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升

胡家升

胡家升是遼寧昌圖人。光學和光電工程專家, 教授,光學、光學工程和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生導師。1966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畢業後一直在長春光機所工作。95年調到大連理工大學工作,曾任大連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主要學歷及工作經歷:

1966.9 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套用光學專業
1979.2-1979.7 浙江大學英語出國培訓
1980.8-1982.11 在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校園,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作訪問學者
1986.9 晉升為副研究員
1988.12晉升為研究員
1992.10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被授予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3.10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光學專業博士導師。
1993.3-1993.10 在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校園,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作訪問教授
1995.3 因工作需要調到大連理工大學,任大連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光學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博士導師
1996.10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7.4 被授予大連市優秀專家
2001.8  再次被授予大連市優秀專家

主要學術及社會兼職: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員
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
中國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全息術與光信息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光電子.雷射>、<大連理工大學學報>、<遙感技術與套用>等雜誌編委

研究領域(研究課題):

1.KBA X射線顯微鏡,863計畫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項目,在研
2.小型高精度掃瞄器,部委項目,在研
3.X射線環形編碼孔徑顯微鏡,863計畫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項目,在研
4.多層鏡分光軟X射線能譜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項目,在研
5.X光成像的編碼孔徑理論及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9.1-2002.12

指導碩、博士生研究方向:

1.光電設備總體設計
2.光學與電子成像技術
3.光學與數字圖像處理
4.三維成像及顯示技術
5.X射線成像及處理技術
6.圖象編碼及解碼技術

出版著作和論文:

著作:光學工程導論,72萬字,獨著,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發表論文100餘篇,被SCI和EI檢索20多篇。主要有
【1】 X光編碼孔徑成像和處理技術,光學學報,1989,Vol.9, No.7
【2】 ISAR 中運動補償問題研究,光學學報,1990,Vol.10, No.11
【3】 Optical processing methods of ISAR data, Proc. SPIE, 1991,  Vol.1630
【4】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SAR data,
Proc.of Sino-Japan Symposium on Engineering Optics,1992,Beijing 
【5】 光學掃描成像多光譜顯微鏡,光學學報,1992,Vol.12, No.5(EI檢索)
【6】 合成孔徑雷達數據的光學和光電實時處理技術,
“慶祝王大珩教授從事科研活動五十五周年論文集”,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長春(1-1)
【7】 X光掠入射平面反射鏡反射率標定與套用,光學學報,1993,Vol. 13, No. 10(EI檢索)
【8】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real-time nolinear joint transform correlator,
Optical Engineering, 1994,Vol.33, No.10 (SCI和EI分別檢索)(3/3)
【9】 X光掠入射平面反射鏡系統的製備,
中國雷射,1995,Vol. A22, No.4, (SA和EI分別檢索)
【10】 基於聯合子波變換結構的目標識別研究,中國雷射,1995,Vol. A22, No.11(EI檢索)
【11】 基於聯合子波變換結構的目標輪廓抽取技術,光學學報,1995,Vol.15,No.11(EI檢索)
【12】 Object recognition with a wavelet transform based joint transform 
correlator, Optical Engineering, 1996,Vol.35, No.3(SCI和EI分別檢索)
【13】 遙感中的立體成像技術, 光學學報,Vol.17,No.2,222-226(1997)(EI檢索)
【14】 Acquiring sine grating pattern of dynamic varying frequency for 
measuring MTF of CCD,Proc.of SPIE,Vol.3553,217-221(1998)
【15】 測量CCD的調製傳遞函式的實驗系統,中國雷射,Vol.A26,No.4,327-331(1999)(EI檢索)
【16】 CCD調製傳遞函式測量的處理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學報,Vol.39,No.5,700-705 (1999)
【17】 CCD調製傳遞函式測量方法的改進,雷射雜誌,Vol. 20, No. 3, 55-57 (1999)
【18】 CCD混頻現象的實驗研究,光電子雷射,Vol. 10, No. 5, (1999) (4/4)(EI檢索)
【19】 X光成像中環形編碼孔徑顯微鏡實驗研究,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增刊pp104-108
【20】 Measurement of MTF of CCD using frequency-variable sine grating patterns,
Optical Engineering, Vol. 38, No. 7, 1200 - 1204 (1999)(SCI和EI分別檢索)
【21】 Coded-aperture imaging methods in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Proc. of SPIE, 2000, Vol.4146
【22】 A method of stereo matching using modified genetic algorithm,
Proc of SPIE, 2000, Vol.4115. pp646-653,San diegi,CA,USA(EI和ISTP檢索)
【23】 Stereo matching algorithm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Proc. Of SPIE, 2000, Vol.4221.pp225-229 ,Beijing,China(EI和ISTP檢索)
【24】 A succinct design method of soft X-ray multi- layer mirror,
Proc of SPIE. Vol.4223(2000)(2/2),
【25】 基於樣條子波的多尺度圖像邊緣檢測,光電子.雷射Vol.12, No.5,525-528(2001) (EI檢索)
【26】 光電成像中的一種編碼解碼方法,光電子雷射,Vol.12,No.10,pp1064-1067(2001) (EI檢索)
【27】 軟X射線多層膜反射鏡界面粗糙度的一種估算方法,
中國雷射,Vol.A29,N0.3,pp236-238,2002 (EI檢索)
【28】 波長為1.03nm的掠入射多層膜反射鏡的設計,
光電子.雷射,Vol.13,No.4,pp352-355,2002,(EI檢索)
【29】 Consideration of roughness in the design in soft X-ray multilayer mirror,
Proc. of SPIE,Vol.4782-33(2002)
【30】 Calculation of point spread function in coded aperture imaging technology,
Proc. of SPIE,Vol.4786-28(2002)
【31】“Recovery of 3D human posture,from single view”, of SPIE Photonics Asia 2002
【32】“2D Recovery of human posture”,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metics, PP1638-1641
【33】 基於2D模型的人體運動跟蹤,中國圖象圖形學報,Vol.7,No.7,pp625-632,2002
【34】 用調製傳遞函式評價編碼孔徑成像中的維納濾波器,光電子雷射,Vol.14,No.6(2003)

