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超聲分級

胎盤超聲分級

胎盤超聲分級是評價胎盤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多採用Grannum等[1]於1979年提出的分級方法,即根據妊娠各期胎盤絨毛膜板、胎盤實質及基底板的回聲和形態把胎盤分為4級,即0、I、II、III級。這是一種依靠超聲圖像灰階不同用肉眼進行判斷的方法,有一定主觀性,不同操作者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本研究試圖通過提取胎盤圖像特徵,利用模糊分類法[2]建立胎盤圖像自動分級方法,對胎盤圖像進行客觀的評價。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

1999年10月~2000年7月我院住院孕婦142例,年齡22~30歲,平均 28.6 歲,孕齡26~40周,初產、單胎,無任何妊娠合併症及併發症。

研究方法

用ATL ULTRAMARK 9 HDL 超聲儀顯示不同孕周胎盤圖像,圖像儘量顯示胎盤的橫切面,所得圖像用計算機卡AVER PCIMAGER 進行採集。圖像大小576×432像素,每像素為8位灰度值,圖像以BMP格式儲存於計算機中。

142例胎盤分級法均按照Grannum規定,其中IIIA為成熟早期胎盤,III+A為成熟晚期胎盤。隨機抽取69例胎盤圖像作為建立自動分級法的模型組,另外73例作為測試組。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

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進行t檢驗。

結果

69例模型組胎盤中I級5例,II例54例,IIIA級6例,III+A級4例,將這批圖像按常規胎盤分級分成4類,對每一類中的特徵參數進行統計分析,提取特徵參數,用模糊分類法得到胎盤分級變數B,它是一個連續的變數,在與常規胎盤分級比較時,保留1位小數,可進行4舍5入,與臨床胎盤分級對照。

73例測試組胎盤中I級8例,II級45例,IIIA級16例,III+A級4例,模糊分類法與常規Grannum胎盤分級相比,在判定胎盤分級上平均誤差為 0.21 級(P>0.05)。I、II、III級胎盤誤差分別為0.13、0.35、0.20 級(均P>0.05,表1)。

表1 常規胎盤分級與模糊分類法自動分級比較

Grannum胎盤分級 例數 模糊分類法自動分級(B)

I 8 1.27±0.22

II 45 2.65±0.55

IIIA 16 2.82±0.39

III+A 4 2.89±0.21

胎盤是妊娠期重要的功能器官,超聲診斷胎盤的成熟度有重要意義。按照Grannum等[1]的分級規則,胎盤分為4級,異常妊娠易過早出現III級胎盤[3],如先兆子癇等[4]。但目前常用的胎盤超聲分級是一種肉眼觀察的方法,根據胎盤圖像灰度的不同來判定級別。由於每位醫師操作經驗不同、掃查部位和平面不同等因素,對同一胎盤可作出不同的分級結論,對於同一級胎盤之間的細微差別更是難以用肉眼來區分,這種操作者之間和操作者本身的主觀判斷重複性較差[5],將一定程度地影響到臨床醫師對疾病的處理和治療。

在超聲圖像中引入定量化分析的概念,目前已得到廣泛套用,其中在對肝臟的圖像處理中套用最廣泛[6]。本研究首次在胎盤的超聲圖像中採用定量分析圖像特徵的方法,通過提取與胎盤圖像特徵相關的函式,利用模糊分類法,建立自動評價胎盤圖像的方法。

胎盤成熟度分級

胎盤的成熟度共分四級:O級,1級,2級和3級。1級標誌胎盤基本成熟;2級晚標誌胎盤已經成熟;3級晚標誌胎盤已衰老,由於鈣化和纖維素沉著,使胎盤輸送氧氣及營養物質的能力降低,胎兒隨時有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