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雲峰茶

臨海雲峰茶

臨海雲峰茶在浙江省臨海縣的雲峰山,臨海產茶歷史悠久,相傳漢時葛玄植茶於蓋竹山(今汛橋鎮)。明洪武初,芽茶已列為貢品。嘉慶年間(1552——1566),舊志上就有“上雲峰茶,味異他處”,“出延峰山者佳”之語。湧泉是臨海的老茶區之一,蘭田、大山等地種茶較為普遍。

基本信息

茶葉簡介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浙江省臨海縣的雲峰山。雲峰產於雲峰山屹立在靈江江畔,山上林木森蔚,雲籠霧罩,泉水潺潺,氣候濕潤,土壤肥沃,質地疏鬆,自然條件優越,適宜茶樹生長。

臨海雲峰茶是一種片狀烘青綠茶,因產地不同,各有特色。茶外形平展,茶芽肥壯,葉緣微翹,葉質柔軟,大小勻整。色澤翠綠有光,香氣清高,滋味鮮醇,回味甘美,湯色清澈晶亮,葉底嫩綠。齊雲山產茶又有“內山”和“外山”之別,“內山”是指黃石、里沖等地,“內山”茶優於“外山”。

唐、宋史志,皆雲壽州產茶,蓋以其時盛唐、霍山隸壽州、隸安豐軍也。今土人云:壽州向亦產茶,名雲霧者最佳,可以消融積滯,蠲除沉荷……”(清道光《壽州志》 ) 。盛唐縣為今六安縣。可見六安茶是唐代以來就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生態環境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雲峰產於雲峰山屹立在靈江江畔,山上林木森蔚,雲籠霧罩,泉水潺潺,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7.1℃,年均降雨量1549mm。空氣清新、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土壤PH值4.3-4.6,東南坡向,是茶樹生長和生產綠色、無公害茶葉的最佳環境。周圍均為木本、草本植物,自然條件優越,適宜茶樹生長。區域內無工礦企業,生態環境良好,按綠色食品NY/T391-2000標準,對基地的農業環境現狀進行監測評價,結論為:各項指標均合格,適宜開發A級綠色食品。

氣溫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海拔300米以上,低於14℃,7月份平均氣溫28.2℃,1月份平均氣溫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5.4℃、16.7℃。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於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光照 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據統計,25年平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5.6天,常年相對濕度80%,乾燥度0.8以下,屬濕潤地帶

土壤 土壤類型比較複雜。中山區(內山區)主要是黃棕壤,即普通黃棕壤與山地黃棕壤,母質多為花崗岩、花崗片麻岩、角閃片麻岩,土壤深厚達1.5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崗地區(外山區)屬下蜀系成土母質分化而成的黃棕壤為主,土層雖厚,但耕作層淺薄,質地黏重,底層常有不透水粘盤層,肥力和通透性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兩岸及谷地,多為沖積土類,即沙質壤土(烏沙土),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為高產茶園區。

品質特徵

雲峰外形挺直苗秀,色澤綠翠,內質上具有濃郁粟香,滋味鮮濃甘醇,湯色嫩綠明亮,葉底肥嫩成朵。

製作工序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炒制
1、採摘與炒制

原料采自福鼎大白茶的嫩梢,四月左右開採,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通常炒制500克高級乾茶需要2.8~3.0萬個芽葉。鮮葉進廠後經過6小時左右的攤放,促使芽葉散發部分水分,揮發青草氣,內含成份發生輕微的變化,以有利於炒制。炒制工藝主要為殺青、炒乾、烘乾三道工序。

揉磨理條:目的是初步做形和失水。鍋溫80~100℃,投入殺青葉100~150克,用手將茶葉緊貼鍋壁不斷磨擦,不斷翻轉,磨擦、翻轉、抖散反覆多次,促使葉細胞適當破碎,茶多酚等成份緩慢氧化,達到芽葉捲曲成條,滋味醇和的目的。當手捏茶葉不成團、不粘手、芽葉成條捲曲即可出鍋攤涼,出鍋鍋溫為60~70℃。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2、造形初乾

目的是繼續做形和失水。下鍋溫度90~100℃,投葉量為兩鍋揉磨理條葉,當葉子受熱轉軟時,降低鍋溫至30~40℃,用雙手分別協調交替方法做形。一手握茶葉成饅頭狀,一手掌心將茶葉與鍋面緊貼,不停地翻滾,按順時針方向鏇轉,鏇轉2~3次後抖散一次,隨水份減少,抖散次數減少,手心用力加大,反覆多次,直至鍋邊稍現茸毫,形狀似蟠花捲曲披毫時,鍋溫再升至50~60℃,炒3~5分鐘後出鍋攤涼。歷時90分鐘左右。

雲峰炒乾過程的做形主要是採用抓、抖手勢,雙手輕抓、輕搓,結合抖散,邊做形邊炒乾,當茶葉挺直緊結露毫,乾度達八成左右即起鍋攤涼。炒乾做形攤涼後的雲峰用6孔篩,割末剔雜後再行烘乾。

3、烘乾

烘溫80℃左右,將茶葉撒在用白紗布墊底的烘籠上進行烘乾,當手捻茶葉成粉末,含水量5%以下即可起烘,歷時20分鐘左右。足乾葉經攤涼揀剔,除去劣雜物,勻堆定級裝箱貯藏。

產品功效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1、臨海雲峰茶抗衰老
臨海雲峰茶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臨海雲峰茶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臨海雲峰茶抗菌
研究顯示,臨海雲峰茶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臨海雲峰茶具備整腸的功能

3、臨海雲峰茶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臨海雲峰茶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4、臨海雲峰茶瘦身減脂
臨海雲峰茶含有茶鹼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5、臨海雲峰茶防齲齒、清口臭
臨海雲峰茶含有,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生。茶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臨海雲峰茶防癌
臨海雲峰茶對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於推論階段。對防癌症的發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7、臨海雲峰茶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專家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臨海雲峰茶中的兒茶素類物質能抗UV-B所引發之皮膚癌。

8、臨海雲峰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臨海雲峰茶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臨海雲峰茶減輕病況。

保健作用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臨海雲峰茶的化學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其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質、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生物鹼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胺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歷史淵源

臨海雲峰茶臨海雲峰茶
雲峰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已是中國傳統名茶。在明代許次紓《茶疏》 和張謙德《茶經》 所列的名茶中,臨海雲峰茶被列在其中。雲峰茶榮獲浙江省一、二類名茶稱號,1989年在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評比會上榮獲中國名茶稱號。

臨海產茶歷史悠久,據《臨海縣誌稿》 記載,早在漢朝,就有辟園種茶的習慣:“蓋竹山,有仙翁茶園,舊傳葛元植茗於此”(今汛橋鎮)。至明朝,不僅廣為栽種,且品質大有提高。明孝宗弘治年間(1488-1505年),就列為貢品。歲貢芽茶9斤,據《赤城志》記載:“茶,臨海延峰山最珍。”明孝宗嘉靖(1523-1566年) 《臨海縣誌》有“茶,出延峰山者佳,上雲峰茶味異他處”的記敘。清順治七年(1650年)志載云:“臨海等縣,歲貢芽茶15斤”,“每年穀雨後十日起解,台州府取七十一天送部(祁門)”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解送官府芽茶53.8斤。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歷史名茶——雲峰茶的恢複試制。雲峰茶為我市的歷史名茶,《臨海縣誌》上有“茶……上雲峰茶,味異他處。”在《浙江通志》 上查證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雲峰茶已成為浙江名茶。通過三年的試製,1982年獲省一類名茶;1983年獲省優質名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