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來學圃書

[5]久故:故舊,老熟人。 [9]灼見:洞察。 [15]恢:擴大。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與來學圃書作品年底:清代作者:方苞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吾友舉用方自代[2],朋友之交,君臣之義,並見於斯,可以風世砥俗[3]。但大臣為國求賢,尤貴得之山林草野、疏遠卑冗中[4],以其登進之道甚難,而真賢往往伏匿於此也。若惟求之於平生久故[5]、聲績夙著之人,則其塗隘矣。萬一聖主命以旁招俊義[6],列於庶位[7],將何以應哉!抑又聞當道守官,固貴于堅,而察言服善[8],尤貴於勇。前世正直君子,自謂無私,固執己見,或偏聽小人先入之言,雖有灼見事理以正議相規者[9],反視為浮言,而聽之藐藐[10],其後情見勢屈[11],誤國事,犯清議[12],而百口無以自明者多矣。必如季路之聞過則喜[13],諳葛亮之諄戒屬吏勤攻己過[14],然後能用天下之耳目以為聰明,盡天下之材力以恢功業[15]。吾友此時正宜用力於此,且與二三同志者交相勖,時相警也。余不贅。

作品注釋

[1]來學圃:來保,字學圃,姓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康熙時為御前侍衛,乾隆時官至文華殿大學士。[2]用方:顧琮字用方,姓伊爾根覺羅氏,滿州鑲黃旗人,乾隆時官至河東總督。[3]風(fèng鳳):教育感化。砥俗:砥礪風俗,使正淳正。[4]卑冗:指卑賤閒散的人。[5]久故:故舊,老熟人。[6]俊義(yì義):賢能的人。[7]庶位:眾官之位。[8]服善:從善,接受正確的意見以改正自己的過失。[9]灼見:洞察。以正議相規:以嚴正的議論加以規勸。[10]藐藐:疏遠輕視的樣子。[11]情見(xiàn現)勢屈: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意為軍情為敵所知,又處於劣勢地位。按這裡不是談軍事,而是泛指國事出了差錯。[12]犯清議:遭到公正輿淪的抨擊。[13]季路之聞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季路即子路,孔子弟子。[14]“諸葛亮”句:諸葛亮,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根《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諸葛亮軍師北伐,敗於街亭,他為了整頓軍隊,總結教訓,以圖再舉,明示部下將士:“自今以後,諸有忠慮於國,但勤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蹻足而待也。”[15]恢:擴大。

作品鑑賞

《與來學圃書》主要談選拔人才問題,文中一則強調選拔人才不能“惟求之於平生久故、聲績夙著之人”,還要注意從散處民間地位卑下的人中選拔,因為“真賢往往伏匿於此”;二則強調“察言服善”,不要“偏聽小人先入之言”,要多聽“灼見事理以正義相規者”的意見,多聽批評的意見。作者所謂“為國求賢”,當然是為封建國家的利益著想的,但他所提出的選賢的兩點原則,仍然是可以借鑑的。[1]

作者簡介

方苞(1668——1749),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號望溪,漢族,安徽桐城人,生於江蘇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方苞官至禮部右侍郎。苞生於江蘇六合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曾任太僕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貢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備道,明末,因避亂寓居江寧(今南京)。祖父方幟,曾任蕪湖訓導,後調任興化縣教諭。父仲舒,國子監生,家境日落,後入贅江蘇六合縣留稼村吳勉家;生3子:長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