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一組肺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浸潤伴血液嗜酸粒細胞增多的疾病。其發病機理可能與變態反應有關。

名稱

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pulmonary eosinophilia

介紹

臨床上分為4
種類型:
單純性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又稱勒夫勒氏綜合徵 。
其病因可能與寄生蟲(蛔蟲、鉤蟲、絲蟲、絛蟲、薑片蟲 、
阿米巴原蟲等)、藥物(對氨水楊酸、阿斯匹林、青黴素 、
呋喃妥因、保泰松、磺胺藥)所引起的變態反應有關。多數
患者表現為咳嗽、少量粘液痰、頭痛、納差,很少發熱或僅
有低熱。胸部體徵多不明顯。 X 射線檢查顯示非節段性分布
的低密度 、邊緣模糊的小片 或大片 陰影 ,多見於下肺野 。
1~2周內肺部陰影消失,但又在其他肺野出現,呈遊走性 。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高。但嗜酸粒細胞比例為10%~20% 。
根據上述特點常可作出診斷。治療措施主要是去除病因,酌
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症狀及對症處理。
②慢性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其病因與單純性肺嗜酸粒
細胞增多症相似。主要與鉤蟲、蛔蟲感染及使用呋喃妥因等
有關。本病多見於中青年,女性多見,起病緩慢,發熱、咳
嗽、乏力。體檢可聽到捻發音,肝脾腫大,或出現胸腔積液。
X射線胸片呈不規則片狀陰影,有時呈遊走性。白細胞計數
常超過 10×109/升,嗜酸性粒細胞比例達 20%~70%。痰
檢查可見多量嗜酸粒細胞。根據上述特點常可作出診斷。治
療主要套用強的松。
③哮喘型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可能與曲菌、黴菌孢子
過敏有關;亦可能與花粉、藥物(青黴素、磺胺、對氨水楊
酸、色甘酸鈉等)有關。主要症狀為反覆發作的頑固性哮喘,
可有發熱、多汗、消瘦、陣發性咳嗽、咳粘液痰,咳出痰栓
後咳嗽和喘息方可緩解。痰栓阻塞有時可引起肺不張或遠端
支氣管擴張。 X 射線檢查可見雙側上肺野遊走性陰影,數日
內消散。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增高,嗜酸粒細胞比例為20%~
30%,痰中可見大量嗜酸粒細胞。根據病史 、症狀、 胸部X
射線、血和痰檢查可作出診斷。重症患者可用強的松。
④熱帶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發生與絲蟲感染關係密切 。
起病較緩,中度發熱、乏力、納差、陣發性痙攣性子咳,咳
少量粘液痰和咯血,亦可有哮喘樣發作。治療以海群生為首
選藥物,也可試用卡巴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