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糞

胎糞

胎糞是一種粘稠的、呈黑綠色的物質,在醫學術語中指新生兒的第一次大便。它的組成包括了羊水、粘液、胎毛、膽汁以及從皮膚和消化道脫落下來的細胞。新生兒糞便的典型改變是從胎糞過渡到黃、綠色的大便大約需4到5天。

簡介

胎糞(又稱胎便)是初生嬰兒第一次排出體外的糞便。胎糞是一種粘稠的、呈黑綠色的物質,在醫學術語中指新生兒的第一次大便。與他們往後排出的糞便不同的是:胎糞是胎兒在母體時所消化的物質構成,包括有腸黏膜的上皮組織、胎毛、黏液、羊水、膽汁、水份以及從皮膚和消化道脫落下來的細胞。由於胎兒在母體內的環境基本上無菌,所以胎糞差不多可以說是無菌的。與其後嬰兒排出的糞便不同的是:胎糞的黏度很高,就好像瀝青一般,而且無嗅。新生兒糞便的典型改變是從胎糞過渡到黃、綠色的大便大約需4到5天。正常來說,胎糞應該在出生後數天內排出體外,而隨著嬰兒飲奶後,糞便的顏色開始因為與消化後的奶混合而變得偏黃色,直至體內所有胎糞都被排出為止。胎糞的顏色與鴉片相似,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因此認為胎糞的作用是幫助胎兒在母體內安睡。
在孕婦的子宮中,胎兒懸浮在羊水裡。在胎兒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這種液體保護著嬰兒。而胎兒在子宮中是會吞咽羊水的,吞咽的羊水中就包括了上述所說的胎糞中的各種物質(胎毛、皮膚脫落細胞等),吞咽的羊水將被過濾吸收並從尿中排出回到子宮的羊水裡,而它所包含的那些物質將被留在腸道里,這種循環保證了在九個月的妊娠過程中羊水處在一種乾淨、健康的狀態里。這個過程大約每三個小時發生一次。 如果胎兒在子宮中排出了糞便(胎糞),那么嬰兒有可能把它吸入肺中,造成胎糞吸入綜合症

特徵

羊水與胎糞吸入綜合症羊水與胎糞吸入綜合症

胎糞是初生嬰兒第一次排出體外的糞便。與他們往後排出的糞便不同的是:胎糞是胎兒在母體時所消化的物質構成,包括有腸黏膜的上皮組織、胎毛、黏液、羊水、膽汁及水份。由於胎兒在母體內的環境基本上無菌,所以胎糞差不多可以說是無菌的。 與其後嬰兒排出的糞便不同的是:胎糞的黏度很高,就好像瀝青一般,而且無嗅。正常來說,胎糞應該在出生後數天內排出體外,而隨著嬰兒飲奶後,糞便的顏色開始因為與消化後的奶混合而變得偏黃色,直至體內所有胎糞都被排出為止。胎糞的顏色與鴉片相似,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因此認為胎糞的作用是幫助胎兒在母體內安睡。
先天性巨結腸症(Hirschsprung'sdisease),又音譯作赫什朋氏病,是一種因為無法把胎糞排出而產生的病症。胎糞正常來說會儲存在初生嬰兒的腸道里,直至出生後才會排出體外,但胎兒亦有可能在出生前或出生時就已開始排便,使胎糞被排到羊水裡。胎糞亦是檢測胎兒有否經歷孕期暴露的測試對象,例如:藥物或各種化學物品。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病童醫院(HospitalforSickChildren,UniversityofToronto)有研究顯示:若孕婦在懷胎時酗酒,代謝後的酒精會在胎糞里以FAEE的形式出現。在美國,新生嬰兒的胎糞測試結果可以作為呈堂證供。

正常胎糞

1.新生兒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約占了72%,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組成,出生後幾小時內(一般1O小時內)首次排出胎糞,呈墨綠色、有點發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曬溶了的柏油,搓捻開還成墨綠色,無臭味,進食後2~3日內逐漸過渡為嬰兒正常糞便。
2.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母乳餵養的寶寶在未加輔食前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糊狀便,有時稍稀或帶綠色,略帶有酸味,每天排便3~4次。寶寶腸道內有許多正常寄生菌,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它們在腸道中幫助分解食物,促進吸收,還能在腸道內營造一個酸性的環境。腸道致病菌最怕酸性,因此很難在腸道內生存致病。添加輔食以後,大便次數逐漸減少,每日1~2次。
3.人工餵養的寶寶便便:人工餵養的寶寶糞便呈淡黃色或土灰色(較母乳餵養的糞便顏色淺),質地較硬,因奶粉中蛋白質較多,有明顯的蛋白質分解的臭味,每日1~2次,有時有奶塊。若同時加澱粉類食物,大便次數不多,但量較多,呈深褐色,臭味加大。
4.輔食添加後的寶寶便便:添加輔食以後,寶寶的主要食物不是以奶為主,而是向成人食物過渡,米、面、蔬菜、肉、豆製品等都成為寶寶的食物。這時的便便呈香蕉色。

