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檯燈光設計概要

舞檯燈光設計概要

《舞檯燈光設計概要》是2007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德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從演出和教學的實際需要開始,簡要介紹了舞檯燈光的歷史發展狀況,從專業辭彙開始認識鏡框舞台劇場;概述了舞台演出燈光空間構成的要點,結合燈光設計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訓練內容,以圖解的方式闡明了舞檯燈光造型藝術的規律和要點以及舞檯布光、製圖、裝台、拆台的製作方法及安全管理要點等演出燈光創作的基本構成;以演出燈光製作實例說明舞檯燈光設計創作的過程,以便加深對舞檯燈光專業的了解,明確燈光設計專業職責以及舞台協作的相互關係。附錄部分編譯介紹了國外若乾劇場的設備系統狀況和與舞檯燈光藝術創作相關的專業信息,為演出燈光設計的創作和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提供參考和提示。

作者簡介

馮德仲,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教授,燈光設計與技術專業研究生導師,致力於促進舞台、影視燈光藝術創作的發展和燈光設計專業基礎教育的完善。曾在國內外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並主編《國際專業照明設備輯要》等專業書籍。

目錄

前言

一 劇場與舞台

劇場建築及舞台照明的發展

舞台常用名稱術語

舞台照明常用燈具

二 舞檯燈光套用原理

舞檯燈光的視覺空間構成

舞檯布光造型基礎

三 舞檯燈光設計基礎

布光設計的基本要點

案頭劇目劇本分析及燈光設計範例

舞檯燈光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範例

四 舞檯燈光設計製圖

燈光設計平面製圖及手繪製圖模板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一 劇場與舞台

劇場建築及舞台照明的發展

劇場是人們將藝術表演以及其他行為表達給觀眾的場所之一,劇場的功能是伴隨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演變的,各個歷史時期的人們根據文化、經濟、政治、科技的需要對劇場建築以及其設備進行不斷地改進,使其表現出歷史的連續性和時代特徵。縱觀世界劇場建設歷史,希臘和羅馬劇場建築對世界現代劇場的建築形式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古希臘劇場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以上演悲劇和喜劇為目的的圓形露天舞台,建築特徵是中心部分由依山坡而建的觀眾席、圓形合唱舞台、後舞台、後台等幾部分構成。隨著古希臘人的生活和社會的變化,戲劇也產生了變化,導致劇場空間隨之發生轉變。悲劇演出全盛時代起著重要作用的合唱團後來逐漸消減,舞台中心部讓位於依照劇本進行表演的演員。據說公元前5世紀也曾有簡略的木製觀眾席劇場,然而在現存的古希臘遺蹟中能見到的大多數為公元前4世紀建造的石質露天開放式劇場。從建築遺蹟的舞台方位判斷,自然光伴隨劇場和演出的發展已經歷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2.古羅馬劇場

公元前4世紀~公元55年,劇場中心部位的圓形合唱台被縮小改變為半圓形,成為供給角色表演和設立為高官貴族觀劇的特別席位的區域。後舞台的機能得到擴大,兩側的裝飾也改變成豪華壯麗的建築結構,觀眾席的周圍以高牆式的建築裝飾與外界分割開來。

3.中世紀演出空間

公元476年羅馬帝國崩潰以後的l0個世紀,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內西歐戲劇演出進入了沒有常設劇場的時代,不論怎樣考證都沒有發現這一時期劇場、舞台、觀眾席等遺蹟的存在,因此,關於這期間演出空間構成的各種說法都不能得到確認。這個被認為是劇場的消亡時期,戲劇並沒有消失,藝術和戲劇演出形式主要是在歐洲中世紀長期的混亂、黑暗中受基督教的影響和在新的社會秩序形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以教會聖歌發展起來的禮拜典禮劇以及到後期民間藝人們再度發展的獨白劇、諷刺喜劇等。演出在教堂內外進行,雖然規模不斷擴大,卻仍然沒有常設的專用舞台和劇場,不管在哪都是以街市的高台、教堂廣場為演出場所,或以流動形式的露天演出,觀眾看戲也受到季節、氣候、時間和自然光等條件的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