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綠岩區

花崗綠岩區

早前寒武紀有以鈉質花崗岩類的深成岩體圍繞或侵入的變質火山沉積岩系分布的區(帶)。由這種變質火山沉積岩系所構成的典型的綠岩帶,是綠片岩相為主的綠色變質的基性和超基性火山岩及碎屑岩所組成的具一定層序的岩系,並構成狹窄的緊密陡傾平行的等斜向形構造,呈零星不規則狀或條帶狀,形態大小各異。

正文

 花崗綠岩區是早前寒武紀基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花崗片麻岩區共同組成整大陸地殼基底。以綠岩帶為明顯標誌的花崗綠岩區在世界各古老地台地盾區內均有分布(見圖)。綠岩帶年齡一般均大於20~22億年。
花崗綠岩區花崗綠岩區
圍繞或侵入綠岩帶的花崗岩類,主要為英雲閃長岩、奧長花崗岩及花崗閃長岩(簡稱TTG)系列的富鈉質、深成穹形底辟狀或層狀體。綠岩帶岩性組分有明顯的層序和旋迴性特徵,但它們的岩性組合及比例有很大差異。一般底部為含超基性基性火山噴出岩類,向上常多酸性火山噴出岩,由於這兩類噴出岩在成分上不連續過渡而構成雙峰式;在層序剖面中向上都有成熟度低的沉積岩類(如硬砂質岩石),少碳酸鹽岩,顯示形成環境的構造活動性很大。這種火山沉積岩的層序明顯,常具周期性重複,上部還可出現鈣鹼性火山岩。其差異在於有的未見有科馬提岩,有的僅發育基性火山岩而缺乏酸性火山岩,還有的以硬砂岩為主的沉積岩系占整個層序的大部分,這顯示了綠岩帶是一種特定環境的構造-岩漿系列。在大陸區各古老地台地盾區內還發現有高級變質的綠岩帶,它們的變質相可達高級角閃岩相甚至麻粒岩相。綠岩帶以其中的超基性岩基性岩岩而不是侵入岩席區別於蛇綠岩套。
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研究表明,綠岩帶是在普遍已形成大規模花崗岩質陸殼環境中的產物。呈直線帶狀長1000公里以上的綠岩帶,明顯反映出先存古陸殼克拉通已具洲際尺度。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