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

舂是一個漢字,讀音為chōng,上下結構,部首為臼,總筆畫數為11。意思是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使破碎或去皮殼。

基本信息

簡介

古文形體 古文形體

舂 [chōng](音同“沖”)[ㄔㄨㄥˉ]

1. 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皮殼或搗碎:~米。~藥。

2. 鄭碼:CONB,U:8202,GBK:F4A9

3. 筆順編號:11134321511

4組詞:舂米、舂藥。

意思: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使破碎或去皮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書容切,音摏。《說文》擣粟也。黃帝臣雍父作舂。《詩·大雅》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莊子·逍遙遊》適百里塡宿舂糧。《百里奚·妻扊扅歌》舂黃藜,搤伏雞。
又官名。《周禮·地官》舂人掌共米物。
又樂器。《周禮·春官·笙師注》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髤畫,以兩手築地。《釋名》舂,撞也。牘,築也。以舂築地為節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舂陵縣。《後漢·光武紀》舂陵節侯買。《注》舂陵,鄕名,本屬零陵,在今永州唐興縣北。
又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高舂。至於連石,是謂下舂。
又鳥名。《爾雅·釋鳥》鷺,舂鉏。《疏》齊魯之閒,謂之舂鉏。
又《博雅》獨舂,䳚瞗也。
又舂容。《禮·樂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待其舂容,然後盡其聲。《韓愈·送權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
又與沖通。《史記·魯世家》獲長狄,富父終生舂其喉以戈殺之。《後漢·西羌傳》水舂河漕。
又《正字通》音窻。八蠻之類。一曰旁舂。見墨子。
又《集韻》諸容切《韻會》職容切,音鍾。荊山別名。《張正見·白頭吟》彈珠金市側,抵玉舂山東。

用途

舂米工具 舂米工具

“舂”字,大多數用於“舂米”。而“舂”的單獨解釋是打碎之類的意思。英文解釋為“pound, pestle, beat”。“舂米”就是把打下的穀子,將其去掉殼的過程稱作舂米。殼即為米糠,而去掉殼的穀子便是小米。

來源

出處:先秦指事舂米的女奴。秦漢以來沿襲轉為刑罰之稱。女犯服四歲勞役的刑名。臣僚犯罪,其妻女沒官為奴,多任舂、僖之事。《墨子.天志下》:“婦人以為舂、酋。”《周禮.秋官.司厲》:“其奴,男子入於罪隸,女子入於舂槁。”鄭玄注引鄭司農曰:“謂坐為盜賊而為奴者輸於罪隸、舂人、槁人之官也。由是觀之,今之為奴婢,古之罪人也。”《雲夢秦簡釋文.司空》:“在旦舂衣赤衣,冒赤幢,枸櫝檁杖之。”《漢書.惠帝紀》:“上造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不靈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城旦者,旦起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例舉

舂chōng

心跳興奮的樣子。如:心舂:“姊何心舂乃爾耶?”清·沈復——《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 》

拼音是cho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