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蕨怎樣栽培

腎蕨為腎蕨科腎蕨屬的陸生或附生植物,株高約50厘米,葉濃綠直立叢生,葉片深裂,形似螞蟻,故有螟始草之稱。其形態自然瀟灑,很受養花者喜愛,故在國內外栽培者甚多。其地下塊莖還可入藥,在中藥中稱為馬陽卵,可治感冒咳嗽、腸炎痢疾、燙傷、刀傷等。

此草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南部諸省都有野生,常見於溪邊林中或岩石縫內或附生在在樹木上。性喜溫暖較蔭蔽的濕潤環境,怕烈日,畏寒冷,適宜於生長在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腎蕨的繁殖能力很強,主要採用分株法。常在春季出房後結合翻盆時進行,做法是分開地下鐵絲狀甸甸枝,每株數叢,淺栽於盆面,栽好後放萌濕處,以後保持盆土濕潤。夏秋季節也可分株。腎藏地下的圓球形塊莖也能發育成小植株。只要將其分栽到盆中,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即可。如果需要作較大批量的繁殖,適合於採用此法。

腎蕨生活力強,容易栽培。盆栽的培養土用腐葉土3份,砂1份,加少許骨粉混合即可,平時以給予明亮的散射光為宜。在室內,以放置在北側宙戶邊比較適合。腎蕨雖耐旱,但生長季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河i並應經常噴水增濕,特別是高溫乾燥季節,這樣更有利其生長。5個少月生長期內,每月應施肥2-3次,以餅肥水或其它液肥為主。培養腎蕨如果光照過強,通風不良,土壤過濕或多年不翻盆都會導致葉黃枯萎,很值得注意。

約在11月氣溫降低時應將腎蕨移入室內,減少澆水,停止施肥,室溫保持在5℃左右,短時間溫度低些也不致受到傷害。若發現其受凍,可以剪去全部葉片,節制澆水,逐步升溫,經過一段時間仍可恢復生機,長出新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