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與我》[音樂劇]

《國王與我》[音樂劇]
《國王與我》[音樂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王與我》是與〈音樂之聲〉、〈貓〉等齊名的百老匯歷史上最經典的音樂劇之一。改編自瑪格麗特藍登的小說〈安娜與國王〉。共獲得過8座托尼獎和6座奧斯卡獎,該劇自1951年在百老匯公演以來,曾在全世界上演超過5萬場次,創作班底十分強大,由百老匯黃金搭檔作曲家理察羅傑斯和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聯袂創作。曾創作過美國百老匯歷史上最經典的劇目如《音樂之聲》等。

基本信息

概要

音樂劇《國王與我》音樂劇《國王與我

這是個固執獨裁的國王和他堅定的家庭教師之間永恆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東西方的結合。國王與我改編自英國寡婦安娜•李奧諾文斯(Anna Leonowens) 的真實經歷以及瑪格麗特•蘭登(Margaret Landon)的暢銷小說《安娜與暹羅王》,是個關於文化衝突的精彩故事。家庭教師首先獲得皇室家族得喜愛,並最終贏得了國王本人的尊重。幾個月後,他們在各自的意志被喜愛所取代,開始了一段美麗的戀情。
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暹羅首都曼谷。這個曾獲托尼獎的音樂劇以華麗的舞台布景、服飾以及羅傑斯和漢莫斯坦創作的優美樂曲為不同年齡的觀眾帶來非一般的感受。這部豪華新製作中幾首難忘的樂曲有“你好,年輕的情侶,” “吹出快樂調” , “我們能共舞嗎?” 和 “剛要認識你” 。

簡介 Introduction

百老匯首演:1951年3月29日
場次:1246場
地點:聖•詹姆斯劇院(St. James Theatre)
創作團隊
作曲 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
作詞 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
編劇 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格利特•蘭登(Margaret Landon)小說《安娜和暹羅國王》 (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改編。
導演 約翰•范•德魯藤(John Van Druten)
編舞 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舞美設計 喬•米辛納(Jo Mielziner)
服裝設計 艾琳•沙拉夫(Irene Sharaff)
燈光設計 喬•米辛納(Jo Mielziner)
演員
尤•布連納(Yul Brynner),格特魯德•勞倫斯(Gertrude Lawrence),多利塔•莫羅(Doretta Morrow),拉里•道格拉斯(Larry Douglas)
倫敦西區首演:1953年10月8日
場次:926場
地點:皇家杜利巷劇院(Theatre Royal, Drury Lane)
該版本與百老匯首演為同一創作團隊
演員
赫伯特•羅姆(Herbert Lom),瓦樂瑞•赫布森(Valerie Hobson),穆利爾•史密斯(Muriel Smith)
百老匯第一次重排:1977年5月2日
場次:695場(24場預演)
地點:烏利斯劇院(Uris 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 俞利科(Yuriko)
編舞 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舞美設計 皮特•伍爾芙(Peter Wolf)
服裝設計 斯坦利•西蒙斯(Stanley Simmons)根據艾琳•沙拉夫(Irene Sharaff)原服裝設計改編
燈光設計 托馬斯•斯科爾頓(Thomas Skelton)
音響設計 理察•費茨傑拉德(Richard Fitzgerald)
演員
尤•布連納(Yul Brynner),康斯坦絲•陶爾斯(Constance Towers),君•安吉拉(June Angela),馬丁•韋德諾維克(Martin Vidnovic)
倫敦西區第一次重排:1979年
地點:帕拉迪恩劇院(Palladium Theater)
該版本與百老匯第一次重排為同一創作團隊
演員
尤•布連納(Yul Brynner),維吉尼亞•麥克肯娜(Virginia McKenna),約翰•貝內特(John Bennett)
百老匯第二次重排:1985年1月7日
場次:191場(16場預演)
地點:百老匯劇院(Broadway 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 米奇•李(Mitch Leigh)
原班編舞 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舞蹈重排 呂貝卡•維斯特(Rebecca West)
舞美設計 皮特•伍爾芙(Peter Wolf)
服裝設計 斯坦利•西蒙斯(Stanley Simmons)根據艾琳•沙拉夫(Irene Sharaff)原服裝設計改編
燈光設計 魯斯•羅伯茨(Ruth Roberts)
音響設計 斯科特•馬瑟魯斯(Scott Marcellus)
演員
尤•布連納(Yul Brynner),瑪麗•貝斯•佩爾(Mary Beth Peil),薩爾•普魯文札(Sal Provenza),帕特利西亞•威爾奇(Patricia Welch)
百老匯第二次重排:1996年4月11日
場次:780場(27場)
地點:尼爾•西蒙劇院(Neil Simon 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 克利斯托弗•任蕭(Christopher Renshaw)
編舞 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舞蹈重排 拉•盧波維奇(Lar Lubovitch)
舞美設計 布賴恩•湯普森(Brian Thomson)
服裝設計 羅傑•科克(Roger Kirk)
燈光設計 尼格爾•利文斯(Nigel Levings)
音響設計 托尼•米奧拉(Tony Meola)和劉易斯•米德(Lewis Mead)
演員
唐娜•墨菲(Donna Murphy),劉•戴蒙德•菲利普斯(Lou Diamond Phillips),何塞•拉納(Jose Llana)
倫敦西區第二次重排:2000年5月3日
演出持續13個月
地點:帕拉迪恩劇院(Palladium Theater)
該版本與1996年百老匯重排是同一創作團隊
演員
憶蓮•佩姬(Elaine Paige),傑森•斯科特•李(Jason Scott Lee),保羅•納卡奇(Paul Nakauchi)

