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結寺

色結寺,在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東、塔丁鄉乃囊村東側,距縣城6公里。寺廟坐落在東日嘉山之巔,此山形似大象,四面各有一眼清泉,山下有苯教色果查姆寺,是苯教祖師辛饒·米沃且後裔木辛氏族的住錫地,歷來被視為“聖地”,海拔4125米。

色結寺

色結寺,全稱“日加貢責寺”,為苯教古剎。建於1179年,由木辛氏族後裔辛頓・益西洛卓創建,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辛頓・益西洛卓本名赤迥達布,生於塔西鄉乃囊村辛倉(房名)地方,父名喜饒堅贊。他自幼出家,聞習天文歷算、苯教哲理,終成功德圓滿。據說跟隨其左右之門徒達萬餘,一生著述頗豐,著名的有《出其功德來》、《甘珠爾註解》、《藏文文法》等,被尊為“貢欽”;曾建苯教寺廟了35座、泥姑廟2座、修行室4處;20歲時建色果查姆寺27歲時建色結寺,當時苯僧已達四千餘人,其勢力可左右一方政權。
色結寺實行堪布制,從建寺至民主改革前歷任堪布三十代。一般由木辛氏後裔相承。堪布通過考試選定。其歷任堪布為:
第一任堪布辛頓・益西羅卓色結寺創始人;
第二任堪布堪欽・索甲拜,木辛氏族後裔,辛頓・益西羅卓之兄。
第三任堪布朗傑哲美。木辛氏族後裔;
第四任堪布拜登南甲,木辛氏族後裔。曾去過內地,受元帝召見,封氏族尊者為萬戶長,管理班戈、申扎一帶、申扎一帶,萬戶長名辛倉・赤覺松;
第五任任堪布辛倉・旺珠堅贊,木辛氏族後裔;
第六任堪布辛倉・囊卡堅贊,木辛氏族後裔;
第七任堪布辛・卻拉堅贊,木辛氏族後裔;
第八任堪布辛・尼瑪堅贊,木辛氏族後裔。生於藏曆火雞毛年。13歲時到昂仁一帶雲遊,15歲時歸寺護建寺廟。
第九任堪布赤溫堅贊,木辛氏族後裔;
第十任堪布雍仲・尼瑪嘉布,木辛氏族後裔;
第十一任堪布辛丹・珠培熱色,木辛氏族後裔;
第十二任堪布堪欽・佳哇溫色,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十三任堪布堪欽・朗達溫色,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十四任堪布堪欽・次旺倫珠,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十五任堪布堪欽・卻來朗傑,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十七任堪布辛・敏久助旺,木辛氏族後裔。有弟子32人。其中以歐曲寺的達瑪巴扎、甲經珠白多傑,梅日寺的平措羅追等3人最為著名,他們在藏文文法的改革及宗教上起過重大的歷史作用;
第十八任堪布辛・雍仲丹旺,木辛氏族後裔。
第十九任堪布朗嘎次珍,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二十任堪布索朗丹傑,四川阿壩州人;
第二十一任堪布次珍堅贊,四川省阿壩州人。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文法歷算《孜色朗達》、《麥雄》,藏醫專著《都昂埃色》及一些咒語解說等典籍;
第二十二任堪布仁欽堅贊,日喀則東嘎鄉人;
第二十三任堪欽・雍丹堅贊,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二十四任堪布堪欽・梅朗堅贊,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二十五任堪欽・梅久堅贊,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二十六任堪布堪欽・嘉瓦倫珠,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二十七任堪布益西次珠,謝通門塔丁鄉人;
