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華支睪吸蟲病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是華支睪吸蟲在人體膽管引起的疾病,於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爾各答1例華僑的膽管內發現,1908年在中國證實。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西漢古屍和戰國墓古屍體內發現華支睪吸蟲蟲卵,證明膽道華支睪吸蟲病在中國流行至少2300多年。華支睪吸蟲病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亞洲中國中國有26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有膽道華支睪吸蟲病發生或流行,因不良飲食習慣中國廣東省感染人數最多,約超過500萬,占全國總感染人數的一半。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膽道華支睪吸蟲病CT圖
華支睪吸蟲病的流行較廣泛,以廣東省為例,1973-1991年,全省95個市縣進行流行病學抽查,發現62個市、縣有華支睪吸蟲病主要分布在珠江韓江兩大水系及其毗鄰地區,平均感染率16.2%,珠江三角洲、珠江上游及韓江水系的感染率分別為21.1%4.4%和5.1%。1997年廣東省寄生蟲病研究所等調查廣東省順德市5230人,陽性者1315人感染率25.1%。

華支睪吸蟲病的流行必須具備3個條件:①有適於病原體寄生的終宿主;②糞便污染水源,同時有一定數量的中間宿主-淡水的存在;③當地居民有不良的飲食習慣,進食含囊蚴的淡水魚蝦,如食“魚生”(生魚片)、“生滾粥”(生魚片加熱煮成的粥)、進食燒烤的小魚,追求進食鮮、活、嫩滑的生食等。

1.傳染源 華支睪吸蟲的傳染源包括華支睪吸蟲感染的人、家畜、野生動物,其中受感染的人群是最主要的傳染源家畜的感染以貓感染率最高,犬次之,也是重要的傳染源,因偶爾食入囊蚴也可感染。

2.中間宿主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膽道華支睪吸蟲成蟲

(1)第一中間宿主:華支睪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為淡水螺。

(2)第二中間宿主:華支睪吸蟲對第二中間宿主的選擇性不強,一般的淡水魚、蝦均可作為第二中間宿主。

3.傳播途徑

(1)中間宿主的感染:作為第一中間宿主的淡水螺,在中國分布廣泛糞便污染水源是最重要因素。在廣東流行區,廁所建在魚塘上、人糞施肥都與感染有密切關係。

(2)人群感染:經口攝入囊蚴是人感染的惟一途徑。

病因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華支睪吸蟲蟲卵

華支睪吸蟲蟲卵通過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螄)和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蝦)後發育成囊蚴,活的囊蚴被攝入後,經膽汁激活,囊內幼蟲破囊壁而出,經膽總管進入肝膽管發育為成蟲,亦可通過血管或穿過腸壁到達肝臟,最後寄生在肝膽管內發育為成蟲,成蟲的壽命一般為20-30年,主要寄生在人、犬、貓和豬的肝膽管內,蟲數多時亦可移居較大的膽管甚至膽囊內,偶爾在胰管內亦可發現成蟲。
發病機制:

被成蟲寄生的肝膽管,其病變程度與感染華支睪吸蟲的數量多少和感染時間長短有密切關係。如感染的蟲數僅10餘條至幾十條,則肝臟與膽管多無肉眼病變,如寄生蟲數超過100條甚至數千條時,由於蟲體充滿肝內外膽管、膽囊及胰管,引起膽道梗阻,並發膽管炎肝膿腫胰腺炎等。華支睪吸蟲病變主要發生在肝內小膽管,因蟲體機械性阻塞和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造成膽汁淤積,膽管呈囊狀或圓柱狀擴張,以左葉邊緣部分為著,膽管上皮細胞有脫落和增生膽管壁因結締組織增生而增厚,並有大量腺體增生、淋巴細胞粒細胞浸潤等現象;鄰近的肝細胞有脂肪變性萎縮和壞死現象,最終導致膽汁性肝硬化。死亡的華支睪吸蟲屍體、蟲卵及脫落的膽管上皮可成為結石形成的核心,誘發肝膽管結石,有報導認為此病與膽管細胞癌有密切關係。

臨床表現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華支睪吸蟲生活史

潛伏期為1-2個月。

輕度感染者常無症狀,僅在糞便中發現蟲卵。

感染較重者多為重複感染緩慢起病,但非流行區感染者可以急性起病。急性期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消化道症狀和過敏反應,包括食欲不振上腹隱痛與飽脹、肝區隱痛、肝大(尤以左葉腫大為明顯)等表現,並有發熱、乏力頭暈、失眠、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偶可因大量成蟲堵塞膽總管而出現膽絞痛及阻塞性黃疸。

慢性期無明顯症狀者占34.2%較為常見的有乏力上腹不適、腹痛肝區隱痛頭暈等,其次為頭痛、失眠、食慾減退、腹瀉等。慢性重複感染的嚴重病例可有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表現為消瘦、貧血、水腫、肝脾大、腹水黃疸等。嚴重感染的兒童可出現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障礙,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有些病者在嚴重感染後1個月左右突發寒戰、高熱肝大伴壓痛,有輕度黃疸,少數出現脾大,尚可有肺部浸潤數周后急性症狀消失而進入慢性期,表現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壓痛等。