背景 Background

19世紀60年代,英國女教師安娜•里恩諾文斯(Anna Leonowens)受聘擔任暹羅國王的所有孩子的私人教師,隨後她將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由瑪格利特•蘭登(Margaret Landon)整理後以傳記小說形式出版。小說取得巨大成功,並在20世紀上半葉改編成話劇和電影。但是故事中諸多細節的真實性遭到學者質疑。

1946年的電影版吸引了百老匯著名女星格特魯德•勞倫斯(Gertrude Lawrence)的注意,她邀請好友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嘗試將故事改編成音樂劇《國王與我》。

羅傑斯和哈默斯坦充分運用東方音樂元素為《國王與我》創作了多首動人的歌曲,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在劇中獨立承擔了一個長舞段的創作,進一步強化了舞蹈在音樂劇中戲劇功能。

勞倫斯將扮演女主角,但是男主角人選一直無法確定。羅傑斯和哈默斯坦試圖邀請阿爾弗雷德•德瑞克(Alfred Drake)等一線明星加盟,與女星勞倫斯珠聯璧合,但是德瑞克過高的要價使得製作人望而生畏。羅傑斯和哈默斯坦二世的合作夥伴和好友瑪麗•馬丁(Mary Martin)想起曾經在中國題材舞台劇《琵琶行》中合作過的演員尤•布連納(Yul Brynner),將他推薦給製作人,布連納赤腳出現在面試現場,彈著琴,製作人當即決定讓他扮演男主角。

《國王與我》首次在音樂劇中大量使用亞洲演員,形成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亞裔演員面試潮。同時《國王與我》因為需要在舞台上再現泰國皇宮的東方式豪華,成為當時投資最高的音樂劇。除了複雜的宮殿建築,泰國服裝也耗費主創人員大量財力和精力,戲中戲芭蕾舞段落的舞衣上鑲嵌了上千顆珍珠,需要3位工作人員花一個月時間縫製完成。

《國王與我》 1951年在百老匯首演,是羅傑斯和哈默斯坦二世合作的第五部作品,也是第四部獲得轟動的作品。演出持續了4年,並奪得多項戲劇大獎。尤•布連納(Yul Brynner)一舉成名,在隨後三十年里成為國王一角的不二人選,但首演時,他尚默默無聞,所以在演出宣傳海報上,他的名字放在劇名之下,只能參與最佳配角演員評選。在離開劇組幾周后,54歲的勞倫斯因病去世。

