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蚶

花蚶

花蚶(Arca granosa),又名“血蚶”“泥蚶”,在溫州地區俗稱花蚶。英文俗稱:Ark shell ,蚶科貝殼類生物。

外形特徵

花蚶有大小相等的兩殼,通常為3~6厘米長,外殼極堅硬,殼面白色,有褐色薄皮,外形呈膨脹狀卵圓形,生長線明顯。

貝殼表面放射肋發達,共約20條,肋上具有明顯顆粒狀結節,呈瓦壟形。殼表邊緣亦有與殼面放射肋相對應的深溝,排列成整齊縱紋。

殼背部兩端略呈鈍角,殼頂突出,尖端向內捲曲,位置偏於前方。內殼面灰白色,無珍珠質層。

前後閉殼肌發達,鉸合齒細密呈片狀列成一排。角質韌帶較寬,前閉殼肌痕小,呈三角形,後閉殼肌痕大,呈四方形。

花蚶 花蚶

泥蚶的血液中富含血紅素,故蚶肉呈鮮紅色,邊沿有一條似金絲的色線,足寬大常具足絲。

棲息環境

花蚶喜棲息在風浪較小,潮流暢通,有淡水注入的海口內灣或河口潮間帶的軟泥灘涂上,多埋居在中低潮區交界處,以硅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

分布範圍

花蚶 花蚶

花蚶屬於熱帶及溫帶生物,可適應水溫0~35℃,廣泛生長於印度洋~西太平洋,主 產自東南亞沿海國家。

花蚶在中國屬傳統的灘涂養殖貝類,南北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浙江、福建、廣東、山東及台灣沿岸都有人工養殖。

養殖歷史

中國關於花蚶養殖業的文獻最早見於五百年前的明代。

花蚶 花蚶

《閩中海錯疏》記載:“四明蚶有二種:一種人家水田中種而生者,一種海塗中不種而生者,曰野蚶 …… 石馬、蒲岐、朴頭一帶多取蚶苗養于海廛,謂之蚶田。”——(四明指浙江寧波,石馬、蒲岐、朴頭一帶為溫州樂清灣。)

經濟價值

花蚶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貝類。含有23%的蛋白質,人體所必需的尼克酸和組氨酸等胺基酸及維生素B12、鐵、鈷的含量均很高。

花蚶所含有的特殊成分——牛黃酸和甜菜鹼,對酒後的肝臟解毒非常有效。

立冬至翌年的清明,尤其是小寒至大寒期間,花蚶的血量最多,軟體部最為肥滿。

花蚶可洗淨用沸水燙過後生食,蚶血尤為鮮美,或醃漬,或加工製成乾品,貝殼亦可入藥,具有消血塊和化痰積之功效。

花蚶的各種圖片 花蚶的各種圖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