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結塊症

胃結塊症

胃結塊症是小兒在空腹時食入大量柿子、黑棗,而使其所含果膠和鞣酸與胃酸凝固,在胃內形成結塊。臨床以餐後上腹疼痛不適,胃部可觸及活動的腫塊為特徵。若治療不當,可導致胃腸梗阻、潰瘍等。

(圖)胃結石內鏡碎石後胃結石內鏡碎石後

胃結塊症是小兒在空腹時食入大量柿子、黑棗,而使其所含果膠鞣酸胃酸凝固,在胃內形成結塊。臨床以餐後上腹疼痛不適,胃部可觸及活動的腫塊為特徵。若治療不當,可導致胃腸梗阻、潰瘍等。

臨床表現

(圖)山楂結石山楂結石

胃石症多見於學齡前兒童其臨床表現取決於胃石的種類及其所在位置及有無併發症。

植物性胃石症病兒多有於近日或發病前幾小時空腹一次吞食大量黑棗、柿子、山楂等歷史。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可有噁心嘔吐,陣發性上腹部疼痛,食慾減退、便秘等。少數病兒以腹部腫塊就診。查體時可在上腹部觸到形狀不規整質地堅硬的腫塊,可活動有輕壓痛。

毛髮性胃石症病兒有咬嚼自己頭髮的病史,早期可無任何症狀或僅為偶然發現胃內異物。晚期可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的症狀,上腹部隱痛或不適或有脹滿有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胃石長期刺激胃黏膜可發生潰瘍出現潰瘍病的症狀,嚴重者可發生嘔血或便血,甚至穿孔發生腹膜炎。病程長者則出現消瘦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在上腹部能觸到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堅硬的可活動性腫塊,無壓痛或僅有輕壓痛。巨大胃石可導致幽門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另外,這些病兒前額部位往往毛髮稀疏。

大量進食柿子後幾小時出現症狀上腹不適或疼痛,進食後加重,噁心、嘔吐,嘔吐物為水樣或黏液及食物殘渣,量不多,可有咖啡樣物,但不會有大量嘔血。出血原因為柿石刺激胃黏膜導致胃炎或胃潰瘍所致。還可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反酸、燒心等症狀。

體檢約有1/3患者在上腹可觸及腫塊,有上腹瀰漫性壓痛。胃石(如巨大發團)堵住幽門,可有幽門梗阻的表現,胃石壓迫胃壁使其壞死穿孔;排入腸道可引起腸梗阻。

併發症

長期影響食慾嘔吐可並發貧血、營養障礙;可並發胃、十二指腸潰瘍;並發幽門梗阻結石排入腸道引起腸梗阻;腸梗阻時可至水、電解質紊亂,出現鹼中毒酸中毒;甚至胃穿孔引起腹膜炎等。

辨病

本病以上腹部觸及移動性塊物伴持續疼痛、食後加劇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於中醫學“積聚”、“胃脘痛”等範圍。

病因多為飲食不節等引起。

病機關鍵為果食積滯,氣結痰瘀;病位在胃,與關係密切。

診斷

特別是有咬嚼自己頭髮的病史或吞食大量黑棗、柿子的病史對診斷很有價值鋇餐X線檢查可見胃內有巨大的充盈缺損區,推之能移動;腹部B超檢查可發現巨大強反射光團,均有助於診斷。

纖維內鏡檢查可在直視下觀察到胃石的大小、形狀和性質,並可將植物性胃石搗碎,以利排出,達到治療的目的。

秋季,有進食柿子、黑棗等病史,有典型症狀,藉助X線B超、胃鏡檢查即可確診。

診斷要點

1、有大量進食柿子、黑棗等病史。

2、胃部不適,上腹部呈持續性輕度疼痛,脹滿感,可伴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日漸消瘦,乏力等。

3、上腹中部或偏左可觸及活動、質硬、邊緣清楚的腫塊,有輕度壓痛。

4、腹部平片可見結塊陰影;GI可見胃內有隨體位移動的充盈缺損。胃鏡可看到移動柿石,並可鉗取其碎塊以明確診斷。B超也有助於診斷。

專方辨證論治

(圖)經內鏡胃結石機械碎石術經內鏡胃結石機械碎石術

1、消石湯:組成與用法:①芒硝、雞內金各10g(研末);②大黃、砂仁各6g,威靈仙10g,蘇子、半夏、神曲、麥芽各10g。先用方①空腹時開水調服,並平臥向左右360°緩慢鏇轉10~20次,半小時後再用方②水煎服,每日1劑。功用評述:消積散結,和胃化滯。方中以芒硝為君,其性味鹹寒,專走胃腸,破堅積,化七十二種石;大黃能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雞內金化堅消石;威靈仙通行十二經,善消積滯停痰以助硝黃之功;半夏、陳皮、砂仁、神曲等健脾和胃化滯。全方攻克之中寓有調和之功。藥理研究表明,大黃、芒硝均有瀉下作用,大黃還有排石、助消化作用;雞內金所含胃激素能使胃分泌量增多;砂仁有鬆弛平滑機,促進胃腸運動作用。臨床研究證實,本方對胃結塊症療效明顯。

2、散結湯:組成與用法:雞內金、陳皮各8g,麥芽、瓦愣子各15g,萊菔子、白朮、茯苓各10g,枳殼、半夏、木香、柴胡各6g,大黃5g。清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功用評述:消食散結,行氣和胃。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雞內金富含脂肪酶、澱粉酶等,有促進消化和消除結石作用;神曲、麥芽、萊菔子促進澱粉消化,有健胃作用;枳殼、木香、陳皮、半夏調整胃腸蠕動功能;茯苓促進消化吸收,可將消化道內的水分通過利尿排出體外;大黃有排石助消化作用。