1953年,《國王與我》在倫敦西區首演,同樣取得巨大成功,演出持續近3年。1956年,《國王與我》改編成電影,公映後票房飄紅,並獲得包括最佳男主角在內的5項奧斯卡大獎。

1977年,《國王與我》第一次百老匯重排在烏利斯劇院(Uris Theatre)開幕,布連納再度扮演國王,這次宣傳海報中,他的名字被放在劇名之上,成為演出中的明星。著名演員安吉拉•蘭斯伯莉(Angela Lansbury)在演出後期接替女主角。1979年,同一創作團隊將演出搬上倫敦舞台,布連納再度扮演國王。1985年,百老匯第三次重排《國王與我》,70歲的布連納最後一次扮演國王。至此,他已經在4525場演出中扮演國王一角,他扮演的國王也成為音樂劇領域難以超越的藝術形象,為此他獲得托尼獎的特別演出貢獻獎。

對於多次扮演國王一角,布連納表示,首次扮演這個角色時,35歲的他對於這個角色太過年輕。《國王與我》 多次重排後,隨著閱歷的增長,他認為自己能夠更遊刃有餘的塑造角色。

1993年,導演克利斯托弗•任蕭(Christopher Renshaw)在澳大利亞上演了全新製作的《國王與我》,並獲得成功,打破了沒有布連納就沒有國王的宿命。1996年,該版本登入百老匯,由實力派演員唐娜•墨菲(Donna Murphy),具有印第安血統的劉•戴蒙德•菲利普斯(Lou Diamond Phillips)扮演國王。演出讓新一批亞裔演員受到主流觀眾認可,並持續演出近兩年,是近年來羅傑斯和哈默斯坦二世作品重排版中最成功的作品。菲斯•普林斯(Faith Prince),瑪麗•奧斯蒙德(Marie Osmend)等知名女演員均在該版本隨後演出中扮演女主角。

2000年,同一版本在倫敦西區開演,由英國著名演員憶蓮•佩姬(Elaine Paige)扮演女主角,美國動作明星傑森•斯科特•李(Jason Scott Lee)扮演國王,隨後,曾經為布連納擔任替補的保羅•納考奇(Paul Nakauchi)接替傑森。

2007年,該劇亞洲巡演在中國深圳開幕,在杭州短期演出,劇組還造訪了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

演出介紹

〈國王與我〉〈國王與我〉

劇情 Synopsis
威爾斯的寡婦安娜•里恩諾文斯(Anna Leonowens)受聘於暹羅王室,攜帶兒子前往曼谷王宮擔任王子們的家庭教師。暹羅國王深感國家落後於時代,希望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復興民族。但是作為一個生長在東方文化中的國王,他對西方文化也存在極大的不適應,因此與安娜發生諸多爭執。他希望能吸取兩種文化的長處。
暹羅藩國緬甸送來禮物——美女泰婷(Tuptim),國王將其納為妃子。但是泰婷心中另有所愛,宮廷生活讓她十分痛苦。她被安娜的學識所吸引,希望成為她那樣的知識女性,並且獲得自由。安娜將自己隨身攜帶的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借給她看,泰婷將其改編成具有暹羅民族風格的芭蕾舞劇,表達了自己對自由的嚮往。芭蕾舞劇作為歡迎新英國大使的特別節目在王宮裡隆重演出,演出結束後,她當即和愛人私奔。在不斷的摩擦中,安娜逐漸了解到國王的抱負,國王也更好的理解安娜所代表的西方文明,兩人逐漸產生微妙的感情。但是兩人的感情被泰婷的私奔打斷,國王震怒於妃子的背叛,將泰婷和她的愛人抓捕並處以死刑。
安娜無法理解這種野蠻行徑,儘管國王曾經堅信自己的所有信條,但實在安娜的影響下,他逐漸動搖。由於整個世界觀被顛覆,他不知所措,健康在陰鬱中每況愈下。安娜難以忍受國家的專制制度,決定離開。王后告訴她國王奄奄一息,她決定前去探望國王。在國王的病榻前,兩人達成了諒解,安娜同意留下,幫助新國王順利登基,而新國王已經吸取了父親的教訓,以全新的方式統治國家。看到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老國王平靜的閉上雙眼。
曲目 Musical Numbers
第一幕:序曲(Overture),我吹一段快樂的樂曲(I Whistle a Happy Tune ),我的君王和主人(My Lord and Master – Tuptim),你好年輕的戀人們(Hello, Young Lovers),暹羅孩子進行曲(The March of the Siamese Children),甜蜜的家鄉(Home Sweet Home),一個困惑(A Puzzlement),皇家曼谷學院(The Royal Bangkok Academy),了解你(Getting to Know You),我們在陰影中接吻(We Kiss in a Shadow),一個困惑重複(A Puzzlement Reprise),我該告訴你我對你是怎么想的馬?(Shall I Tell You What i think of you?),一些好事(Something Wonderful),一些好事重複(Something Wonderful Reprise),第一幕尾聲(Finale, Act I)
第二幕:間奏曲(Entr'acte),西方人的風趣(Western People Funny),我夢想過(I Have Dreamed),你好年輕的戀人們重複(Hello, Young Lovers Reprise),湯姆叔叔的小屋(The Small House of Uncle Thomas),國王之歌(Song of the King),我們跳舞好嗎?(Shall We Dance?),我吹一段快樂的樂曲重複(I Whistle a Happy Tune Reprise)

