大,市場份額高,如果優酷能在英劇上投入更多資源,極容易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應。只要策略得當,優酷土豆在英劇大戰中保有一席之地是沒問題的。

搜狐視頻英倫頻道:搜狐視頻英倫頻道英劇數量為283集,共有19部左右的英劇,其中有熱門的BBC經典劇《福爾摩斯探案集》等8部獨家,獨播資源占比42%。而在《白教堂血案》、《神探夏洛克》等劇集上,與優酷英劇頻道重合。

搜狐視頻英倫頻道的英劇資源非常豐富,觀看速度較快,清晰度高,用戶體驗良好,唯獨就是廣告時間有些長。搜狐的英劇資源整合度較高,目前呈現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但搜狐在一般網友的認知中是美劇集散地,印象太深的美劇標籤,可能會成為吞噬英劇品牌效應的黑洞,不知道搜狐對這個問題會如何解決。

搜狐視頻的美劇是張朝陽親自過問的戰略資源,而同時也是國內較早上線英劇的視頻網站之一,在歐美的電視劇著作權上,搜狐視頻的確可圈可點。由於200多集英劇確實也難以支撐起一個頻道,因此搜狐視頻很聰明地整合了電視劇、電影、音樂、紀錄片等資源,上線了英倫頻道。這能否成為搜狐視頻繼美劇之後的另一大特色,是仍需進行觀察的。

搜狐視頻如何平衡英語與美劇的關係,今後將成為搜狐視頻電視劇資源布局的一個重點。如果搜狐策略得當,英劇或許能夠複製搜狐視頻在美劇上的成功。

騰訊視頻英劇頻道:騰訊視頻英劇頻道上線英劇數量為500個,就目前來看,獨播資源占比100%,騰訊視頻具有較高的押劇能力,已上線的劇集都屬於英劇佳作。騰訊視頻的用戶體驗是不錯的,之前英劇不多,只是這突如其來的一大筆著作權引進,使得騰訊視頻從英劇數量上獨占鰲頭,相當於另外兩家的總和還多,並一躍而起成為英劇三強之一。

早幾天就聽說騰訊視頻在大手筆悄悄引進英國著作權,且都是獨家資源,致力於打造英劇第一平台,目前看來此言不虛,騰訊引進英劇的手筆,的確能看出其對英劇的重視。

騰訊在後發制人這一點上還是有一套的,美劇火爆時,騰訊不溫不火暗中做準備,在推出好萊塢影院之後,短期內就集結了多達1000的好萊塢電影資源。同本次一次上線500集英劇一樣,這種上線速度、短時間集結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