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葉垂榕

花葉垂榕

花葉垂榕,又名垂枝榕,為桑科、榕樹屬植物。垂榕樹形優美,葉色清新,耐陰性好,可作盆栽觀葉植物。花葉垂榕為常綠灌木,株高1米至2米,分枝較多,有下垂的枝條,葉互生,闊橢圓形,革質光亮,全緣,淡綠色,葉脈及葉緣具不規則的黃色斑塊。葉柄長,托葉披針形。全株具乳汁。花葉垂榕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和散射光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3~30℃,越冬溫度為8℃。花葉垂榕常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基本信息

分類學

花葉垂榕花葉垂榕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

蕁麻目(Urticales),桑科(Moraceae),榕屬又名無花果屬。

生長習性

花葉垂榕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和散射光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3℃至30℃,越冬溫度為8℃。溫度低時容易引起落葉。生長旺盛期需充分澆水,並在葉面上多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對新葉生長十分有利。如果盆土乾燥脫水,則易引起落葉,頂芽也會變黑乾枯。越冬期要控制水量,以免引起根部腐爛。垂榕對光線要求不嚴格,夏季高溫期間在室外須適當遮陰。其他時間不需遮陰。生長期間每月應施1次至2次氮磷鉀的複合肥,以促進枝葉生長繁茂。

形態特徵

花葉垂榕Ficusbenjaminavar

垂葉榕的栽培變種

花葉垂榕,又名垂枝榕,為桑科、榕屬植物。垂榕樹形優美,葉色清新,耐陰性好,可作盆栽觀葉植物。

花葉垂榕為常綠灌木,株高l米至2米,分枝較多,有下垂的枝條,葉互生,闊橢圓形,革質光亮,全緣,淡綠色,葉脈及葉緣具不規則的黃色斑塊。葉柄長,托葉披針形。全株具乳汁。

物種分布

花葉垂榕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廣泛分布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在我國引種栽培也比較廣泛。

繁殖方法

花葉垂榕常用扦插和嫁接繁殖。扦插宜於春末夏初氣溫較高時進行。剪取10厘米至15厘米長的枝條作插穗。剪口常分泌乳汁,為防止乳汁流出,可將剪口浸於水中或蘸上草木灰。插入沙床後保持

插床濕潤,在24℃至30℃溫度及半陰條件下,30天可生根,45天左右栽盆。嫁接在春、夏季均可進行,砧木採用2年至3年生有獨立主幹的橡皮樹,將長15厘米至20厘米的花葉垂榕接穗用枝接法嫁接,成活率高。

常見品種

有以下幾種:斑葉垂榕,葉面具乳白斑,葉色清新柔美;斑葉小葉垂榕,葉較斑葉垂榕小,葉面也具乳白斑;黃金垂榕,新葉披針形,老葉橢圓形或卵圓形,生長緩慢,枝葉密集;金公主垂榕,葉面上具乳黃白斑,明亮有光澤,枝葉垂軟;月光垂榕,葉面有黃綠色斑,如月色之螢光,極為素雅。垂榕的變種黃果垂榕也較常見,其葉長卵形;隱花果無柄,球形或卵形,黃至橙黃色。

栽培要點

花葉垂榕花葉垂榕

(1)盆土

榕屬植物原產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性喜半陰、高溫、潮濕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最佳。

(2)澆水

垂榕喜濕潤環境、盆栽土壤以保持濕潤為主。

(3)施肥

春、夏、秋三季生長旺盛,每月需施肥1~2次。秋後要逐漸減少施肥和澆水,促使枝條生長充實。

(4)光照

避免陽光直射,需遮陽。

(5)溫度

垂榕樹生長對溫度要求較高。畏寒北方寒冷地區則用盆栽,其生長適合溫度為22~32℃;溫度低於10℃,應移入室內越冬;若長期處於低溫和盆土潮濕處易造成根部腐爛死亡。

繁殖

垂榕繁殖可用高壓法呼喔扦插法,家庭以高壓繁殖為主,成活率高,春季至秋季為適期。

(1)高壓繁殖

可選用中熟枝條環剝皮,再包紮上濕潤水苔或粘性黃土後,用塑膠薄膜綁紮,經30~50天即可髮根,然後截下定植即可。

(2)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常在4~5月份氣溫轉暖後,剪取1~2年生枝條。每3節為一插穗,去掉下部葉片,插在以砂質土為介質的插床上。保持23~25℃且高濕條件下3~6周即可生根。

病蟲害防治

常發生葉斑病為害,可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

生長期有紅蜘蛛為害,用40%三氯殺蟎醇乳油1000倍液噴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