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肉瘤

腦膜肉瘤

腦膜肉瘤(meningeal sarcoma)是一類起源於腦膜間質組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屬間質性非腦膜上皮腫瘤,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0.7%~3%。腦膜肉瘤以嬰兒和年幼兒童好發,腫瘤質軟而脆,浸潤生長,惡性程度較高,可通過腦膜直接侵犯顱骨、鼻竇、腦實質或發生遠處轉移。腦膜肉瘤並非一種獨立類型的腫瘤,而是一類起源於腦膜間質組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主要包括如下腫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橫紋肌肉瘤、軟骨肉瘤、骨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脂肪肉瘤、血管肉瘤、原發腦膜肉瘤病(指由惡性梭形細胞和間質腫瘤細胞瀰漫性侵犯軟腦膜,缺乏局部腫塊的肉瘤樣疾病)。

基本信息

病因

腦膜肉瘤是一類起源於腦膜間質組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分為原發性腦膜肉瘤和繼發性腦膜肉瘤,前者起源於腦膜間葉細胞的惡性變;後者由良性腦膜瘤惡變而來。

分類

1.原發性腦膜肉瘤

起源於腦膜間葉細胞的惡性變。

2.繼發性腦膜肉瘤

由良性腦膜瘤惡變而來,以血管母細胞瘤惡變較為常見。

臨床表現

1.患者特徵

腦膜肉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10歲以前的兒童更為常見,無明顯性別差異,尤其是有肌肉成分的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和纖維肉瘤則以成人多見。

2.特殊病史

部分患者有外傷史、開顱手術史、腦膜瘤未行根治性手術、放療史、化療史或AIDS史,以及神經纖維瘤病、Fi-Fraumeni綜合徵和軟組織肉瘤等相關病史。

3.病程進展

除少數病程遷延外,一般病程較短,很少超過1年,甚至可呈急性或亞急性腦炎表現。

4.臨床表現

常見頭痛、癲癇、精神症狀、神經功能障礙和腦積水等表現,持續而劇烈的頭痛、頻繁嘔吐和顯著的頸強是本病的臨床特點。

5.查體所見

除病灶部位相關的神經系統定位體徵外,常見視乳頭水腫和頸部抵抗,還可因腫瘤侵犯顱骨和頭皮發現無痛性腫塊,並可有貧血、全身消耗及不明原因發熱等惡性腫瘤的全身表現。

影像學檢查

腦膜肉瘤缺乏特定的影像學特徵。

1.頭部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表現為單個或多發病灶,有不均勻強化,可見囊性變和骨質侵噬、破壞,腫瘤鈣化和顱骨增生少見。

2.頭部MRI(磁共振成像)

除脂肪肉瘤在T和T加權像均為高信號外,多數腦膜肉瘤在T加權像為低信號,T加權像為高信號,增強掃描不均一中等程度強化伴囊性變和嚴重的瘤周水腫。

診斷

10歲以前的兒童或有上述相關病史的患者,病程短、顱高壓症狀明顯,出現類似於急性或亞急性腦炎表現的持續而劇烈的頭痛、頻繁嘔吐和顯著的頸強,特別是查體發現視乳頭水腫和頭皮下腫物,伴有貧血、全身消耗及不明原因發熱等惡性腫瘤的全身表現者,需考慮本病可能。

如CT和MRI發現顱內的軸外病變,有不均勻強化和囊性變,伴嚴重瘤周水腫和顱骨破壞,需考慮本病可能。

最終確診有賴於術後病理診斷,特別是PAS染色、免疫組化甚至需電鏡檢查才能確診並區分各型腦膜肉瘤。

鑑別診斷

1.良性腦膜瘤

病程長,進展緩慢,多為長期頭痛、成人癲癇、精神改變、顱骨局限性包塊、眼底視乳頭水腫等表現。顱骨X線平片多為骨增生性改變。CT和MRI多表現為邊緣光滑、形態規則的類圓形腫塊影,增強掃描多均勻一致強化,無明顯囊變和壞死區;鈣化常見;除非影響靜脈回流,瘤周水腫多為輕度至重度。

2.惡性腦膜瘤

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難以在術前與惡性腦膜瘤相鑑別,往往需通過術後病理診斷,特別是PAS染色、免疫組化甚至需電鏡觀察才能與之鑑別,並用於區分各型腦膜肉瘤。

3.細菌性腦膜炎

因腦膜肉瘤病程短、進展快,可出現類似於急性或亞急性腦炎表現的持續而劇烈的頭痛、頻繁嘔吐和顯著的頸強,臨床上易於與細菌性腦膜炎相混淆。在謹慎評估腰穿風險後進行腦脊液檢查有助於二者鑑別:腦膜肉瘤患者的腦脊液離心檢查可發現腫瘤細胞;細菌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白細胞計數增多、蛋白含量高、糖和氯化物減少等改變,細菌培養可明確致病菌。

4.原發性腦積水

神經影像學腫瘤占位效應等改變,腰穿引流腦脊液後嘔吐、頸強等症狀可消失(而腫瘤因對腦膜和神經根的浸潤,上述症狀難以明顯改善或消失),腦脊液離心檢查也不能找到腫瘤細胞。

5.其他惡性腫瘤

如血管外皮細胞瘤、惡性神經外胚層腫瘤、膠質肉瘤等的腦膜種植,需結合患者的原發腫瘤病史及術後病理確診。

治療

1.顯微鏡下根治性腫瘤切除為首選治療方法,力爭達到SimpsonI級切除,即包括受累硬膜和顱骨一併切除,如情況允許可進一步擴大切除周邊硬膜。

2.目前多主張術後予以放療以延緩復發,化療效果不佳。近年來有主張予以洛莫司汀(CCNU)與替尼泊苷(VM-26)聯合化療者,必要時考慮鞘內套用化療藥物,如甲氨蝶呤(MTX)和阿糖胞苷等,並輔以地塞米松以減輕化學性腦膜炎。

3.已復發腫瘤只要患者全身條件允許,均應儘快行第二次手術。建議將包括腫瘤周邊4cm內的硬膜和受累骨質全部切除,同時術後予以放療。

4.腦積水嚴重者可嘗試側腦室腹腔分流術,雖有腫瘤腹腔內在種植和分流管堵塞等風險,但有時仍為緩解顱高壓、延長患者生命的一種可取方法。

預後

目前尚無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手術很難徹底切除,術後較易復發,且可發生顱外轉移。總體預後不佳,患者生存期短,平均生存期不超過2年,5年生存率較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