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性胃炎

腐蝕性胃炎又稱:“急性腐蝕性胃炎”。由於自服或誤服強酸如鹽酸、硫酸、硝酸、石炭酸、甲酚皂溶液( 來蘇),強鹼如苛性鹼、氨等,可造成胃黏膜及黏膜以下的組織的損害,特別是在幽門前區的損害而引起的疾病。

概述

腐蝕性胃炎又稱:“急性腐蝕性胃炎”。

是由於吞服強、強或其他腐蝕劑所引起。硝酸鹽酸酸、苛性鉀或鈉、來蘇(含酚)、氯化汞等均可引起腐蝕性胃炎。吞服腐蝕劑後,最早出現的症狀為口腔咽喉、胸骨後及中上腹部劇烈疼痛,常伴有吞咽疼痛、咽下困難、頻繁的噁心與嘔吐。嚴重者可嘔血,嘔出血樣黏膜腐片。患者可發生虛脫或休克。嚴重病例可出現食管或胃穿孔的症狀。唇、口腔及咽喉黏膜與腐蝕劑接觸後,可產生顏色不同的灼痂。例如:與硫酸接觸後呈黑色痂,鹽酸呈灰棕色痂,硝酸呈深黃色痂,醋酸或草酸呈白色痂,強鹼則黏膜透明水腫。因此,應特別注意觀察口腔黏膜的色澤變化,以助於各種腐蝕劑中毒的鑑別。在急性後期,可逐漸形成食管、責門或幽門瘢痕性狹窄,並可形成萎縮性胃炎。

疾病描述

自服或誤服強酸如鹽酸、硫酸、硝酸、石炭酸、甲酚皂溶液( 來蘇),強鹼如苛性鹼、氨等,可造成胃黏膜及黏膜以下的組織的損害,特別是在幽門前區,稱急性腐蝕性胃炎。

症狀體徵

吞服後患者即感口腔、咽喉及胸骨後有燒灼感、上腹劇痛,並常有噁心嘔吐。強酸可在口、唇及咽部黏膜產生不同顏色的灼痂:硫酸致黑色痂,鹽酸致灰棕色痂,硝酸致黃色痂,強鹼則致黏膜的透明腫脹。

病理生理

自服或誤服強酸如鹽酸、硫酸、硝酸、石炭酸、甲酚皂溶液,強鹼如苛性鹼、氨等,可造成胃黏膜及黏膜以下的組織的損害,特別是在幽門前區,稱急性腐蝕性胃炎。這類患者都有腐蝕性食管炎。強鹼所致損傷,食管比胃嚴重,而強酸則相反,偽壁損傷程度與吞服腐蝕劑劑量、濃度,以及胃內所含食物量有關。強鹼引起組織的液化性壞死;強酸凝固蛋白質,故引起凝固性壞死,有灼痂。胃部病變輕者僅有充血、水腫和糜爛,常有黏膜內出血;重者可有急性潰瘍,胃壁壞死甚至船引起腹膜炎。如著倖存,則常遺留食管或幽門前區瘢痕性狹窄。

診斷檢查

在本病,內鏡檢查屬絕對禁忌。

治療方案

本病一種嚴重的內科急診,應立即給雞蛋清液或牛乳稀釋。如發現得早、吞食量少也可在稀釋的基礎上試插小口徑胃管抽處腐蝕劑,但要謹慎。對強鹼禁用酸中和,因酸鹼反應產生之熱量可加劇損害,對強酸在牛乳稀釋後可口服抗酸藥。應即給靜脈輸液、鎮靜藥和鎮痛藥以及廣譜抗生素,並維持呼吸道通暢,嚴密監視病情變化。劇痛時慎用嗎啡類製劑,以防掩蓋穿孔的表現。如發現穿孔,應即急診手術。急性期過後遺留的瘢痕性狹窄往往須手術治療。對腐蝕性胃炎的預防在於重視腐蝕劑之嚴格保管制度,以免誤用或被隨意取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