異常胎糞

異常的大便性狀主要有下列幾種:
1.黑色大便:若排除特殊食物或藥物的干擾,黑便通常意味著寶寶有消化道出血現象,且多為上消化道出血,較常見的病有消化道潰瘍、息肉和鉤蟲病等。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又由於硫化亞鐵刺激腸黏膜分泌較多的黏液,而使糞便黑而發亮,故稱為柏油樣便。
2.綠色大便:若大便呈綠色,糞便量少,黏液多,屬飢餓性腹瀉。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寶寶,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3.灰白色大便:又稱陶土色大便。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患兒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如嬰兒肝炎綜合徵、膽道閉鎖等,多伴有黃疸、尿黃、腹脹和肝脾腫大等表現。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時,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4.大便帶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乾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和直腸腫瘤等引起的出血。如大便較軟,排便時寶寶安靜無痛苦,多見於直腸息肉;如大便乾硬,排便時寶寶較費力,且伴有肛周疼痛,則很可能是肛裂所致。
5.果餐樣大便: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見於腸套疊;暗紅色果醬樣膿血便則見於阿米巴痢疾。
6.洗肉水樣血便:大便呈洗肉水樣並有特殊的腥臭味見於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寶寶多伴有哭鬧、腹脹及吐瀉等情況。
7.泡沫樣大便:當寶寶偏食澱粉類或糖類食物時,會使腸腔中食物加速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並帶有泡沫。
8.奇臭難聞大便:當寶寶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時,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裡的胃酸,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奇臭難聞。
9.發亮大便:當寶寶進食脂肪過多時,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黏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結果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有時大便發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內滑動。
10.蛋花湯樣大便:蛋花湯樣大便多表示寶寶患有腸道細菌感染或痢疾;如為稀水樣、蛋花樣,且有酸臭味,則以消化吸收不良或梅毒性腸炎的可能性大。
11.豆腐渣樣大便:豆腐渣樣大便常常見於黴菌引起的腸炎。
12.水樣大便:水樣大便多見於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
13.黏液膿性鮮血僵:黏液膿性鮮血便常見於細菌性痢疾、空腸彎曲菌腸炎。
14.大便秘結:大便乾硬,常呈顆粒狀,且隔時較久,排解困難。多因寶寶偏食和排便無規律引起。

胎糞污染

胎糞污染即是羊水Ⅲ度胎糞污染羊水呈黃綠色或褐色內有大量胎糞,質稠厚呈糊狀。羊水胎糞污染是產科臨床上較常見的現象。胎兒在出生過程中吸入染有胎糞的羊水,引起窒息、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嚴重者發展成呼吸衰竭或死亡。

原因

胎兒缺氧可引起群體反射,排出胎糞,並出現真性呼吸,將胎糞羊水角化細胞一齊吸入,稠厚胎糞多量吸入可致完全性氣管阻塞、肺不張、急性窒息缺氧。稀薄的胎糞羊水或吸入量不多,則可導致部分阻塞,引起亞節段性肺不張、阻塞性肺氣腫,若肺泡破裂可致間質氣腫或氣胸。當氣體沿血管壁和淋巴管擴散到縱隔可引起縱隔氣腫。
胎糞羊水刺激呼吸道黏膜或繼發感染可導致肺炎。進入康復期後,吸入物被吸收或吞噬,嚴重病例形成纖維化,出現肺氣腫等病變。
出生時胎糞污染全身,若胎兒浸在胎糞羊水中4~6小時,指趾甲可染呈黃綠色,10~12小時者臍帶、胎脂、胎盤羊膜均可染呈胎糞色。新生兒呼吸受到嚴重抑制,出現心動過緩、肌張力低及休克。有自主呼吸後可見呼吸急促,漸至呼吸困難、肋間凹陷及呼氣呻吟、皮色發紺。如青紫嚴重,吸氧無好轉者,應考慮合併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肺部體徵與吸入胎糞多少和厚薄有關。若有氣胸,兩側呼吸動作、呼吸音可以不對稱。
嚴重窒息缺氧時引起心血管適應障礙,右向左分流,巨心伴末梢循環充血不良,偶可出現抽搐。血氣發析顯示PO2降低,Pco2升高及pH降低。重症病例在生後數分鐘至數小時死亡,倖存者病程遷延。一般病例2天內明顯好轉,10天或更長時間後完全康復,輕型病例可生後數小時後才出現呼吸困難,經X線檢查稍有肺紋理增粗、輕度肺氣腫、膈肌輕度下降。對胎糞吸入較多者兩肺可有密集斑片狀或結節狀浸潤,肺過分膨脹,偶有胸腔少量積液,間質性肺氣腫,縱膈積氣或氣胸。