併發症

1.華支睪吸蟲伴慢性或急性膽囊炎 蟲體本身、膽管上皮的損害,容易引起膽道梗阻及細菌感染。在廣東珠江三角洲流行區內因膽道疾患住院治療者合併華支睪吸蟲感染率達75%。臨床表現為腹痛膽囊腫大、寒戰、發熱,大量蟲體引起梗阻性黃疸。

2.膽道結石 華支睪吸蟲引起的結石多為肝內膽管多發性色素結石這與蟲體多寄生在中小膽管有關。中國一組報告2214例華支睪吸蟲病例中,93例膽結石,占4.20%對照組結石僅0.31%。

3.膽管炎性狹窄 肝吸蟲寄生的膽管發生腺瘤樣或息肉狀增生,反覆發作的膽管炎,膽管壁纖維增厚,導致膽管狹窄梗阻,這種狹窄多見於中等大小的肝內膽管在對吸蟲引起的膽道梗阻行ERCP檢查時發現乳頭插管均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良性乳頭括約肌狹窄57.2%(8/14例),說明吸蟲可以引起膽道遠端狹窄。

4.膽管癌 華支睪吸蟲感染後膽管癌發生率明顯高於無感染者,其特點是:①腫瘤包繞的膽管內或與腫瘤相連的膽管內,常可發現華支睪吸蟲成蟲或蟲卵;②組織學檢查見膽管周圍纖維化,膽管上皮黏液分泌增多,呈腺瘤樣增生。一組45例確診感染者,發現5例膽管癌1例十二指腸乳頭癌。在香港膽管癌的發生也與吸蟲感染有密切關係

5.胰腺炎 成蟲阻塞胰管引起。

診斷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膽道華支睪吸蟲病病理圖

在流行區,由於人們普遍對膽道華支睪吸蟲病有所認識,根據臨床表現等很容易確診但在非流行區易導致誤診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症狀和體徵、結合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1.病毒性肝炎 需與華支睪吸蟲感染早期表現相鑑別。病毒性肝炎早期即可有黃疸肝臟瀰漫性腫大、肝功能損害肝功能檢查、血清免疫學檢查、糞蟲卵檢查可達到明確診斷目的。

2.單純消化不良 二種疾病均有消化不良症狀。根據病史糞蟲卵檢查、免疫學檢查排除華支睪吸蟲感染。

3.阿米巴肝膿腫 發病前有痢疾或腹瀉史,然後有發熱、肝區痛、大便找到阿米巴滋養體,B超或CT顯示肝內有液性占位肝穿刺見典型的朱古力樣膿液。

4.肝片形吸蟲病 肝片狀吸蟲(fasciola hepatica)寄生在草食類家畜和野生動物的肝臟內,主要終宿主為牛、羊、豬,人偶然感染,主要是食用了含該蟲囊蚴的水生植物,如水芹菜或飲用被囊蚴污染的生水。

5.肝吸蟲與異形吸蟲(heterophyes)的混合感染或異形吸蟲單獨感染 該病在中國已有發現,異形吸蟲的生活史與華支睪吸蟲的生活史相似,但此蟲主要寄生於腸道黏膜深處,可隨血流侵入人體其他臟器造成局部栓塞與異位損害。異形吸蟲的蟲卵與華支睪吸蟲的蟲卵形態、大小極為相似應注意鑑別。

檢查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華支睪吸蟲蟲卵

1.蟲卵檢查 糞便中找到蟲卵可以確診華支睪吸蟲病,檢出率約50%左右。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塗片法、水洗沉澱法、改良加藤厚膜塗片法及醛醚法後2種方法檢出率較高。直接從十二指腸引流液中檢查蟲卵,檢出率接近100%因操作麻煩,增加病人的痛苦,不宜常規使用。

2.免疫學檢查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診斷華支睪吸蟲病血清陽性率達89.7%-100%,本法簡便、快速血樣用量少,敏感性和特異性高,判斷結果容易,是廣泛套用的一種方法。還有多種常用的方法,皮內試驗的陽性率在92%-95%,約有5%假陰性可作初步篩選血清免疫學間接血凝試驗(IHA)陽性率90%。

3.血象 可有白細胞總數增多嗜酸粒細胞升高;嚴重感染可出現貧血象。

4.肝功能試驗 輕度感染者變化不大;重度感染者主要表現為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減少,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可倒置,ALP升高;血清ALT正常或輕度升高。

預後

少數成蟲感染或治癒後不再重複感染者,預後較好。成蟲寄生達100條以上,或多次重複感染者,可產生腸道和肝臟的病變,不及時治療則預後差。少數患者可能還會誘發膽管細胞型肝癌
預防:

開展衛生宣傳,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魚、蝦肉是預防膽道華支睪吸蟲病最有效的措施;切過生魚的刀具應洗淨再用以免污染。切斷傳播途徑,不用糞便直接餵養魚苗亦是預防膽道華支睪吸蟲病的有效措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