第二十八任堪布雍仲・丹增堅贊,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二十九任堪布格桑次珍,四川省阿壩州人;
第三十任堪布堪欽・雍丹平措,謝通門縣塔丁鄉乃囊村人;
第三十一任堪布單增堅贊,謝通門縣塔丁鄉乃囊村人。民改前任堪布。
現任堪布(寺民管會主任)為旺傑,辛倉氏族後裔。1956年生,現年46歲。現任自治區佛協常務理理、日喀則地區佛協副會長。
色結寺殿塔林立,頗為壯觀。主要建築有大殿、康巴扎倉、白巴扎倉、溫丁拉康、沖欽、世襲殿、德丹雍仲康薩、孜拉章等。在“十年浩劫”中慘遭摧毀,1985年後恢復了溫丁拉康。
大殿:由辛頓・益西洛卓始建,坐西朝東,高三層。第一層由經堂、神殿組成。經堂面積16柱、神殿面積4柱,是該寺最早的建築。到第八任堪布辛・尼瑪堅贊時期,對原大殿時行了大規模擴建,布局與建築相似,亦高三層。前廊面積4柱,廊壁繪有四大金剛(四大天王)。經堂面積64柱,面闊9間進深9間,是該寺宗教法動的中心;兩側經架置有《甘珠爾》、《丹珠爾》各一套,系金、銀粉書寫,甚為珍貴,還有《般若經》16部及其了經典;四壁繪製本・丹巴辛饒傳記壁畫。神殿面積8柱,殿內主供本・丹巴辛繞鎏金銅像,高達5米以上,其左右兩側共奉苯教尊勝母、三本尊神、二十一尊洽瑪鎏金銅等身像,還供1000尊高約0.2米的苯教祖師丹巴辛繞像;壁畫為1000尊祖師像。第三層有靈塔殿,面積8柱,內供靈塔20餘座,高0.5-2.8米,多為泥質,亦有鎏金質,主要為該寺歷任堪布靈塔,其中以第八任堪布(辛・尼瑪堅贊)之父卻・拉朗傑靈塔為最;殿內還掛有辛・尼瑪堅贊的傳記唐卡,甚為精美。
康巴扎倉:是該寺的學經單任。面向東,高二層:下層為經堂和神殿,上層為僧舍。經堂面積10柱,是雲南、四川、藏東康區苯僧的學經之地。神殿2長柱,主供本・丹巴辛饒鎏金銅等身像;供有8座高1.6米的鎏金銅靈塔;殿內壁畫為護法神。
白巴扎倉:是衛藏地區苯僧的學經之地。面向北,高二層:下層有經堂和神殿,上層為僧舍。經堂面積12柱。神殿面積2長柱,主供尊勝母、洽瑪、本・丹巴辛饒鎏金銅像,高約2.7米;供有八大藥師佛鎏金銅像0.6米;供奉8座鎏金銅塔,高0.5米;殿內四壁繪千尊祖師像。
溫丁拉康:亦稱“護法神殿”。位於大殿東面,由門廊和拉康組成。門廊2柱。拉康面積4柱。主供達拉六依怙護法神,白檀香木質,高1.7米;還供有2尊西傑瑪泥塑神像,高約1.4米,分別騎黃騾和紅騾;殿內掛有唐卡數幅。
德丹雍仲康薩:位於大殿西側。面向南,高二層。面積4柱,主供第一至八任堪布鎏金銅等身像和第二十二任堪布(仁欽堅贊)鎏金銅靈塔,高達5.2米;四壁彩繪苯教祖師和歷任堪布肖像。
孜拉章:是該寺堪布、高僧的官邸。位於溫丁拉康東側。面向南,高三層,面積6柱。第二層為“沖欽”,供有5座鎏金銅靈塔,高約1.7米;殿內壁畫為16壇城。第三層為“世襲殿”,主供本・丹巴辛饒及二十一尊洽瑪鎏金銅等身像;殿內壁畫內容為80尊大德勝像。
色結哇珍藏的“措東覺護法神刺繡唐卡”和“洽瑪鎏金銅像”甚為珍貴。現分述。
措東覺護法神刺繡唐卡:長72厘米,寬51厘米。系苯教唐卡。主尊3頭6臂足,全裸,體飾藍色;黃髮上指似火焰,頭戴骷髏冠,面生3眼,環眼欲裂,劍眉上豎,八字鬍須;飾耳珠、臂釧、手鐲、腳鐲;懷擁一妃,赤色裸體,面貼主尊仰視;胸前雙手執長戟、弓箭,兩側手持魔棒、鉞、套索、箭,頸系黃蛇2條,腰系虎皮裙及一串人頭;6足呈弓箭步踏2魔,下接覆蓮座;身後圓形頭光和火焰形背光。上下有祥雲和西傑瑪等苯教神祗。
洽瑪鎏金銅像;系苯教神祗。通高30厘米,頭高6厘米,座高2.5厘米,身寬11厘米。頭戴三花冠,冠刻十字交叉金剛杵;束高髻,秀眉慧目,鼻唇玲瓏;裸上身,飾花絮耳環,佩臂釧、手鐲、腳鐲;頸系瓔珞,並飾穗紋“8”字圓環披帛;雙乳隆起,右手置胸端淨瓶,左手下垂持梗蓮(蓮花頂托銅鏡),腰系連珠紋帶;下身系花麗短裙,纖腰左曲,右臀外擺呈“s”形,跣足站於覆蓮座上,婀娜多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