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溧水道哭王炎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自溧水道哭王炎》

【作品別名】《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自溧水道哭王炎⑴

【其一】白楊雙行行,白馬悲路傍。晨興見曉月,更似發雲陽⑵。溧水通吳關,逝川去未央。故人萬化盡⑶,閉骨茅山岡⑷。天上墜玉棺⑸,泉中掩龍章⑹。名飛日月上,義與風雲翔。逸氣竟莫展⑺,英圖俄夭傷。楚國一老人,來嗟龔勝亡⑻。有言不可道,雪泣憶蘭芳⑼。

【其二】王公希代寶,棄世一何早,吊死不及哀,殯宮已秋草⑽。悲來欲脫劍,掛向何枝好⑾?哭向茅山雖未摧,一生淚盡丹陽道⑿。

【其三】王家碧瑤樹⒀,一樹忽先摧。海內故人泣,天涯弔鶴來⒁。未成霖雨用,先失濟川材⒂。一罷廣陵散⒃,鳴琴更不開。

作品注釋

⑴《說文》:溧水,出丹陽溧水縣。《元和郡縣誌》:溧水,在宣州溧水縣南六里。《江南通志》:溧水,一名瀨水,在溧陽縣西北,上承丹陽湖,東流為宜興之荊溪,入太湖,舊名永陽江,又名中江。《一統志》:王炎,宣城人,與李白為友,嘗游蜀。及死,白詩挽之。

謝靈運《廬陵王墓下》詩:“曉月發雲陽,落日次朱方。”李善註:“《越絕書》:曲阿為雲陽縣。”

⑶任昉《哭范僕射》詩:“一朝萬化盡,猶我敵人情。”

江淹《恨賦》:“煙斷火絕,閉骨泉里。”《太平寰宇記》:茅山,在句容縣南五十里,本名句曲山,其山形如“句”字三曲。昔茅山君得道於此,後人遂名焉。其山接句容、金壇、延陵三縣界。

⑸玉棺,取漢王喬事,見《後漢書·王喬傳》。

⑹趙景真《與嵇茂齊書》:“表龍章於裸壤。”李善註:“龍,兗龍之服也;章,章甫之冠也。”

陸雲《南征賦》:“雄聲泉涌,逸氣風亮。”

⑻《漢書·王莽傳》:遣謁者持安車印綬,即拜楚國龔勝為太子師友祭酒,勝不應徵,不食而死。龔勝本傳:勝死,有老父來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競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

⑼謝靈運詩:“楚老惜蘭芳。”《呂氏春秋》:“吳起雪泣而應之。”高誘註:“雪,拭也。”

⑽言吊死而不及其新哀之時,殯宮之上已生秋草,蓋言久也。與《左傳》“贈死不及屍,吊生不及哀”句同意異。陸機詩:“哀鳴興殯宮。”

⑾《論衡》:延陵季子過徐,徐君好其劍,季子以當使於上國,未之許與。季子使還,徐君已死,季子解劍,帶其冢樹。御者曰:“徐君已死,尚誰為乎?”季子曰:“前已心許之矣,可以徐君死故負吾心乎?”遂帶劍於冢樹而去。

⑿溧水,在兩漢時乃丹陽郡之地,故曰丹陽道。

⒀《淮南子》:“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世說》: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表物。”

⒁《陶侃別傳》:侃丁母憂在墓下,忽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儀服鮮異。知非常人,遣隨視之,但見雙鶴沖天而去。

⒂《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⒃《晉書》:嵇康將刑東市,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初,康嘗游乎洛西,暮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因索琴彈之,而為《廣陵散》,聲調絕倫,遂以授康,仍誓不傳人,亦不言其姓字。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