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母校

舌尖上的母校

隨著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不少同學自然開始點評或懷念起“舌尖上的母校”。於是,網友紛紛炮製“舌尖上的母校”紀錄片文案,《舌尖上的清華》、《舌尖上的北大》、《舌尖上的人大》等拍攝,應運而生。

簡介

 舌尖上的母校 舌尖上的母校——人大版

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影響,“舌尖體”開始走紅,不僅有“舌尖上的安徽”、“舌尖上的平潭”,還甚至出現了“舌尖上的母校”如“舌尖上的清華”、“舌尖上的北大”等等,網友紛紛炮製“舌尖上的母校”紀錄片文案,更有創作“舌尖上的清華”的網友樂此不彼地並按照《舌尖上的中國》的結構,同樣設計出7集,來展現高校美食。

清華大學率先推出了文字版和圖片版,有近40萬條微博參與討論了對母校飲食的獨特回憶和情結。隨後《舌尖上的北大》、《舌尖上的人大》、《舌尖上的廈大》等策劃方案雨後春筍般湧現。

《舌尖上的清華》策劃包括了《兩位數的食堂》:介紹清華食堂的歷史沿革,從“一食堂”到“十五食堂”,從學生食堂到教工食堂,這其中發生的合併、變遷和新生;《舌尖上的北大》,不僅介紹北大曆任校長對一伙食的重視及一伙食與美育的關係,還總結同學們克服用電限制,在宿舍利用電熱杯、電飯煲做菜並把菜譜發到網上的故事,彰顯著北大人的苦中作樂的精神……儘管大學生們平時常常調侃和抱怨學校食堂一伙食,但臨近畢業,記憶中的食堂滋味卻成了他們“才下舌尖,又上心尖”的獨特情結。

版本

清華版

清華的早晨是忙碌的,無心顧及什麼美味,往往見到人少的隊伍便排在後面。一碗速食麵或許是最快捷的,廚師顧慮到了速食麵的營養偏少,便在燒面的時候,加入了青菜,點上一個剝好的雞蛋。不下五分鐘便吃完了,跨上腳踏車,沿著主幹道,奔向教學樓,開始新一天的學習……

人大版

人大,這個北臨海淀黃莊,西靠蘇州街的小小校園,卻擁有著其他高校望塵莫及的美食消費能力。這個僅900餘畝的土地上,擁有著高校里最富戲劇性的美食價格。六塊錢一杯的奶茶,七塊錢一份的泡麵,十五塊錢一碗的羊肉燴麵,十八塊錢一斤的餃子……

從踏入人大的那一刻,女人街,這個位於人大東門對面的小小巷子就成了人大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社團慶功、畢業聚餐、平常閒逛。私家菜、永吉抄手、第一家、三角燒……這些人大人耳熟能詳的店名陪伴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 

北大版 

自披露《富翁海選靚女》的訊息後,網上多家論壇都開設了類似板塊,點擊率迅速上升。贏得很高關注度的同時,也有網友質疑富翁的真實性。網友“離開的列車”發帖炮轟百萬富翁徵婚。還有很多網友認為這么好的條件用不著在網上徵婚……

評價

 “‘舌尖上的母校’是我們對青春的一種文化情結與記憶,與其說是‘舌尖上的母校’,不如說是舌尖上的青春。”網友“橙大果”說,舌尖系列引發的是一場有關味覺的回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