預防

產前產時妥善處理胎兒窘迫,儘量避免和減少發生吸入。胎頭娩出在未出現第一次呼吸前即於擠除或用一次性吸管清除口咽、鼻粘液極為重要,也是降低發病的關鍵。圍生醫、護人員通過窒息復甦處理訓練合格再上崗是必要的。

胎糞性腸阻塞

胎糞性腹膜炎腹腔鈣化胎糞性腹膜炎腹腔鈣化

當胎糞在迴腸里變硬並造成阻塞的病徵,被稱為胎糞性腸阻塞(meconiumileus)。胎糞性腸阻塞經常都是囊腫性纖維化(cysticfibrosis)的早期症狀。若胎兒患有囊腫性纖維化,胎糞會在迴腸內形成一種瀝青狀的墨綠色腸段阻塞。除此之外,有時胎糞還會形成一種灰白色小石狀的結物。在阻塞段落以下的腸道既窄又空。在阻塞部位以上,有多圈肥大的腸道,而且因為充滿了液體而變得膨脹。由於胎糞不能排出,嬰兒在出生後不久就會出現腹部腫脹及會嘔吐。
胎糞性腸阻塞與胎糞栓綜合症(meconiumplugsyndrome)並不相同。

胎便吸入症候群

胎便吸入症候群是指胎兒在出生時,新生兒吸入染有胎便的羊水所致。新生兒因氣管內吸入胎便,而引起氣管和肺泡中發炎及其它合併症(如呼吸道阻塞、呼吸窘迫、肺高壓、氣胸、肺氣腫、肺泡擴張不全等)。但因為在懷孕34周前的羊水中較少發現胎便,因此“胎便吸入症候群”多影響足月甚至過期妊娠的新生寶寶。
過去的醫學界對於胎便吸入的現象多習以為常,認為這是在胎兒出生時刻才會發生的現象,並認為只要在胎兒剛產下未發出哭聲之前,將其咽喉及口鼻腔內的羊水及胎便分泌物等抽吸乾淨,甚至在必要時深入新生兒氣管,把其內的胎便抽吸乾淨,即可有效預防胎便吸入。
但到了20多年前,即有部分研究指出,有些胎兒在母親的子宮或產道內可能就已經吸入了胎便,由此可知,相當部分的“胎便吸入症候群”很難在事先加以防範。

原因

當胎兒在媽媽子宮內發生胎兒缺氧性窘迫時,會增加腸道的蠕動,同時促使肛門肌肉變得鬆弛,胎便就會提前排解出來,混入羊水之中。而胎兒可能在母體內或出生時將胎便吸入肺部,造成所謂的“胎便吸入症候群”。
根據研究,胎兒在子宮內排胎便的可能原因包括:
1過期妊娠造成胎盤、臍帶功能不全。
2提早破水或是其它病因造成子宮內感染(如羊膜腔發炎)。
3子宮收縮過急過強、急產。
4孕婦本身有其它疾病等等,導致胎兒缺氧,以致排出胎便。
在已開發國家中,,約有8%~25%的懷孕34周以上的孕婦的羊水中會混有胎便,其中又有約10%可能發生“胎便吸入症候群”。至於開發中國家的比例則更加高些,男嬰或女嬰所占的比例差不多。一旦新生兒有嚴重的間質性肺部疾病或持續性肺部高壓,死亡率即高達20%。

生物學的其他意思

在生物學(昆蟲學),當昆蟲在蛹的階段時的新陳代謝廢物亦被稱為胎糞。當昆蟲從蛹里離開變成成蟲時,會把胎糞從肛門排出,並貫注進翅膀里。待翅膀內的胎糞硬化,昆蟲才可以飛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