科研成果及所受獎勵:

  先後承擔了30多項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重點項目研究,均通過鑑定與驗收,有10餘項獲獎。其中“現代國防試驗中的動態光學觀測及測量技術”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要參加者);“機載遙感實用化系統”獲國家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科學院1993年科技進步特等獎(專題負責人);“合成孔徑雷達光學處理器”獲中國科學院1988年科技進步一等獎(負責人);“雷射掃描顯微鏡”獲中國科學院1992年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人);“光學掃描多光譜成像顯微術”獲1991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人)等。
在讀碩士、博士人數:
碩士12人,博士6人
已畢業碩士博士人數:
碩士11人,博士9人

胡家升教授 簡介

遼寧昌圖人。光學和光電工程專家, 教授,光學、光學工程和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生導師。1966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畢業後一直在長春光機所工作。95年調到大連理工大學工作,曾任大連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分別被授予國家級和中國科學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兩次被授予大連市優秀專家。1980.8-1982.11,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校園,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工作和學習。1993年作為訪問教授再次赴該校合作研究。在光電工程和圖像處理中的若干領域,如測量空間載體彈導的靶場光學,合成孔徑雷達的光學和光電處理,多光譜成像和雷射掃描成像,對地觀測中的立體成像,X射線成像,圖象編碼與解碼等方面,在國內進行了開創性研究,研製成我國第一台合成孔徑雷達光學處理器,雷射掃描顯微鏡,光學掃描多光譜顯微鏡,X光編碼孔徑相機,機載CCD掃描立體成像儀等。先後負責30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的研究,均已通過鑑定或驗收。有十餘項獲得部級以上獎勵。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1985),二等獎一項(1995);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1993),一等獎一項(1988),二等獎二項(1991和1992)等。出版學術專著一部,書名為“光學工程導論”(72萬字,獨著),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有20多篇被SCI和EI檢索。培養研究生33名,其中博士生15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