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

胃火

胃火 (Stomach fire) 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胃火熾盛,可延足陽明胃經上炎,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飢、便秘、煩熱、口渴、牙疼、牙宣出血、頤腫、面赤等。

介紹

中醫學名詞。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胃火熾盛,可延足陽明胃經上炎,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飢、便秘等。證名。胃火熾盛之證。證見煩熱、口渴、牙疼、牙齦腫爛、牙宣出血、頤腫、面赤等。《校注醫醇剩義·胃火》:“胃火熾盛,煩渴引飲,牙齦腐爛,或牙宣出血,面赤發熱,玉液煎主之。”《類證治裁·火症》:“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頤腫,清胃散”。

方法

隨時補充水分

常喝溫水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包括冷卻體內燥熱,促進表皮迴圈,還能沖刷口腔中的細菌菌落,抑制生長,比較不會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氣房的人,水分蒸發較少,一天也要喝1300左右,流汗時更要多喝。上火時適合喝檸檬水,多吃柑橘類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歡水淡無味,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長白山野生蒲公英、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

提高睡眠品質

睡不好會造成身體過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顛倒更是大忌。從事腦力工作的人,血液迴圈會集中在頭部,導致疲累卻睡不穩,這時可用足浴把火氣往下帶,讓人睡好。

其做法如下:先用溫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處近三陰交穴,男性到腳踝即可),再慢慢加熱水,泡到腳熱、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足浴對改善皮表迴圈很有幫助,泡一個星期就會發現愈來愈容易出汗,即使在冷氣房,皮膚也不會幹燥。

增加體表散熱

中暑時刮痧,可以促進微血管擴張,強迫散熱,減輕不適。

飲食清淡

高熱量食物會提供火氣,上火時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類、餅乾、花生等堅果,改以蔬菜、清湯等低熱量飲食為主。

五種食療法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梔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肝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切忌過量),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肺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病因

胃受熱邪侵襲,或過食辛溫香燥、嗜酒、嗜食辛辣食物等引起胃火。

常見疾病

食積胃病、胃納呆滯、食滯胃脘、齒衄吐血等。

疾病檢查

抗幽門桿菌IgG抗體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原因。幽門螺桿菌相關的慢性胃炎能引起)

纖維胃鏡檢查

纖維胃鏡具有鏡身柔軟,便於操作,病人痛苦少,比較安全,適應症廣,沒有盲)

疾病診斷

一、診斷:

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飢、便秘等。

二、鑑別:

胃火的鑑別診斷:

1.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3.肺火:肺火盛者,易咳嗽。

4.肝火:表現為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咽疼、脅肋疼痛、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疾病預防

食療調理:

1.用鮮蘆根、白菊花(乾品)、鮮茅根、鮮荸薺、鮮桑葉、鮮竹葉、鮮薄荷葉、鮮金銀花熬水喝。具有清熱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優點,對熱症、傷暑、心煩、口渴、頭痛、咽腫、鼻血、胃熱、嘔吐等病症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保健作用。

2.苦瓜100克,開水焯後切片,素油少許燒開,將苦瓜煸熟,西紅柿洗淨切月牙片同炒,酌加鹽及調料、味素少許化開、與蒜末同時加入,翻炒後起鍋。此菜可清胃健脾。

3.鮮蘆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薑10克。將鮮蘆根洗淨切成小段,與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將熟時加入生薑,略煮即可。

4. 枇杷15個。將枇杷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治療原則

可通過睡眠、飲食、作息起居調節,嚴重時配合清臟腑熱,清胃涼血等中醫中藥辨證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