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小靜脈閉塞

肝小靜脈閉塞病,是由某種原因導致的肝內中央靜脈和小葉下靜脈的內皮腫脹或纖維化,從而引起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臨床上患者急劇出現肝區疼痛肝臟腫大壓痛和腹水,少數患者發展為肝硬化門脈高壓。

全名

肝小靜脈閉塞病(Veno-occlusive disc-se of the liver;VOD)

病因

本病主要病因為毗咯雙烷生物鹼(pyrroliz-idine elklids),,即野百合鹼中毒,某些植物如狗舌草或西門肺草草茶含有野百合鹼,其次為藥物中毒,如尿烷硫脲、長春新鹼、阿糖胞昔、硫基嘌呤、硫矽嘌呤等。

臨床表現

肝小靜脈閉塞病的臨床表現非常近似肝靜脈阻塞綜合徵,臨床經過有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主要表現有靜脈流出道梗阻而出現肝臟腫大、腹水和水腫。急性型可突然起病,上腹劇痛、腹脹迅速出現腹水、肝臟腫大、壓痛,亞急性期可有持久性肝腫大,反覆出現腹水,慢性期的表現同其他類型的肝硬化。

肝小靜脈閉塞病的診斷比較困難,如果臨床症狀典型,應仔細尋找有關的病因,如服用相關的草藥史,惡性腫瘤化療史等。肝靜脈和(或)下腔靜脈造影對本病的診斷價值有限,肝小靜脈閉塞病的診斷主要依賴肝活檢,腹腔鏡直視下活檢最具有診斷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