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帽禮

脫帽禮除適用於見面時之外,還適合於其他場合。比如路遇熟人,進入他人居所或辦公室,步入娛樂場所,升掛國旗、演奏國歌時等等,都可以施脫帽禮。

介紹

這個禮節來源於冷兵器時代,當時,作戰都要戴頭盔,頭盔多用鐵制,十分笨重.戰士到了安全地帶,首先是把頭盔摘下,以減輕沉重的負擔.這樣脫帽就意味著沒有敵意,如到友人家,為表示友好,也以脫盔示意.這種習慣流傳下來,就是今天的脫帽禮.

概述

時至今日,行脫帽禮已經在美國很罕見了,部分的原因是社交禮儀已不那么嚴格,另有部分原因即人們也不怎么戴帽子了。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男人對女人脫帽行禮還是司空見慣的,不論在室內還是搭電梯,男人們都要脫帽。(在1949年,已知最早的電梯禮儀準則里這么說:不計其數的女人抱怨男人們在人群中行禮時總打到她們的頭,因此男人們不要脫帽了。)但是在18世紀,人們認為室內戴帽是不禮貌的。男人給女士們打招呼時應該脫帽,接著應該再戴回去。這么做的原因太簡單了。首先,在大多數的歷史中,帽子是所在階層的標記,也是社會地位的可見標誌。戴帽的傳統可溯源至古羅馬時期。那時,頭上的蓋飾是社會或政治優越感的標誌。其次,要是把帽子抓在手上,拔劍就不方便了。
正如頭上改上什麼標誌著某種優越感,則不加蓋飾就標誌著某種服從了。從中世紀早期以來,脫帽——不論這帽子是布做的還是金屬的——都表示服從。這種風俗的原始意義在以下的一些表達中就有所反映,如with hat in hand,意為“對……膜拜,言聽計從,盡極承歡”;I take my hat off to him. 意為“我對他表達仰慕之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