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笛

芒笛是岔芒人獨有的單簧氣鳴樂器,流行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基本資料

芒笛,是岔芒人獨有的單簧氣鳴樂器。岔芒語稱拉羅木楞弄。流行於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勐拉區南柯新寨一帶。
簧管主管和共鳴筒三部分組成。管身竹製,多採用當地高山上生長的山竹製作。簧管為 一截首端帶有竹節的細竹管,管長10厘米,尾端敞口,將正面管身削薄修平,在距竹節1.5厘米處以下,用鋒利小刀刻出一枚長方形竹製簧片,管的尾端插入主管首端 管口中。主管為一根首尾相通的長竹管,管長140厘米,管身下部開有三或四個圓形按音孔 。共鳴筒為一截大竹管,管高20厘米~30厘米、內徑6厘米~8厘米,上端敞口,下端留有竹 節封閉,可起調節音色、增強音量的作用。
演奏形式較為獨特,須男女兩人互相配合吹奏。男子在左,管身橫向右方,左手持握管首, 右手指按放音孔,口含管首簧片,用平緩氣流吹奏。女子在右,左手扶持斜置於地面的共鳴 筒,將主管尾端放入共鳴筒的上口中,根據所奏樂曲的需要,右手在筒口扇、合、悶、放, 有 時也用嘴向筒口哈氣,以便不斷改變音色、變換音量。音列a、c1、d1、e1、g1、a 1、c2。發音粗獷,音色渾厚。多用於獨奏或為山歌伴奏,是青年男女社交和戀愛時離 不開的樂器。樂曲有《玩調》等。
在山青水秀的岔芒人山寨,每到夜晚,就會看到一對對的青年男女在一起吹奏芒笛,就會聽 到一陣陣低沉而悠長的芒笛聲,這是青年人在談情說愛,這長長的芒笛,真可謂是“鸞 鳳和鳴”式的樂器。有時也男吹女唱,相和為樂。芒笛在岔芒人中世代相衍,流傳不衰,許多幸福美滿的姻緣就是通過芒笛締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