3、木香檳榔丸加味:組成與用法:檳榔、烏藥、木香、白朮、厚朴、青皮、大黃、神曲、陳皮、藿香、芒硝各8g。每日1劑,水煎,分3次飯前服。功用評述:行氣導滯,攻積祛濕。方中以木香、檳榔行氣化滯,消脘腹脹滿;大黃、芒硝攻積泄熱,導滯通便;青皮、陳皮行氣化滯,助木香、檳榔之力;厚朴、烏藥下氣寬腸;神曲消食;藿香化濕。全方行氣藥與攻下藥配伍,共奏行氣導滯,攻積化濕之功。藥理研究表明,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均可促進胃腸蠕動,調整節律,緩解腹脹痛等症狀;大黃、芒硝有明顯瀉下作用,可促進腸內容物加快排出。臨床研究證實,本方用治胃結塊症有鎮痛、消食作用。

4、化石湯:組成與用法:大黃、番瀉葉、昆布、芒硝各5g,枳實、萊菔子、雞內金各6g,麥芽10g,山楂10g。每日1劑,清水煎,分2~3次服。功用評述:化痰散結,理氣消食。藥理研究表明,昆布能化痰軟堅散結;雞內金、麥芽、神曲含消化酶,能促進消化;枳實、厚朴能增強胃腸運動;大黃、番瀉葉、芒硝均有瀉下作用,可加快胃腸內容物排出。

5、大承氣湯加味:組成與用法:大黃、枳實、厚朴、檳榔各6g,芒硝3g(沖服),三棱、莪術各5g。每日1劑,清水煎,分2~3次服,7日為1療程。功用評述:行氣導滯,活血散結。方中檳榔、厚朴消胃中積滯以行氣;枳實下氣消痞;三棱、莪術行氣活血破積;大黃、芒硝瀉下胃腸積滯。諸藥共奏行氣導滯,活血散結之功,對胃結塊症氣滯血瘀者有效。

辨證論治評述

(圖)食物形成胃結石食物形成胃結石

綜觀現代中醫學對本病的臨床研究進展,本病的病機關鍵為果食積滯,氣結痰瘀所致,治療大法當以消食化痰,行氣導滯,活血散結為主要指導原則,並視其脾胃強弱、痰食氣血的不同酌情選方遣藥。方一以破堅積、化結石為主要組成部分,可用於胃結塊症各型證候。方二主用健脾理氣消食,對本病脾胃虛弱,氣滯食積者療效較佳。方三側重行氣導滯,攻積祛濕,可用於本病氣結濕阻,通降失司者。方四以化痰散結為主,理氣消食為輔,對痰結氣滯者尤為適宜。方五以攻積導滯、活血散結為組方原則,對本病病程較長兼血瘀者有較好療效。以上諸方同中有異,但均切合本病的主要病機,臨床可在此基礎上加減用藥如下:

①腹痛明顯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

②脘脹泛酸者,加半夏、茯苓、麥芽;

③消瘦乏力者,加太子參、炮內金、薏苡仁;

④噯氣頻繁者,加炙蝟皮、佛手、玫瑰花等。

專藥選用

(圖)罕見胃結石罕見胃結石

1、小兒化滯散

主要成份:牽牛子、大黃、山楂、麥芽神曲、雞內金、木香、砂仁、檳榔。

功用與藥理: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山楂、麥芽、神曲、雞內金含有脂肪酶、澱粉酶等,有促進消化作用。神曲、麥芽中含豐富維生素B,具有促進代謝,增加食慾作用;雞內金所含胃激素能使胃分泌液增多。木香、砂仁、檳榔具有鬆弛平滑肌,促進胃腸運動的作用;大黃、牽牛子藥理實驗表明均有瀉下作用,大黃還有排石,助消化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1g,每日1~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2、王氏保赤丸

主要成份:大黃、黃連、姜澱粉、巴豆霜、川貝母、荸薺粉、天南星、硃砂。

功用與藥理:消熱瀉火,滌痰平喘,消積導滯。方中大黃瀉熱毒,破積滯,消食除痰,黃連瀉火,燥濕,解毒,殺蟲,現代藥理證明其有較廣的抗菌譜,對痢疾桿菌的抗菌作用最強;澱粉及其生薑有發表散寒,健胃止嘔,開痰的作用。巴豆有促進腸蠕動,抗菌,抗腫瘤,鎮痛的作用。川貝母潤燥化痰,有鎮咳祛痰作用。荸薺清熱解毒,通便化痰,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天南星有較好鎮靜,鎮痛,祛痰作用。硃砂安神、鎮驚。

用量與用法:每次量6月~3歲7~10粒,>3歲15粒,10~14歲14粒;每日1次,或遵醫囑。

3、磨積散

主要成分:三棱、莪術、山楂、雞內金、紅曲、檳榔、使君子、巴豆霜

功用與藥理:理氣活血,消痞化瘀。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雞內金能使胃運動機能明顯增強,表現在胃運動期延長及蠕動性增強,因此胃排空速率加快;山楂、紅曲含消化酶,具有促進消化作用;三棱、莪術有加速胃平滑肌蠕動和促進吸收的作用,並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作用。

用量與用法:每次2~3g,每日2~3次,空腹紅糖水或溫開水送服,<1周歲小兒酌減。

西醫藥治療

1、可用2%~5%碳酸氫鈉反覆洗胃以溶解結塊,或口服10%碳酸氫鈉10ml/次,每日3次。對胃結塊過大,經上述處理無效時,宜在基礎麻醉下給鎮靜劑後,從腹壁外將大塊掰成小塊,再洗胃或予瀉劑將其排出。

2、如內科治療無效時,則需行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