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園[蘇州]

朴園[蘇州]

朴園位於平門內人民路高橋8號,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園址原為荒地,1932年為上海蛋商汪氏購得,建造宅園,占地1萬平方米,造價10萬銀元。日偽時期,園被日軍軍官占住。抗戰勝利後,又為國民黨軍隊駐紮。1953年,國家公路總局第三工程隊購得此園,開辦療養院,增建三層樓房一幢。1974年歸市衛生局,設防疫站。1985年曾整修假山。朴園四周圍以花崗石牆,採用傳統造園布局,以山水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巒起伏,池架曲橋,聚分兼得。有四面廳、花廳、亭、廊等建築。花木茂盛,有白皮松、羅漢松、廣玉蘭、櫻花、杜鵑等。最為珍貴的是兩株地栽五針松,高約2米,生長健旺。

基本信息

園林簡介

蘇州朴園蘇州朴園
上世紀30年代由上海商人營造的這處園子,是蘇州市文物保護名單上唯一的一座民國建築,也是這座古老城市最年輕的園林。70多年間,朴園幾易其主,歷經風雨:日偽時期,被日軍占過;抗戰勝利後,為國民黨駐紮過;50年代,國家公路總局在這辦起了療養院;70年代又劃歸給市衛生局防疫站……歷史時空流轉,過客穿梭,朴園無語。

園林特色

蘇州朴園蘇州朴園
今天,園內亭台依舊在,花木愈蔥榮。只是由於年久失修,特別是文革期間加增了幾幢“有時代特色”的建築,園子的整體風貌被破壞的很嚴重。走進園中,人們少有讚美之情卻多生遺憾之意。就像設計師宋微建最初走進朴園那一刻的感受一樣。
對於古建築改造研究多年,體悟頗深的宋微建始終抱有這樣的信念:古建築保護和改造要依據、保留、呈現歷史的線索;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凸現出建築的可識別性而不是模糊年代的界限;讓後來人分明看出建築的“年輪”而不是以假亂真。他熱愛建築的古典主義,但是拒絕在文物邊上做建築的假古董。所以,當文化局的領導提出,按照民國風格作延伸,把園內文革增建部分改造成民國的感覺時,宋微建拒絕了。
成功的設計、改造自然離不開設計者的天分、功底和靈感,但很大程度上更有賴於決策方的思維方式和態度。欣慰的是,設計師面對的是一個有著豐厚文化素養的城市,它的行政力量給與了設計者儘可能的尊重和支持。因為有了良好的溝通和信任,朴園改造得以按照設計預期的想法執行:一方面,修舊如舊,恢復修繕園中初始建築的原貌;另一方面,著重改造文革時期的增修部分,用傳統材料和工藝,將這一錯亂時代誕生的錯亂一段進行“整容”,使之既與朴園原有風貌相適宜,又注入當下的設計理念和時代氣息。
這一次,朴園將迎接一個新的身份: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
改動最大的是健教樓、辦公樓及招待所。格調上,設計師雜糅了現代、民國及宋代三種建築語言:外立面採用上木材、下青磚的方式鋪陳,每幢又分別輔以不同材質,形式整體統一又各有特色。這一方式與蘇州城中距朴園不遠的東中市一帶古建築遙相呼應。表面處理一氣呵成。
健教樓,以防腐木柵窗及灰玻璃表現古典中的現代感;
辦公樓,以金山石為基座,加強堅實的底部結構;
招待所,使用大窗玻璃採光,虛化了原本笨重的建築,使之更能融入園林環境。
至於為什麼揉進一些宋代建築的語言,宋微建說“蘇州多年來一直嘗試改造老蘇州,但差不多都是按一種模式在做,即明清風格。可以說許多建築都被這同一種概念同化,明清形式的蘇州太多了。
而蘇州是一座2500年的古城,不僅僅有明清的記憶,可以挖掘的時代元素還有很多。現在既然我們來做的是蘇州概念的新建築,在不仿古、不模糊歷史界限的前提下,應該探索嘗試將現代元素和其他時代的元素相結合,比如宋代……”。他的設計目標是,把原先“尷尬”的那些建築改造成既有現代感,又融入蘇州歷史情境的一種形態。
改造部分主要集中在外立面,建築內部的樑柱關係不動。室內方面,在園內最大的建築,即桃花塢博物館的展示廳內模擬桃花塢造搭出了一段街景。桃花塢是蘇州陸路和水路並行的一條古街,沿河道兩旁曾布滿木刻年畫的前店後廠,明清時代盛極一時,為中國南北兩大年畫中心之一。水鄉街景的搭建讓人依稀回到了那個久遠的年代。
不可不提的是對園內月亮鬥神來一筆的改造。原本淡而無味、平凡無奇的一堵牆、一個通道到了設計師手裡,化實為虛分外生動了起來。透過那空砌的青磚石,兩個阻隔著的空間便詩意的對話起來。是門不是門,是漏窗又不是窗。再一品,既是門又是窗……
改造後的朴園獲得了2006年第二屆藝術設計觀摩展最具創意設計獎。當問及,看慣了真明清仿明清的蘇州市民是否會對改造後的建築有生疏感時,宋微建微笑道“古建築改建同城市中每一位市民息息相關。怎樣改?過去我們存在許多誤區。設計師有責任普及、傳遞國際上已經較成熟的改建理念和思路,更應該身體力行嘗試創造出適宜的作品。”實際上,當許多建築同行、參觀者置身朴園看那些”新”建築時都會生出這樣的感慨:似曾相識,又與眾不同。這大概也就是設計的魅力吧。
幾十年滄桑變遷,朴園舊貌換新顏終於迎來了它新的美好季節。塵埃落定,宛若新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