影響 Impact

1951年百老匯首演版榮獲
1952年托尼獎(Tony Award)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音樂劇男配角,最佳舞美設計,最佳服裝設計獎
1977年百老匯重排版榮獲
1977年戲劇桌獎(Drama Desk Award),傑出音樂劇,傑出音樂劇男主角提名
1978年戲劇桌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提名。
1985年百老匯重排版榮獲
1985年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音樂劇導演,最特別演出貢獻獎(尤•布連納)
1996年百老匯重排版榮獲
1996年托尼獎最佳重排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舞美設計,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最佳燈光設計,最佳音樂劇導演提名。
1996年戲劇桌獎傑出重排音樂劇,傑出音樂劇導演,傑出音樂劇舞美設計,傑出服裝設計獎。傑出音樂劇男主角,傑出音樂劇女主角,傑出燈光設計提名。
1996年戲劇世界獎(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

評論

“經過30年的錘鍊,布連納已經和國王一角融為一體。他強有力的舞台呈現和感染力,使他無愧於‘終極國王‘的稱號。”
——阿爾文•克萊恩(Alvin Klein)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1986年1月5日
“《國王與我》故事依舊動人,鏇律依舊悅耳,菲利普先生和唐娜小姐的表演仍然受到原版演員的影響,但是他們樸實自然的舞台呈現讓觀眾完全沉浸在故事和人物的感染力中。”
——瑪戈•傑弗森(Margo Jefferson)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1996年4月28日
《國王與我》中的《我吹一段快樂的樂曲》,《你好年輕的戀人們》,《了解你》和《我們跳舞好嗎?》成為風靡一時的流行金曲,傳唱至今。由於首演版主角勞倫斯和布連納都是演員型歌手,並不擅長抒情歌曲。所以劇中的情歌《我們在陰影中接吻》由泰婷和她的情人演唱。《了解你》是沿用了《南太平洋》中一首被刪除歌曲的歌詞,重新譜曲而成。
音樂劇《國王與我》的成功,使得該題材成為英美熱門的改編素材。1972年,《國王與我》被改編成系列電視劇,尤•布連納在電視劇中再度扮演國王,1999年20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了非音樂劇版電影《安娜與國王》,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和周潤發擔任主演。
和在西方受到歡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王與我》在泰國遭到封殺,提及任何相關話題都是違法行為。大多數泰國人認為歷史上的國王形象在故事中被嚴重歪曲,為糾正演出造成的錯誤影響,泰國學者出版了多本關於國王的傳記作品。

視頻

國王與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