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芽

腋芽

植物的葉與柄連線處冒出的芽,就叫做“腋芽”。常見於種子植物的普通葉中。

腋芽axillarybud側芽之一種,特指從葉腋所生出的定芽。腋芽常見於種子植物的普通葉中,不長腋生側芽的葉是少見的,但是鱗葉、花葉或多數蕨類的葉一般不分化出腋芽。

莖尖生長點出現新的葉原基後,不久其幼葉原基的腋芽原基即行分化,而且普通都是稍發育後才休眠。通常每一葉腋間形成一個腋芽,但有的種類也可產生二個以上的腋芽。主軸上腋芽的排列,原則上與該植物的葉序一致,但在樹木中因為莖的次生生長不呈現同心圓,所以這種排列多數少顯偏斜。

腋芽是在枝的側面葉腋內的芽,也稱側芽。 通常多年生落葉植物在葉落後,枝上的腋芽非常顯著,接近枝基部的腋芽往往較小,在一個葉腋內,通常只有一個腋芽,如楊、柳、蘋果等。但有些植物如金銀花、桃、桑、棉等的部分或全部葉腋內,腋芽不止一個,其中後生的腋芽稱為副芽。有的腋芽生長位置較低,被覆蓋在葉柄基部內,直到葉落後,芽才顯露出來,稱為葉柄下芽,如懸鈴木(法國梧桐)、刺槐等的腋芽,有葉柄下芽的葉柄,基部往往膨大。農業上,為提高產量,既要避免植株長的太高,又要避免腋芽生長。常常在摘去頂芽後在打頂處塗抹一定濃度的生長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