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肥料

腐植酸肥料

腐植酸用途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機物質,廣泛套用於農林牧、石油、化工、建材、醫藥衛生、環保等各個領域。橫跨幾十個行業。特別是眼下提倡生態農業建設、無公害農業生產、綠色食品、無污染環保產品等,更使"腐植酸"備受推崇,事實證明,人類的生活和生存離不開腐植酸,它的確是一個發展中的有希望的朝陽產業,屬於一個新型的特殊行業。

基本信息

用途

腐植酸肥料腐植酸肥料

腐植酸及其製品有多種用途。在農業方面,與等元素結合製成的腐植酸類肥料(例如:用氨金微腐植酸沖施肥中和腐植酸可製成腐植酸銨肥料),具有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長、改善農產品質量等功能;硝基腐植酸可用作水稻育秧調酸劑;腐植酸鎂、腐植酸鋅、腐植酸尿素鐵分別在補充土壤缺鎂、玉米缺、果樹缺鐵上有良好的效果;腐植酸和除草醚、莠去津等農藥混用,可以提高藥效、抑制殘毒;腐植酸鈉對治療蘋果樹腐爛病有效。在畜牧業方面,腐植酸鈉用於鹿茸止血,硝基腐植酸尿素絡合物作牛飼料添加劑也有良好的效果。在工業方面,腐植酸鈉用於陶瓷泥料調整;低壓鍋爐、機車鍋爐防垢;腐植酸離子交換劑用於處理含重金屬廢水;磺化腐植酸鈉用於水泥減水劑;腐植酸製品還用作石油鑽井泥漿處理劑;提純腐植酸用作鉛蓄電池陰極膨脹劑。中國有上述多種產品,套用比較廣泛。

歷史

人類對腐植酸的研究,自從1786年從土壤中首次得到已有214年歷史了。如果以我國“藥聖”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著作中編入的“烏金散”為個例的話,那腐植酸的套用已有四百多年了,這充分說明了腐酸殖古老的歷史。

我國腐酸殖有組織的研究始於五十年代末,主要是從泥炭利用開始的。六十年代,全國掀起了利用腐殖酸肥料和改良土壤的熱潮,聲勢很大。真正受到國家重視和推動則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後。當時,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同志還親自抓,國務院先後於1974年和1979年兩次以國發110號和200號檔案,全面推動了我國腐殖酸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八十年代,隨著全國腐植酸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經貿委於1987年批准成立了“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負責統一組織和協調全國的腐植酸工作。一些腐植酸資源貯量大的省、市,還納入了政府工作序列,為此專門成立了腐殖酸辦公室。

分類

按照來源,腐酸殖可分為天然腐植酸和人造腐植酸兩大類。在天然腐殖酸中,又按存在領域分為土壤腐腐植酸鈉(白色)植酸、煤炭煤腐殖酸、水體腐酸殖和黴菌腐植酸等。

按照生成方式,腐植酸可分為原生腐植酸和再生腐植酸(包括天然風化煤和人工氧化煤中的腐植酸)。

按照在溶劑中的溶解性和顏色分類,腐植酸可分為黃腐酸、棕腐酸黑腐酸。在早先的文獻中,還有灰腐酸、褐腐酸和綠色腐酸殖的稱呼,其實都是不同溶劑分離出來的。

按照天然結合狀態,又分為游離腐植酸和()結合腐植酸。

按照腐植酸的腐植化程度(吸光係數等指標),分為A型、B型(真正的腐植酸)和RP型和P型(不成熟的腐植酸)等。

儘管腐殖酸的分類多種多樣,但對我們的研究和套用工作影響不大。

影響

腐植酸肥料腐植酸肥料

腐殖質是動植物經過長期的物理化學生物作用而形成的複雜有機物,水體底泥土壤等都含有腐殖質,腐腐植酸原粉殖質是大分子聚合物,化學結構複雜,都帶有羧基、酚基、酮基等活性基團,其分子量從102~106。來源不同,腐殖質的組成也不同,腐殖質按其在酸、鹼中的溶解性差異可分為:腐殖酸又稱胡敏酸(HA)、富里酸(FA)、腐黑物。天然飲用水中的有機物質,主要為HA,其濃度範圍從地下水的20μg/L到地表水的30mg/L,含量愈高,水質衛生狀況愈差。一般水源中腐殖酸的含量在10mg/L左右,占水中總有機物的50%~90%,天然飲用水源中腐殖酸的存在給人類及動植物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

(1)HA微量金屬元素絡合劑。腐殖酸的存在,一方面會使水中金屬離子和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礦化度降低,從而破壞了人體對某些元素如CaMg、Mn、V、Mo、SO2-4等的吸附和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影響金屬離子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2)水體中的腐殖酸類物質是鹵化副產品的重要前驅物。腐殖質極易在水廠加氯過程中形成消毒副產品DBPs和三鹵甲烷致癌物質THMs。據報導,幾乎所有水生天然有機物都可能在消毒過程中被氯化,其中占溶解態水生有機物一半左右的腐殖酸是產生THMs最重要的先驅物質。研究表明,溶解態腐殖酸類是天然水體中生成MX(一種具有強致突變性的消毒副產品)的主要前驅物,其中的一些、芳香酸類化合物可能在MX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3)腐殖酸是導致大骨節病的主要環境因素之一。大骨節病病區居民飲用水往往是陰暗潮濕的窖水,得不到充足的陽光照射,水中腐殖酸發生光解少,因而含量高。

(4)水體酸化引起腐殖質(HS)特性改變,從而對環境造成影響。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酸雨的形成,湖泊等自然水體中PH下降。水體中的HS有機含氮量升高,其疏水性物質與親水性物質比例降低,的含量和羧基的酸性降低,氧的含量和酚、醛的酸性增強,進而導致魚類的毒性和浮游植物的初級生產量增加並使一些主要浮遊動物物種消失,巨型植物減少,處理流域的附生植物增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